云门古寺一看门

来源:绍兴日报 发布时间:2022-01-13 浏览量:11

在柯桥区平水镇平江村秦望山麓,千年古刹、浙东唐诗之路重要节点云门寺坐落于此。去年年底,云门寺文化研讨会召开,今年,重建云门文化苑已经按下了启动按钮。不久前云门寺周边民房开始丈量,预计5月份开始拆迁,为即将打造的云门文化苑建设打好基础。

云门寺的重建,牵动着云门寺看门人释清慧的心。2004年,释清慧来到云门寺,17年的时光里,他多方奔走、发声,期待恢复云门寺荣光。

记者

王宏超

不遗余力发声

平水镇平江村秦望山南麓,即云门寺所在。穿过低矮的门户,绕过佛堂主殿,看看空地上摆放的石墩、石块,不大的寺庙5分钟就能逛完。佛堂前香火零散,不过地面整洁,物品陈列有序。5分钟前送走进香的香客,释清慧刚将寺庙打扫过一遍。

今日的云门与往日不同,建筑显眼处贴了几张告示,平水镇政府几个工作人员来到云门,他们是来云门寺所在的平江村丈量房屋的。为打造云门文化苑,附近1.3万平方米的民房将拆迁,预计到今年5月底之前全面完成。

平江村拆迁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释清慧耳里,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急切和兴奋。复兴云门寺是他的愿望,这么多年来他一直为此努力。除了兴奋,他还有点忐忑,云门文化苑将如何打造?云门寺发展前景又会如何?他常年居住的地方、日日所见的景象,会发生什么改变?

一切尚未有定数。目前可以确定的是,这座看似不起眼的寺庙,将迎来一次高规格的提升。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节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听说云门寺、到访云门寺、了解云门寺。这座千年古刹,在迎来送往中渐渐恢复生机。这背后离不开释清慧十几年如一日地宣传呼吁。

2008年前后,互联网远未像当下这般普及。他便通过各大论坛、博客,发帖宣传云门寺。春天时一张古寺的照片,以漫山的绿色充当背景;秋天时寺庙主殿的照片,红黄配色带有几分肃穆。

新浪博客、QQ空间、微信公众号,到近年来流行的抖音,他紧跟传播形式。点开他“孤僧遗梦”的抖音账号,简介里标注了“浙东唐诗之路、云门佛教圣地”。账号发了700个作品,有近9万的粉丝。

最早一条短视频发送的时间,定格在2019年6月22日。随后两三天一更新,内容无非在云门寺生活的日常景象,喝茶、散步、朋友来访、山间健步……日常点赞量维持在50个以下。一边记录生活,一边宣传云门寺,经过了一年多时间,才陆续有点赞上千的爆款。

剪辑工作比以前作品复杂了一些,画面拍摄的角度新颖、多变,更重要还在于内容风格的确立,即画面采用云门寺场景,搭配充满人生哲理的文案。去年11月28日,一条教人如何面对逆境的视频,收获了38万多点赞。

释清慧说:“短视频作品要足够的软性,发一些处事哲理类的,往往容易被人接受、点赞,直接宣传这里好那里好,反倒没人看了。”这是他在持续不断的宣传中,摸到的门道。

释清慧的朋友圈更是一方“云门文化”的天地。除了发一些日常图文,转载各地作者有关云门寺的内容,他还坚持在做一个名叫“云门老僧”的微信公众号,几乎以两天一更新的频率在发声。一次发送七八篇,图文并茂,内容偏向于文史研究和文化故事,多是围绕云门寺展开。用释清慧的话说,爱读公众号的群体,往往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容易对云门寺这样的文史类内容感兴趣。

释清慧不遗余力的宣传,吸引来很多人的关注。有老板开着豪车来到这里,看过周边景象眉头一皱,但很快又豪爽地招呼释清慧。“有人开口就说要投资几个亿重建云门寺。”释清慧最初听到这样的说法,内心还有些好奇和兴奋,但最终发现这些豪言并不会兑现。首先,个体力量很难支撑一座寺庙的重修扩建,动辄九位数的投资,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并进行高瞻远瞩的规划;其次,少数人只是单纯为了牟利,对云门寺深厚的历史文化漠不关心。

说到这些事,释清慧的语调略显急促。最近平江村拆迁的消息传出,不少人特意来“看望”他,提出各自见解。他照旧如17年来一般耐心倾听,期待着云门寺即将到来的蝶变。

日渐恢复生气

熟练地翻开张元忭所著的《云门志略》,释清慧说:“历史上有位活了一千零七十二岁的名僧宝掌,人称‘千岁宝掌’,这是古书记载中活得最长的和尚,十多本佛教典籍都有关于他的记载,宝掌就是在云门寺圆寂的……”话还没说完,释清慧就翻到了《志略》中记载宝掌的那一页。竖排文、繁体字,对释清慧而言,却像是自己的日记一般熟稔。

