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高端智力资源助推创新驱动发展

来源:湖州市人民政府 2018/6/4 发布时间:2020-11-12 浏览量:10

——市科协引育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建有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75家、省级站19家,省级站建站数量位列全省第3位,获评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4家;

引入全国科技学会,共建长兴新能源国家级学会服务站,成立全国唯一一个县域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学会企业联合体——地理信息产业(德清)创新助力学会企业联合体;

全市共申报实施“金桥工程”重点项目188项,服务基层企业(单位)100余家,节约资金1.45亿元;

……

五年来,全市各界科协组织及其所属团体切实履行“四服务”职责定位,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主动融入全市工作大局,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育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为我市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汇聚“最强大脑”造就“最强引擎”

在浙江盛发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的实验室,公司副总经理顾浩正通过微信视频,向东华大学教授谢孔良请教500D工业高强丝面料印染的难题。

自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以来,盛发纺织成功“联姻”东华大学,以产学研合作为纽带,变过去企业聘请技术指导的松散型柔性引才为以人才团队科研攻关为主的紧密型引才模式,科研人员从个位数增加到40多名。“6年来,我们取得了50多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企业目前在研项目还有10多个,这些都离不开引进人才的功劳。”顾浩说。

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有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75家,省级占19家,省级站建站数量位列全省第三位,获评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4家,建站主体在全市“4+3+N”产业体系中已达到全覆盖。先后举办大型“院士专家湖州(企业)行”活动百余场次,邀请海内外院士专家150余人次。建设完成了涵盖“两院”院士在内的重点产业领军人才地图信息库,助推“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

从最初的“一枝独秀”到现在的“满园春色”,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努力,我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已初具特色。据统计,全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共开展项目合作62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5项、省部级项目231项,有效转化项目214项,授权发明专利643项,获得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144项,制定技术标准513项,联合培养人才684名,工作站新增产值308.3亿元,新增利润53.3亿元。

■建成“一站式”智库助力转型升级

当下,依靠科技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促进企业转型,让自主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已经成为共识,人才的竞争成为关键。在此背景下,市科协快速响应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积极引进国家和省级学会,鼓励、支持全市各级学会深入企业、园区建立学会服务站,架构起助力工程纵横交错、左右互连、点状分布、链状延伸、面状辐射的立体网络工作格局。

在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学会德清协同创新服务站的专企对接会上,来自省内外的行业专家与多家企业代表,围绕产业转型与跨界发展、产学研用结合、人才队伍引进与建设等共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2016年初,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学会与德清县签订框架合作协议,挂牌成立“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学会德清协同创新服务站”,正式启动了协同创新战略合作。“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学会带给德清的,不仅仅是3000多名的学会专家,更带来了横向联系其他省级学会,纵向邀请国家学会的诸多资源。”德清县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

市科协支持市级、县区学会主动深入企业、园区,探索建立各级学会服务站,并鼓励市级、县区学会向上(向外)拓展延伸,加强与国家级学会、科研院所、学校及国际民间科技交流,邀请国家级学会、科研院所、学校和国际科技社团组织来湖,逐步对接达成建设国家级学会服务站和国际科技组织服务站的目的。

引入中国化工学会,与长兴县共建长兴新能源国家级学会服务站;建立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湖州丝绸小镇协同创新服务站……如今,学会服务站正集聚千万“最强大脑”,建成“一站式”智库,为企业群体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服务。

■精准服务打造“科技工作者之家”

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是科协的根本职责。履行不好这个职责,就会削弱科协的生命力。“我们努力实现哪里有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就做到哪里,哪里科技工作者密集,科协组织就建到哪里,真正把科协打造成‘科技工作者之家’。”市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

我市先后组织开展湖州市青年科技奖评选、湖州市自然科学学术奖评选等多项科技人才表彰活动,共评出青年科技奖获奖者30名、自然科学优秀论文120篇、自然科学优秀学术奖45项。积极推荐我市优秀科技人才参加省和国家的先进评选,我市科技工作者褚玉明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杨国梁获“浙江省十佳科技工作者”,刘文娟等人获“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大力支持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加强学术交流平台建设,引导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和平台设在车间和田地上,学术奖中应用类学术成果比例提升。市级学会共举办国内学术交流报告会1000余场次,参加人数10万余人,交流论文2000余篇。

同时,想科技工作者所想,急科技工作者所急,保障维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定期深入基层组织走访调研,对关系科技工作者切身利益的职称、进修、生活医疗、法律权益等方面反映集中的问题,协调解决、精准服务。(湖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