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农业农村迎来数字时代

来源:湖州市人民政府 2020/9/9 发布时间:2020-11-12 浏览量:10

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如果将这几个词汇并列在一起,您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是智能制造业,还是引领科技潮流的阿里巴巴?

其实,在湖州农业农村领域,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广泛深入应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智慧因子,并逐渐成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传统农村向美丽乡村转变、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的重要途径。那么,数字赋能乡村,究竟产生了哪些神奇效应?

数字农业工厂方兴未艾

9月2日,在南浔区菱湖镇永福村的庆渔堂物联网数字生态渔仓基地,工作人员照例对鱼塘进行巡查。和人们印象中的传统鱼塘不同,这里的鱼塘配备有自动投料机、远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物联网水质监控设备等数字化设备,工作人员沈国根对鱼塘可以进行数字化管控。

“养殖水环境溶氧浓度、温度等这些关键指标,我们的物联网水质监控设备可以远程在线监测,还能根据情况控制增氧泵、底部增氧机等设备对水质远程调控。你看,这么大的场地,平时一两个人管理就可以了。”沈国根说。

随着我市绿色渔业发展,物联网+互联网的模式应用风生水起,改变了过去“养殖凭经验、水质全靠看”的历史。物联网专家、庆渔堂创始人沈杰博士说,基于庆渔堂的渔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庆渔堂前期就掌握了上万农户的养殖数据,比如存塘量、规格、安全检测、地点等,建立大数据统计信息。有了这些信息支撑,就可以为养殖户提供专业的渔业大数据咨询服务,为政府定期提供当地渔业资源分布、渔业发展趋势等具有参考价值的分析报表。“疫情期间,庆渔堂利用这些数据资源,更高效地匹配了下游的订单要求,帮助农户打开销路,降低大鱼存塘风险。”沈杰说。

名优茶已成为我市茶叶产业的拳头产品。一杯茶里的“科技味”有多浓?浙江安吉宋茗白茶公司运用到了区块链技术。该公司负责人说:“基于这一技术,我们可以建立产供销一体化数字管理系统,对白茶种植、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全产业链实现可闭环的溯源管理。通过溯源标识数字化手段,将茶园视频监控、气象土壤环境、生产过程、农药化肥使用情况、采摘、加工、包装、检测信息传递给市场消费者。”

“用手机扫一扫,便知道农产品的‘出身’,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是建立信任的一个途径。”市农业农村局产业信息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我市全域推广质量追溯智慧监管,全市8042家规模以上主体全部纳入省级合格证管理平台,1531家规模主体实行“一证一码”追溯管理。建立产供销一体化数字管理系统,推动农产品全程标准化生产、数字化认证,市本级“智慧监管APP”正式投入运行,三县两区全部搭建“智慧监管APP”,率先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

作为我市畜牧产业的领头羊,湖羊养殖也要装上智慧大脑。正在建设的长兴县湖羊智慧养殖示范园总用地面积约700亩,项目引入湖羊养殖智慧管理应用与服务,引导湖羊产业逐步走向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建成后湖羊年存栏将达到5万头,年出栏8万头以上。

据介绍,生活在这里的湖羊,将佩戴智能项圈,过上寝食无忧的生活。养殖场可通过智能项圈及窄带物联网,实时监测每一只种羊生理特征,结合数字化养殖平台,掌握羊只个体识别、发情监测、活动异常预警、羊群健康分析等信息。湖羊养殖圈舍温度、湿度、氨气、硫化氢等环境指标,也在监测之中,数据实时自动上传至管理平台,以图形化的方式进行呈现,并可实现远程自动加热、通风等操作。在饮食上,那就更讲究了,经过投入原料的监测和精准分析,可实现按配方、投料计划、精准投料;按结果数据复盘过程,查漏补缺,优化操作流程,以达到配方日粮、投喂日粮、采食日粮三者的统一。

该项目负责人说,项目要构建湖羊单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中心,通过数据采集和共享交换等行业运行的数据信息,并实现数据源头综合治理及管控,实现政府、企业、市场等多方数据共享交换,为湖羊产业发展提供丰富、准确、实时的数据资源。

数字乡村治理一图感知

水体质量有没有变化、垃圾有没有乱堆乱放、河道有没有被侵占……在德清县,这些变化都会被一一记录,经过后台处理形成的数据与图像,连同具体点位呈现在德清数据智能运营中心的大屏幕上。县、镇、村三级管理人员可以依据权限及时掌握情况并采取应对措施,问题处理进展也能在平台上同步查看。

