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实效——四论以好的作风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来源:“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 2013/7/25 发布时间:2020-10-26 浏览量:10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有没有实效,不是看发了多少文件、开了多少会议、搞了多少活动,最终要看老百姓满意不满意,换言之,群众的满意程度是检验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一面镜子。

回溯历史,用好的作风办好群众的事一直是我党的传统,从革命战争时期解决土地问题、劳动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翻身解放问题,时至今日,解决就业问题、环境问题、出行问题等,不同历史阶段,解决人民群众面临的不同问题,在本质上,终归是把人民群众放在首位,为人民群众谋福祉,让群众得实惠、让群众满意。

教育实践活动怎样才会有实效?首先要有清醒的“认知”。列宁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因此,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必须基于实践而产生辩证唯物论的认识。市委市政府根据中央精神,结合杭州实际,要求各部门各单位把开展活动同做好当前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和任务结合起来,集中开展“四项治理”和“九大行动”,将之贯穿于教育实践活动始终,用作风建设的新成效,推动杭州经济社会的新发展。

纵观治理文风会风、机关效能、领导干部工作和生活待遇、“三公”消费等“四项治理”以及基层走亲、服务提效、贴心城管、三改一拆、交通治堵、清水治污、大气整治、食品安全、就业促进等“九大行动”,抓住了症结,切中了要害,是老百姓高度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但知易行难,这其中没有好捏的柿子,没有好啃的骨头,各级党员干部必须要有自觉的“行动”,认识结合实践,主观结合客观,找到解决方法,做到知行合一,教育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取得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效。

“先禁己身而后人,打铁还需自身硬”。教育实践活动能不能取得实效,还要看干部形象有没有真的改变,干部作风有没有大的好转,因此,各级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是关键。当前,教育实践活动正处于“开门”阶段,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各级党员干部都要有“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的责任感,把解决作风中的突出问题与解决民生难点问题结合起来,推动党员干部在攻坚克难中锤炼党性、砥砺作风,提升能力本领,以好的作风解决一批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把活动的成效体现在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上,防止“客里空”,不做表面文章,务求取得实效。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表象是解决党员干部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但桩桩件件都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发挥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两个积极性,是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内在动力。“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开门纳谏、从善如流一直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法宝。没有群众的积极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容易变成“自说自话、自弹自唱”,达不到群众满意的效果。因此,要充分调动两个积极性,使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激励、形成良性循环,教育实践活动就会善始善终、善做善成,确保实效、确保长效。

“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到底有没有实效,最终还得老百姓说了算,因此,在作风建设过程中,不能忘记的是,人民群众始终是衡量教育实践活动实效的一把标尺。(本站编辑 曲玲玲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