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与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发言摘要

来源:湖州市人民政府 2020/9/25 发布时间:2020-11-12 浏览量:10

9月24日,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纲围绕“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建设现代政府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主题,与政协委员和特邀代表进行“面对面”协商交流。会上,共有11名政协委员和特邀代表作口头发言,21名政协委员和特邀代表作书面发言,分别从完善惠企政策、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优化“三服务”、打造公平高效金融环境、完善招才引智等方面,为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建言咨政、献计出力。现将发言内容摘编如下:

关于完善惠企措施的三点建议

工商联界别  蒋建琪

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企业生产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我市多措并举,大力推动了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下一步,建议:在产业培育上,既要花大力气招引绿色低碳的“大好高”项目,又要坚定不移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按照经济生态化的要求,继续推动工业经济向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转变;在帮扶措施上,既要关注老牌大型企业发展,又要关心创新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小微企业提供政策、资金服务,助其“从小苗长成大树”;在招引人才上,既要注重政府引导,又要坚持市场主导,加强对企业创新成果的奖励力度,引导企业招引高层次人才。

优化线上线下“三服务”  为提升营商环境加分

工商联界别  李青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一系列举措让企业感到很暖心,也提振了企业发展的信心。“三服务”活动成效有目共睹,但是也出现一些问题。建议:整合服务平台,以企业眼中的“一件事”为导向,对多个政务服务事项融合串接,切实提高企业对改革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创新服务方式,针对企业提出的个性问题要照方抓药、精准施策;提高服务效率,统筹实地调研事项,避免多个部门调研同样的问题,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效率,减轻企业的接待压力,切实为企业发展助力。

打造公平高效金融环境  擦亮绿色金融金字招牌

经济界别  陈忠

今年,湖州正式获批成为全国首个绿色建筑和绿色金融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希望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让“绿色金融”落地生根。建议:进一步彰显湖州“绿色金融”辨识度,推动“绿色金融”改革领跑、提档升级,提升对绿色消费的支持,从消费端引导生产端的绿色转化;打造公平诚信的金融环境,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和融资担保体系建设,金融机构在风险防控上要多出招数、破解难题;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按照“灵活、高效”的原则,充分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推动普通企业金融服务线上办理,推进授信流程“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不断提升用户金融体验。

打造全链条式湖州引才生态新模式

特邀代表  陈聪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目标,着力服务创新发展和转型发展,人才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不断完善。建议:全市统一政策制定并统一解读口径,让政策内容更加清晰;转变引才措施,注重柔性引才,可借鉴上世纪80年代周末工程师的机制,与上海或杭州建立人才互动机制;建立人才引进梯队,完善引才结构,在引才的过程中重视人才引进的梯度建设;发挥人才服务综合体的作用,让人才服务综合体既服务扎根在湖州的人才,又服务目前还暂未扎根湖州的人才;打造上海“飞地”,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企业项目合作,促进本地企业“走出去”、外地企业“引进来”。

改善小微企业发展环境的几点建议

民建界别  裴兰顺

小微企业存在底子薄、所处产业层次低、生存能力相对脆弱的情况。疫情影响下,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环境更不容乐观。建议:在制定和修改涉企规范性文件的时候,让小微企业能参与其中,多征求小微企业的意见;加大企业减负力度,对照财政部全国性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一张网”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全面梳理和重构涉企收费;重视企业评价反馈,加强对行政部门涉企行为的监督,引入企业“客户评价”机制,对于排名落后的涉企执法部门予以督促,并加以整改。

关于建立完善我市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的建议

农工民主党界别  **

我市高度关注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鼓励企业参加补充商业保险,补齐重大职业伤害商业保险保障力度不足的短板,成为稳定就业和促进新经济健康发展的“助推器”。但政策在落地和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建议:扩大新业态从业人员保障范围和人群基数,及时明确网络送餐、网络约车平台企业的政府主管部门,厘清部门管理职责,尽快推进从业人员权益保障;加强对新业态企业的日常监管,落实属地管理,避免属地不明导致员工参保地不明的现象;加强对新业态从业人员的权益保障,规范执行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标准,依法依规解决新业态用工矛盾争议案件。

