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高新区推动乡村振兴纪实

来源:湖州市人民政府 2018/4/6 发布时间:2020-11-12 浏览量:10

小村兴业各有大计

——吴兴高新区推动乡村振兴纪实

联漾、杨溇和大溇是吴兴高新区的3座村庄,它们中有远近闻名的“明星村”,也有名不见经传的“大众村”。今年以来,这批村庄基于自身实际,以不同方式发展农业产业,有在“云”上种地的,有与三产联姻的,还有创新试行“农业管家”机制的。这些结合实际、不拘一格的做法,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了鲜活样本。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只有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才能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提供持续有力的保障。”高新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费学梅告诉记者,通过对不同底子的村庄进行“田头实验”,可以为当地全域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面对周围多个“明星村”,昔日没有产业特色的联漾如今学着把地搬到“云”上去种,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路径,寻求产业突围


这些天,在联漾村500多亩的田地里,工人们正在用槽钢打桩。“这里正在建设智慧农业大棚,我们的客户可以通过手机实时查看、管理他们认领的菜地。”在现场,湖州共享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文斌说。


今年,计划总投资5亿元的物联网共享农业项目在该村启建,成为该村有史以来最大的项目。村党总支书记高安民告诉记者,过去联漾的农业产业不及周边太湖一带的几个“蔬菜村”有名,“因此我们要谋求产业发展的新路,在这片田野上更多的是去研究如何推动农业由增产转向提质。”


相对混凝土,槽钢打桩不会对农田造成难以修复的影响,这也是该项目演绎“科技与农业亲密接触”的第一幕。“大棚建成后,地面都设有温度、湿度感测器,还有一批可远程控制的管理设备,并且我们通过土质改良、循环治理和专业维护,计划达到国际有机作物标准。”王文斌说。不仅如此,基地客户通过互联网选择租赁种植单元,选择不同种类种植,成熟后通过物流配送取得产品,“这一‘未产先销’模式就是互联网上的‘订单农业’。”


昔日农业产业的“大众村”开始走新路,其背后是小村兴业由过去粗放型增长方式,向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的集约型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高新区农业和社会发展局局长张国华认为,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联漾正在构建生产、经营和技术相互支撑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样本,为产业基础薄弱的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参考。


——老牌“蔬菜村”也会遇到发展瓶颈,杨溇尝试吟诵“诗与远方”,用乡村游激活农业的非生产功能,在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中优化产业结构


杨溇村是南太湖一带有名的“蔬菜村”,凭借适合种菜的太湖夜潮泥和擅长种菜的“太湖师傅”,把一棵菜种出了名堂。上世纪90年代,全村800亩菜地还成了市区蔬菜供应的重要阵地。然而,随着市场变迁,守着菜地的杨溇菜农们不得不面对新世纪如何“卖”好菜的问题。

徐生林是该村一名有着丰富种菜经验的“太湖师傅”,如今他却“转行”当起了“蔬菜景观管理员”。这几天,徐师傅正忙着打理村里蔬菜乐园的一块菜地,青菜、包菜和太湖葱勾勒出了一副美图。“以前单纯种菜,收了卖。现在不仅是种菜,还要种得漂亮好看。 ”徐生林告诉记者,集种植、观赏和互动于一体的蔬菜乐园,是杨溇发展“创客乡村,蔬香杨溇”乡村旅游主题的重要元素。


村党总支书记柏治中介绍,今年以来,村里把600多亩地统一流转,配套乡村旅游做统一的农业休闲观光项目开发,同时进一步完善民宿群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优化溇港环境,打响太湖人家、田园生活的乡村游品牌。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更新农业产业体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着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高新区农业园区开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黄培元说。“蔬菜村”不再“闷头”种菜了,促成一产与三产“联姻”,试着让过去平凡的菜地也富有“诗与远方”的意境。在黄培元看来,在确保农业生产供给的前提下,向农业观光、农活体验、康养健身等横向拓展,不失为丰富农业非生产功能的一个妙招。


——还是原来的鱼塘,但却因为“管家”的出现,让业主省心、农户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大溇尝到了创新机制的活力


鱼塘租金每亩每年提高了350元,可承包经营户钱益文却乐在其中。“这钱花了也省心了。”钱师傅告诉记者,现在整个水产行业都在实施渔业养殖尾水治理,他在大溇村承包了鱼塘搞淡水养殖。正在思索着如何完善基地尾水处理系统时,来了一位特殊的尾水“管家”,解决了他的难题。


原来,该村今年启动了渔业养殖尾水治理的“新政”,就是由村出资建设尾水处理设施,并请来专业公司为1000多亩鱼塘内的业主提供治理服务。“之前,我们把村里的鱼塘统一流转到村里,并从中拿出10%的面积规划建设尾水处理设施,这样一来鱼塘增值了,水环境长效维护有保障,新老承包户也乐意。”村党支部书记胡文龙说。


租金的提高部分,扣除处理设施管理成本和村民“股民”的增收,还能为村集体经济壮大作出贡献。“考虑到设施的维护,我们还与经营业主约定,满3年租金就上调10%。从机制上保证了这种‘农业管家’模式的长效运营。”胡文龙说。


和其它多数太湖溇港村庄一样,大溇村名也有个“溇”字,水产养殖也是该村的特色产业之一,但过去并不出众。现在,鱼塘还是原来的鱼塘,但因为经营模式的创新,“温吞水烧开了”。高新区管委会党委委员、副主任杨枫表示,在乡村振兴中,大溇以体制机制创新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激活了主体、激活了要素,激发农业发展内生动力。(湖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