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深度结合大数据及地理信息技术,开创了乡村治理一图感知、一屏管理的新模式。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这一模式可依托地理信息技术探索乡村治理可视化,借助城市大脑挖掘乡村散落数据,实现数据共享应用,是乡村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典型示范。”

据了解,聚焦乡村治理中的人、财、地要素,德清县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可以动态掌握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发展态势,加快实现“数字乡村一张图”,呈现未来乡村社区发展新愿景。截至目前,已经实现了167个行政村(社区)全覆盖。

前不久,德清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通过平台注意到有几个村的垃圾量出现较大波动。经前端物联感知设备排查,发现其中一个村有人将工业垃圾混入了生活垃圾,导致该村垃圾量翻了一倍。工作人员根据平台准确定位及时出动,对垃圾进行重新分类,教育了当事人,并要求属地进一步加强监管。自去年9月平台上线以来,德清县已发现问题隐患1276次,村级应急效率提高30%,垃圾分类精准率达90%以上。

村民能够享受到数字乡村的哪些便利?在德清县,基于每个村的不同特点和实际需求,叠加了个性化模块:独居老人较多的五四村,设置“智慧养老”模块,通过发放安装有智能监测设备的健康枕,监测老人心率;老旧房屋较多的乾元镇,设置“危房监测”模块,通过安装房屋传感器,房屋出现倾斜等就会立即报警;鱼塘较多的钟管镇,设置“数字养殖”模块,发现鱼塘水排入河道,监测器就会亮起“红灯”。

在实时预警处置事件方面,数字乡村尽显优势,让乡村治理不仅智能,更弥补了基层人员人手的不足,让村干部腾出手来发展经济。利用大数据碰撞分析和电子围栏技术,监管部门可以对村域人群来源、驻留时长、人流趋势等进行分析,实现人流过密预警、人群疏散预警等。对入村渣土车抛洒滴漏、村民骑行电动车未戴头盔等行为进行视频智能分析,可提高管理效率。在遭遇台风天等突发事件时,运用智能化预警监测,向全村人群迅速群发避灾信息,提高应急救灾能力。

在安吉县鲁家村这个没有围墙的开放式景区,开发应用的智慧旅游、智慧农场等个性化应用场景为景区管理帮了大忙。鲁家村村委会主任裘丽琴说:“村里共有18个农场,游客去了哪些景点,原本靠人力是数不过来的。现在,贯通全村景点的小火车带了多少客人,去了哪个农场,消费多少,一目了然。这样可以及时对游客进行统筹安排,分流到各个特色农场,从而避免人流拥挤,提升游览体验,又让村民增收,实现公平分配。”

探索数字农业农村“湖州模式”

总体上看,湖州市数字乡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照先进地区仍存在一定差距。

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数字乡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和乡村治理各个领域,牵涉到政法委、网信办、大数据局、经信局等多个部门单位。但是目前,我市尚未成立统一的协调推进机构。各区县大多依托阿里、托普、浙大、腾讯等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数字乡村建设,缺乏统筹推进的合力。

与此同时,数字乡村信息系统的集成和共享还不够。比如,从数字农业全产业链角度来看,尚未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数字监管。同时,存在数字应用层级不高的情况,当前农业主体大多以视频监控、大棚卷膜机、物联网等基础性数字化应用为主,像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层级数字化技术因投入成本较大,运用范围不广。

记者了解到,我市将以省级数字乡村建设试点示范市建设为契机,围绕“打造现代乡村产业数字化先行区、数字化乡村治理样板区、农村基础设施信息化展示区”目标,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农业农村“湖州模式”,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智慧动力。

具体来说,我市将进一步立足新形势,推进顶层设计系统化,统筹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工作。立足新技术,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围绕智能灌溉、饲料精准投喂、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质量智能追溯监测、农资监管等,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数字农业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形成一批数字渔业、数字植物工厂等技术支撑规范和集成应用模式。全年示范带动100个左右种养基地开展数字化改造,创建省“机器换人”示范县1个、示范乡镇5个、示范基地5个。

在线直播龙虾节、杨梅节、黄桃节、葡萄节……受疫情影响,直播带货开始走红,我市相关区县组织实施农事节庆“月月农”系列活动,让疫情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逐渐复苏,加速了农产品销售。

“实践证明,产品营销、信息服务已成为农产品销售的重要保障要素。”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基于这一新模式,我市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和农村电商“个十百千万”工程,加快优农汇电商平台建设完善,引导农业主体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对接和自建平台的建设。推动数字技术与渔业、茶叶、果蔬等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产品流通等各环节加快融合,全年建成市级农村电商示范村40个,力争今年全市农村电商交易额达到73亿元。同时,加快推动5G网络布局和商用进程,开发和推广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技术、产品、应用和服务,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