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文化改革发展创特色

来源:宁波日报 2012-02-19 发布时间:2020-11-11 浏览量:10

2月17日,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宁波被授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称号,受到了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文化改革发展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总体部署,把文化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全局之中,市、县(市)区两级还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并以文化发展“1235”工程为抓手,推动宁波由“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取得了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符合宁波实际、具有宁波特色的文化改革发展之路。

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全面完成了市、县(市)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组建了市、县两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统一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在全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深入推行了人事、用工和分配等三项制度改革,建立了绩效考核制度。出版发行、电影放映、影视剧制播分离等领域的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工作基本完成,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和广电网络整合工作顺利推进,先后组建了宁波出版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市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3家全新的市场主体。探索建立了具有宁波特色的“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体系。

文化产业呈现又快又好发展态势。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总产出完成810.52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250.26亿元,比上年增长22.2%,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4.85%。目前我市已培育了2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家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以宁波广博、得力、贝发等民营企业为龙头的宁波文具业2011年总销售额突破450亿元,年产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出口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宁波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文具之都”;音王音响、海伦钢琴、大丰实业、千玉琉璃等民营文化集团也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声名鹊起;乐盛文化、民和动画、稻草家族影视、宣逸科技等动漫、网游、数字媒体、影视制作等新兴文化产业则迅速成长为国内一支重要的产业力量。

文化改革创新惠及于民,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形式与内容,构建了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民生机制在全国率先形成。实施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推动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免费开放。我市按照“政府买单、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享受”的运作模式,推出“服务外包”的竞争机制,成功探索出公共文化服务公益化与市场化有机结合的道路,在全国率先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和“一村一年演出一场戏剧”的目标,受惠群众数千余万人次;“天天演”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国助民办”推动宁波民办博物馆持续发展,目前宁波已成为全国人均民办博物馆最多的城市之一。

文化改革创新催生我市文艺创作结出累累硕果。“十一五”期间,我市有9件作品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位居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一,有50余件作品获全国常设性文艺奖项,真正实现了“出人才、出精品、出效益”。《十里红妆·女儿梦》、《宁波大哥》、《烟雨青瓷》等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剧目在国内外引起热烈反响;《北风那个吹》、《天地粮人》、《家常菜》、《双城生活》、《小姨多鹤》等在全国举起“电视剧甬军”的旗帜;宁波大学艾伟工作室的成立,则为宁波文艺人才的培养、艺术作品的创新探索了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