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得双赢

来源:湖州市人民政府 2018/1/15 发布时间:2020-11-12 浏览量:10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得双赢

全区三年计划投资与项目数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南浔区借小环境综合整治的东风,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整治理念,问民需抓设计、重民生抓建设、聚民智抓整治、顺民意抓机制、促民富抓转型,形成了城镇环境不断改善、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的双赢整治态势。该区三年计划总投资48亿元、2017年完成投资25亿元,全区三年计划投资与项目数全市第一、全省前列。全区21个整治对象的规划设计方案高质量通过省市专家组联合评审,339个整治项目加速推进,第一批7个整治对象已率先全面完成截污纳管。全区快速拆除违法搭建6952处、共计29.6万平方米,实现了各镇(集镇)建成区基本无乱搭乱建,在全市建成区拆违面积与成效上位居第一。上月2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早间新闻栏目就该区的整治成效作了报道。

问民需,抓设计,城镇规划方案大提质。在小城镇环境整治方案设计过程中,邀请浙大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美院等资深设计院,多方会谈,高标准、严要求开展规划方案设计与评审。同时,在全区21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对象的指挥部分别成立群众反馈站,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深挖水乡文化特色,第一时间研究落实,确保一大批涉整治规划事项的设计更加出彩,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美丽城镇”,如“湖笔小镇”善琏、“皮鞋之乡”水口、“智慧渔业小镇”下昂等。经过各方努力,旧馆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方案被评为省优秀规划方案,双林镇、水口集镇等12个镇(集镇)被评为市优秀规划方案,取得了市级以上优秀方案占总方案数62%的成效。

重民生,抓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大提升。成立了政府、EPC总承包单位、监理、审计等单位为一体的属地整治指挥部,制定了“一张图”“一张表”作战任务册,倒排时间,挂图作战,跟踪审计同步跟进,以道路改造、农贸市场改造、公厕改造、截污纳管、停车场建设等民生工程为重点,狠抓项目推进。全年共完成道路改造42条,计48.6公里,新增路灯1200盏,完成人行道板改造24万平方米,完成立面改造63万平方米;新建、改造农贸市场11个;新建、改造公共厕所97个;新建公园9个、补植绿化25万平方米;完成污水管网建设120公里,实现了第一批整治对象截污纳管全覆盖;完成新建停车场51个,新增停车位3205个,城镇配套基础设施大幅度提升完善。

聚民智,抓整治,城镇环境面貌大改善。建立区级统筹协调抓推进,镇级总承包抓建设,镇村联动抓整治的三级联动机制,结合群众反馈制度、顾问团制度、社会团体监督制度等三大群众反馈渠道,政企联动,群干合作,集全区之力,网格化全域推动环境整治工作。深入开展卫生镇创建、车乱开治理、道乱占治理、线乱拉治理、低小散块状行业治理、违建“八必拆”等专项行动。用使出全力、挖出潜力的工作作风,换来全区城镇环境、秩序面貌的改观。取得了市级卫生镇创建全覆盖,省级卫生镇创建覆盖率达77%;整治“道乱占”总里程152.3公里,整治点位11659个;完成架空线路梳理215公里、入户线整治10930户,基本消除空中“蜘蛛网”;拆除违法搭建6952处、共计29.6万平方米,建成区拆除面积居全市之最等一批重要成效。

顺民意,抓机制,城镇长效管理大发展。进一步完善城镇长效管理机制及管理队伍建设,全区各整治对象全面建立专业化、综合性一岗多责的综合的管理队伍;实现“两站两员”“四个平台”街(路)长及沿街商户“门前三包”和农贸市场“门前三包”全覆盖,建立25个“四个平台”,其中菱湖镇被评为省级基层综合体系“四个平台”示范乡镇。同时,将执法力量下沉,让民众参与整治,切实提高群众参与整治的积极性。以“智能化”建设为城镇建设重点,通过公安的人脸识别、治安监控,城管的智能化城市管理、全城Wi-Fi,交警的违停抓拍、路口电井等“多箱合一”建设,新增交通、治安监控探头1247个,新增红绿灯11套,新增“多箱合一”92处,实现城镇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发展。

促民富,抓转型,美丽经济亮点大绽放。坚持民生导向、宜居导向,按照一镇一品、一镇一韵的建设理念,深度挖掘湖笔、丝绸、剪纸、桑基鱼塘等文化特色,深化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注重品牌建设,全力打造“十线十景”贯通美丽城镇,培育优势产业、建设特色品牌,带动城镇实现由“美丽城镇”向“美丽经济”的重要嬗变。如石淙镇打造“田园花海景观线”,120余亩田园花海实验田在国庆试营业期间,吸引游客近5万人次;善琏镇通过打造湖笔小镇,塑造湖笔产业品牌,吸引了大量外来企业投资,于三新线东侧投资6000万元建设湖笔小镇写生基地,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场所;和孚镇依托地理优势,打造荻港古村,吸引大量游客,发展乡村旅游,与2016年同比增加10万人次,增加旅游收入近1亿元。实现了美丽城镇建设促经济转型升级、促群众幸福指数提升的新景象。(湖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