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芳
“戚大大!”“戚大大!”公益圈里,大家都喜欢这么叫戚伯芳。在诸暨方言中,“大大”是姐姐的意思。用她自己的话说,可能是胖乎乎的长相,让她多了一份亲切感。当然,真正的原因,是她长年累月乐此不疲地做着公益事业。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愿是那点滴星火,为基础教育鼓与呼,给身边的人带去更多的爱和正能量。”戚伯芳说。
人物名片
戚伯芳(诸暨市浣东街道城新小学教师、诸暨市红十字志愿服务队总队长)
关爱留守儿童
在诸暨市马剑镇,几乎人人都认识戚伯芳。每次去村里,车刚停稳孩子们就会开心地迎上来,口中喊着“戚老师”“戚妈妈”,有的还会拥抱她。
马剑镇是典型的山区乡镇,而戚伯芳和它的故事,可以从2014年说起。
2014年4月,戚伯芳担任了马剑镇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队队长。第一次和留守孩子见面的时候,一个父母离异的小女孩忽然紧紧地抱住她。这一刻,她深切地感受到了孩子的渴求和自己的使命。
后来,她组织60多名志愿者当起了65名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每周周末风雨无阻,对马剑留守儿童进行“学业+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阳光助学”帮扶。在戚伯芳和志愿者们几年如一日的帮扶下,很多马剑留守孩子变得活泼开朗。2016年,孩子们还登上了诸暨市保利大剧院,用情景剧、小品、唱歌、跳舞等方式大方自信地展示自己。
如今,作为诸暨市红十字志愿服务队总队长的戚伯芳,成了全市288个留守孩子的“爱心妈妈”。
与此同时,戚伯芳也是山区教育的“代言人”。2016年7月,戚伯芳主动申请去马剑镇支教三年。除了主动关心山区教师的业务和思想动态,她还带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她的帮教下,马剑镇的青年教师多次在素质比武、优质课中获奖,多篇论文发表或获奖。
在马剑支教期间,戚伯芳调查发现山区教育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便提出了《乡村要振兴,必须先重视乡村教育》建议,引起了绍兴市教育局重视。2017年4月,她在绍兴市人大八届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若干建议》,引起时任绍兴市委书记彭佳学的高度重视,当场指示相关部门抓紧落实,为留守孩子跟随父母就读开绿灯。
开展公益心理咨询
2020年9月,戚伯芳主持创建了“浣东幸福学堂”。浣东幸福学堂是由浣东街道中心学校发起的家庭教育讲堂,全街道各校各班的家长代表参与其中。每天早上,浣东幸福学堂的交流群上,戚伯芳都会和家长分享心理微课,帮助家长学会和孩子更好地相处。
如2020年3月29日上午7点半,戚伯芳准时在交流群里上传了《戚大大微课堂:父母的情绪控制力》心理微课。短短几分钟的音频,让家长们收获良多。随后,交流群里的家长把微课内容转到各班家长群,幸福学堂辐射到了全街道。
作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戚伯芳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家长和孩子们撑起心理健康之伞。十几年来,她深入学校、社区,每年开展公益讲座达25场以上;她参与心理热线,帮助孩子家长疏导焦虑情绪;她还开通了公益QQ热线,专门接受青春期孩子的在线求助。
“我就像他们的朋友一样,倾听他们的烦恼。”戚伯芳说,很多孩子将不敢告诉父母的小秘密,悄悄告诉她,向她倾诉。在学校里,戚伯芳同样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中午休息时间,她会和孩子们聊聊天,利用所长开导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惑。
如今,“公益戚大大”已成为诸暨市志愿服务的一张金名片。回首过往,戚伯芳相继获得中国好人、浙江好人、浙江省万名好党员、浙江省红十字杰出贡献奖、浙江省五星级志愿者、绍兴市十佳师德标兵、绍兴市十佳家庭教育讲师等诸多荣誉。“荣誉是属于大家的,我还将加倍努力,在公益道路上继续扬帆远航。”戚伯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