深入推进我市法治政府建设的几点建议

无党派界别  周伟

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建议:加强政府工作人员教育培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示范作用,带头学法守法普法;完善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由多元化主体对重大行政决策实施过程中可能造成的负面消极影响进行评价和考量;深化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有效覆盖,推进行政执法方式创新;加强基层法治建设,推进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全覆盖;整合法院资源,推进市、区县两级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全覆盖,建立重大争议包案化解、特殊争议联合会诊等机制,促进矛盾化解。

从建筑行业发展角度看如何提升营商环境

特邀界别  徐钱江

今年以来,我市建筑行业赴市外、省外拓展业务势头明显。但是和省内建筑业发展优秀的城市对比,尚有不少差距。建议:在处理项目经济纠纷案件时,对施工企业的行政处罚要宽严相济,对轻微的行政违法以口头教育提醒为主,减少企业在全国信用平台不良记录,避免因为少量的金额罚款而对企业带来巨大的次生负面影响,把握尺度,防止“办理一个案件、垮掉一个企业”;加大监理公司、项目总监等的作用和管理,发挥监理工程师的作用,让政府回归定政策、做裁判的位置;重视发挥市场指挥棒的作用,如在推进绿色装配式建筑和住宅精装修上要尊重市场。

让企业读懂用好惠企政策

经济界别  杨文勤

政策供给是最大的营商环境,但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在解读和兑现的层面上,仍然让部分民营企业有种难以读懂、难以企及的困惑。建议: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结合深化“三服务”奋战“五个年”活动,将优惠政策送到企业手中,或以电子文档的形式,通过政企通的网上平台传送给企业,实现政策送达的全覆盖;细化政策解读,开展有针对性的政策解读培训会,并将相关企业享受政策的成功案例整理成册,让其他企业对申报流程和相关手续一目了然;及时开展信息反馈,对未审核通过的企业,相关部门及时主动给予信息反馈,让企业知晓其中缘由和完善方式,便于下次成功申报。

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 全力推进“一件事”全流程改革

民进界别  陈舟艳

推进“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改革,是“以企业群众为中心”服务的关键之举。我市积极探索“一件事”创新联办改革成效明显,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建议:进一步优化整合,畅通信息“快速路”,推进“一件事”改革和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有机融合,增强改革的系统性、集成性;进一步强化实操,压实部门“责任链”,按照“一件事”全流程责任分解表相关内容,结合条线工作实际,层层压实相关单位的主体责任;进一步跟踪评价,发挥宣传“扩音器”,积极探索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湖州经验”,让更多的群众和企业共享改革成果。

整合数据资源  提升我市防疫和医疗数字化水平

医卫界别  董婕

今年初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湖州健康码的使用,对医院等人口密集场所利用出入管控信息系统进行管控,扫码通行,不仅为疫情防控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重大的公共危机事件处置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与启示。下一步:依托大数据平台,升级湖州健康码功能,根据健康码持有者的运动轨迹,实施精准管理,实现在湖州市域“一码在手、畅通无阻”。加强数据互联互通,优化“卡码”融合,实现健康信息共享。改变城乡居民的就医观念,逐步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为城乡居民提供方便、快捷、全面、科学的健康服务和保障。

创新政策供给 加快产业转型

经济界别 单建明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市抓住机遇,以长三角主要领导会议召开为契机,深度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步伐加快。建议:在城市形象上进一步大力凸显湖州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的辨识度,按照绿色发展的路子坚定不移走下去,引导人们建立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增强我市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在产业平台上加快规划布局和培育绿色、环保、低碳等新兴产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政策供给上要加大创新破难力度,激发新的发展活力,把政策聚焦于培育新型产业。

“补短板锻长板”  打造我市营商环境特色品牌

科技界别  齐洋

近年来,我市通过不断加大简政放权、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等工作,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但仍然面临不少瓶颈问题。建议:找准重点突破口,集中力量打造特色营商环境品牌,系统性规划和实施全流域水资源保障、饮用水源保护、自来水管网建设等,集中力量以打造我市“自来水可直饮”这一目标为城市营商环境品牌最大特色;构建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生活品质,打造较为发达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真正实现“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的人居体验;赋能经济创新发展,以问题导向和服务导向为抓手,激活企业内生动力,进而助推我市经济的赶超发展。