一如既往地扫地、打坐、搜资料、发文宣传……释清慧清楚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做一个宣传者,通过不断地呼吁引起政府有关部门重视;做一个修行者,深挖云门寺故事,充实宣传的资料库。偶尔有人让他讲讲云门寺相关的文史故事,他便立刻来了兴致。

比如提到附近的嘉祥寺遗址,释清慧说前年有日本、韩国信徒到访此地。“经过考证,他们认为佛教三论宗祖庭嘉祥寺,就在云门寺北侧的秦望山上,距云门寺不远,希望以后能将这里规划建设成一个小景点。”他饶有兴致地向记者描述那些信徒如何虔诚地一步一叩拜,一直到秦望山的半山腰。过后,这些远道而来的信徒还送给云门寺一尊佛像。

无意间看到一则消息,一段佛教故事,释清慧就会下意识想这是不是跟云门寺有关。

对寺庙的维护、修缮,释清慧同样竭尽所能。2009年开春,接管寺庙,一度雄心万丈想重振云门寺。然而现实很快给他泼了冷水。云门寺北侧的小池塘,相传为王献之的“洗砚池”,可池水甚是浑浊。

浑浊一词,用来形容当时云门寺的境况再恰当不过。常有村民来洗砚池洗拖把;寺庙侧紧挨着民居,想扩建非常难;上个厕所都要借一旁民居的卫生间……甚至当时云门寺都不是个封闭的建筑,西南侧有门,东北侧洗砚池处一个走道通往北侧的民居,村民可以自由穿过寺庙走动。

“你要封起来,很快就有人来抗议。”释清慧说,在一些人眼里,云门寺无非是30年前村庄堆放杂物的地方,一有小矛盾就开始骂骂咧咧。释清慧无奈,他想邻居间抬头不见低头见,忍耐、宽容或许会等来转机,几年后,果然少有村民出现在洗砚池旁,新的卫生间也建造起来了……

“我能支配的资金有限,很多事情没法一步到位,但云门寺每年都在修修弄弄,不断完善。”他说。

香火一如既往的平淡,少有成群而来的信徒,没有树干粗细的大蜡烛矗立殿上,连观音菩萨生日当天,前来上香者也是寥寥无几。访客大多是文化人,也有家住城区的信徒、周边零散的一部分信徒。释清慧维系着与他们的良好关系,有人特意驱车前来,并非知道这里的历史,只是单纯认可释清慧诚恳待人的态度。

“通过宣传很多人知道了云门寺,但过来一看,发现不过如此。”释清慧说,这也是云门寺的现实状况,名气远大于看到的景象。

期待一方诗心自在地

曾几何时,释清慧也过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现年37岁的释清慧1999年出家,凭着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从老家四川来到千里之外的绍兴。到云门寺之前,他跟着师傅已辗转3个寺庙。

初到云门,除周边风景秀丽之外,寺庙破破烂烂,庙门口还是土路,下雨天泥泞不堪。

云门寺跟周边民居交杂在一起,远看还不好辨认,经过一番整修,才有寺庙的样子。当时的云门寺管理者,是一位从银行系统退休的修行人士——绝莲师太。她发现这座古寺破败不堪,拿出自己的退休工资用来维修保护。释清慧到来两三年后,一条直通云门寺的水泥路才修筑完成。

“在最初,电脑是我常常用来玩游戏的,后来就专门用来查云门寺相关的资料了。”他告诉记者,“历史上,云门寺高僧云集,我通过资料的搜集和学习,昔日的场景仿佛浮现在眼前。”

释清慧期待中的这份情景,能否实现呢?今年,云门寺迎来复兴的机遇。从目前公开的资料来看,这里即将打造的云门文化苑,包括寺庙、山水、诗画等丰富的元素,将以“山水人,诗书画,儒释道,琴棋茶”为主元素,通过高科技全息化呈现云门寺与众多高僧名人的故事,让云门文化可看可游、可亲可近、可触可摸、可购可饮、可留可宿。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记者采访了平水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得知这一项目还规划了不少新颖环节,比如推出“诗心自在、问禅云门”实景歌舞剧、成立“云门大讲坛”,每年举行文化发布仪式;设立“云门文化大奖”,开展全国性书画、诗词、散文等比赛;举办“浙东唱和”活动;打造文化衍生品;积极引进文创企业、基金谷、佛学院、疗休养、影视、论坛雅集、教育平台、研学游、高校等业态。

在这一系列规划中,最吸引释清慧的内容是,这里将科学种植树木,合理配置植被,构筑诗一样的美境。坚守云门,修缮云门,为其呐喊,在这过程中,释清慧守护初心,享受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