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前行
点亮人生
优秀农民工系列报道
从普通泥瓦工成长为工程部经理
汪德荣:成功路上没有侥幸
见习记者
赵婧赟 张诗纯
“这里的泥浆要及时清理掉,那边的黄沙要找东西盖上。”在诸暨一处农村保障房项目工地,戴着安全帽的汪德荣指着两处地方,大声地提醒施工员。这几天,他一有空就来到工地,紧盯施工质量。
今年50岁的汪德荣是柯桥区齐贤街道兴浦村人。1990年中专毕业后,他入职越城区水利建筑工程公司,成为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2015年,他应聘进入浙江宝厦建设有限公司。从吊装工干起,凭自己的好学和努力,取得本科学历和一级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证,慢慢成长为公司工程部经理。在抓好工程质量的同时,他积极为农民工争取权益,成为他们的贴心人。今年1月,他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工”。
工地上成长
汪德荣在越城区水利建筑工程公司干了10多年。砌墙、粉刷、钉模板、测量……这些又累又脏的一线苦力活,他都干过。6年前,他换了新单位,成为浙江宝厦建设有限公司的一名吊装工。
2017年,绍兴开始大力推行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的建筑方式不同,装配式建筑是先把预制构件成批成套地做好,再运到工地装配起来,所以技术要求很高。“当时,公司马上组织我们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学习新技术。”汪德荣说,公司还带他们去优秀企业参观,给他们提供了很多学习的机会,而他也非常珍惜这些学习机会。2019年10月,他成功拿到了吊装工和灌浆工上岗证书。
吊装作业不仅考验胆量,更考验细心和耐心。一块叠合楼板重达七八吨,吊起来后,需要精准把控每个细节,直至楼板上的每根钢筋都对准相应的位置,否则,稍有不慎就会出现高空坠落、机械倾覆等安全事故。吊装前,汪德荣都会提前来到现场,仔细检查吊车所在场地是否平整,吊索、吊钩是否牢固,构件是否有裂痕。吊装时由于一些构件边缘比较锋利,作业人员有被划伤的危险,需要戴手套操作,但安装构件时需要拧螺丝,戴手套又会影响安装手感。这些难题,全靠平时摸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遵循。
去年,汪德荣升职成为公司工程部经理,负责工程的监督管理,同时还担负着项目创优创杯的重任。最近,由他负责监管的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文科类组团建设工程二期一标段项目获得钱江杯优质工程奖。
为工友奔忙
5年前,汪德荣还只是一名普通员工。那年春节前夕,一位福建籍的工友找到汪德荣,抱怨道:“这公司怎么回事,到现在还不发工资?我还等着把钱寄回家呢!”汪德荣一听,觉得不太可能,便劝他耐心等一等,“别急,我帮你问一问”。
汪德荣跑到公司项目部和财务部一打听,负责人都说工资早已打到员工的工资卡里了。“会不会是他没收到短信?”汪德荣想。果然,这位工友没有开通手机短信提醒功能,也不知道怎么去查自己的银行账户。汪德荣带他去银行办理短信提醒业务,又帮他取了钱。“现在政府很重视欠薪问题,推出了欠薪保障金等许多制度,建筑企业轻易不敢踩红线。”汪德荣说,这两年来,这种“乌龙”再没有发生过。
“汪师傅,你来评评理,我明明每天都来了,但考勤记录说我有几天没来。”2019年底,一个姓王的工友向汪德荣反映,一脸气愤。他相信工友不会说谎,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他找工友所在小组了解情况,很快找到了原因。原来,在工地门口设了一台考勤机,需要工人用眼睛对着考勤机照一下,即虹膜打卡,但有些工人急着去工作,忘记返回门口打卡。而这位员工就因为这个,被误判为旷工。“你也要理解一下工地的管理制度,毕竟关系到你的工资。”汪德荣把调查情况告诉工友后,马上做起他的思想工作。之后,他又找到小组长,建议增加工地上工考勤,不要只看打卡机。“现在工地上的考勤方式更加合理了,如果工人没打卡,大屏幕上就会显示出他们的姓名,其他工友看到后,也会提醒。”汪德荣说。
“我们这个行业很危险,工人一不小心就会受伤,需要申请工伤认定。”汪德荣说,刚开始他也不懂,碰到这种情况一般都是请别人帮忙。后来,他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便趁业余时间自学法律。现在,他几乎成了这方面的专家,工友们一遇到难题便找他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