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优化基层营商环境

经济界别  傅爱珍

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同样项目落地、资金到位也是落在基层。虽然湖州总体的营商环境良好,但与基层政府打交道过程中还是发现一些问题。建议:强化基层干部的诚信意识,认真履行相关承诺,让企业在湖州投资有信心、有保障。出台营商考核机制,对招商合同和政策兑现作为干部和招商考核内容之一。增强基层干部担当意识,基层干部要处理好权责关系,发挥好执行落实和表率示范作用,真正把担当扛在肩上。提高基层干部保障力度,对基层干部反映的困难和问题,上级部门要及时解决。

“三服务”要从领导个人联系转变为常态化机制

工会界别  刘美凤

近年来,我市以“三服务”为载体,大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但“三服务”活动在制度保障、有效破解企业瓶颈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建议:强化问题导向,聚焦“堵点”,扫清障碍,让企业发展信心更足;聚焦“痛点”,回应诉求,与企业联系感情更深;聚焦“难点”,把基层组织建得更强,为就近就地服务企业提供保障;强化效果导向,凡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都要努力破除;凡是具有乘数效应的重大改革、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都要抓紧推动;凡是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有利于改善营商环境的事,都要积极支持。

提升“互联网+监管”建设水平  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

民盟界别  高炯

近年来,我市大胆探索政府管理服务数字化转型,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数字化政务服务体系有序发展,群众的获得感得到明显提升。建议:把握系统建设的重点工作任务,以完善机制、整合平台、共享数据和协同应用为主线,扎实推进“互联网+监管”的平台建设,深入推进全市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掌上执法,提高掌上执法率和数据更新率,市市场监管局发挥牵头作用,持续推进我市“掌上执法”监管工作;健全长效机制,各行政执法机关加强条线的业务指导和执法监督检查,常态化推进本条线的执法监管工作。

关于推进工程建设项目“联合竣工验收”改革的建议

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别  吴法根

自“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来,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效率不断提高,加快了工程项目的落地,但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我市工程建设项目“联合竣工验收”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完善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在建设应用投资在线平台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平台的运用效果,提升平台的实操性;出台实施细则,统一验收事项标准,如施工图豁免审查部门联动机制、规划核实与土地复核验收合并办理的实施细则等;强化部门合力,减少互为前置的情形,尽可能做到并联审批验收,减轻项目业主压力,也尽量缩短整体验收时间。

关于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的建议

工商联界别  孙占民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建议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统筹使用创新扶持资金和政策,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发展重点高科技产业,在产业政策引导上注重选取对经济发展具有影响的重点产业进行创新,牵引带动其它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培育创业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学习深圳对自主创业的场租补贴、初创企业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等做法,营造创业创新良好环境;探索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引进制度,加快培养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科技人才;保护民营企业创新积极性,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

坚持竞争中性原则  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

社科界别  叶国庆

当前,民营企业家提到在市场资源配置、行业准入、信贷支持、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各个方面与地方国有企业相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建议:将市场竞争中性原则作为我市新一轮深化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原则,为民营企业发展设计终极路线,从根本上稳定发展预期。全面推行负面清单管理,努力在国企与民企同门槛、同规则、同待遇上下功夫,在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上形成乘数效应。消除所有制歧视,使民企和国企获得平等的法律保障,防止政策措施排除、限制市场竞争,从源头上保障所有参与经济活动的不同的所有制企业实行无差别化、无歧视性的平等待遇。

建立人才流失数据库  实现引才留才精准管理

文艺界别  孙晖

近年来,我市积极出台引才计划及配套措施,人才引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人才数据库平台尚未建立,缺乏对流失人才的相关分析。建议:运用数据采集、分析机制,对人才的引进和流失原因等进行摸底,助推我市政策决策科学化,实现精准化招才留智;依托大数据搭建引进人才和本土人才梯队培养模式,让本土人才和引进人才同步发展,减少流失成本;借助大数据分析,智能获取人才需求,实现精准快捷匹配优惠政策、享受“人才私人定制”服务,结合人才诉求,在技能、卫生、教育等方面启用便捷功能,关注人才的“细枝末节”,让人才“愿意留、留得住”。

深化绿色金融  助力绿色建筑

工会界别  柴利平

近年来,我市绿色发展指数连续两年居浙江省第2位。今年3月份又正式获批成为全国首个绿色建筑和绿色金融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建议:从监管层面,从信贷角度出发明确绿色建筑的标准,明确与传统房地产行业的界限;参考上海做法,配备专项激励政策,对绿色建筑开发、建设、绿色建材生产等实行白名单管理,名单内企业实行激励补贴,鼓励绿色建筑供给;适当实行差异化首付比例及利率优惠,在终端消费市场拓宽绿色建筑销售渠道,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发挥出绿色建筑和绿色金融“1+1>2”的试点改革效果,有效助推我市最优营商环境打造。

关于进一步加强湖州市本土优秀人才培养的建议

妇联界别  张真玉

近年来,湖州市持续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引进人才的数量和层次也在不断提高,但对本土的优秀人才培养上还不够重视,影响了部分本土优秀人才服务地方发展的积极性。建议:完善人才政策,把他们看成像“引进人才”一样,享受“引进人才”的同等待遇;给予关心关爱,制定出相应的有关政策,切实解决高层次本土人才的子女入学、配偶随迁等问题,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改革评价体系,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参照中央、省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和健全湖州市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加强信用监管  构建诚信守诺的市场环境

科技界别  魏庆华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总体来看,征信体系还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营商环境的优化。建议:加快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促进数据开放共享,建立权威、统一、可查询的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在法院执行、市场监管、涉金融、统计等重点领域失信“黑名单”的基础上,强化跨行业、跨领域、跨部门联合惩戒,让失信者寸步难行;对信用风险进行预测预警,对失信行为早发现、早提醒、早处置,提高监管及时性和有效性;强化信用监管,在全社会加快形成诚信守信氛围,激发市场活力,打造“信用湖州”的高端形象。

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优化营商环境

民革界别  朱文潮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促进行政执法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让行政执法权在制度下阳光运行。建议:进一步优化职能配置,明确职责边界,形成全市一致、分工合理、权责明晰的权责清单,建立健全高效的综合执法工作体系;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建立行政执法质量核审、评价体系和案件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落实从案情源头管理贯穿至案件调查、文书送达以及执行等执法办案全过程记录;出台基层履职风险防控指导意见,明确基层执法人员的权责清单,出台过错免责清单、领导干部干预案件记录制度等,为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提供保障。

委员微议政

建议进一步优化小微企业营商环境,制定出台配套的政策,并建立健全与行政组织机制和行政职能机制相配套的行政激励机制,保障小微企业营商环境的行政资源配置到位,促进我市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科技界别  李霞

建议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可预期性,并切实为民营企业减负松绑,特别要将减税降费落到实处,清理、精简审批事项和涉企收费,要把中央对发展民营经济的精神,转化成实际行动,让好政策落实落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获得感。

——侨联界别  卢伟

建议制订具备可操作性的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操作规范,为风险评估工作提供具体明确的操作指引,建立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的配套制度,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制度保障。

——民进界别  马建琴

建议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一证通办、移动能办工作,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推进涉企事项“就近办”,让企业能够就近享受到“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便利。

——科技界别  童晓晔

建议加强对现有收费公共车位的规范管理,对侵占路面交通严重的收费车位建议予以撤销,对于社会公益场所的收费标准大幅度降低,甚至不收费,以保障市民享受公共资源时减少出行成本,以基础小事优化营商环境。

——民革界别  蔡永美

建议对照政务服务“网上可办到网上易办好办”要求,狠抓“掌上办事”集成,提高政务服务办件网上受理率,助力常态化企业开办全流程“一日办结”和地方设置涉企事项“零许可”,打造数字政府,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农业界别  邵梅

建议建立特殊人才引进“一事一议”制度, 对“一事一议”引进特殊人才采取批次申报和随时受理相结合的方式,特别重大的人才项目也可“随引随议”, 同时建立特殊人才服务体系,为其提供全周期、全链条式服务。

——体育界别  王干明

营商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创业者。建议我市在政府诚信建设和政府专业性干部队伍建设两个方面下大功夫,让创业者对政府有信心、有信任。

——特邀代表  姚文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