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深化“片组户”民情联系服务工作

来源:“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 2010/9/21 发布时间:2020-10-25 浏览量:11

去年以来,杭州市探索建立以乡镇(街道)党组织为核心、村(社区)党组织为基础、全体党员为骨干的“片组户”民情联系服务制度,积极推进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理念、方法方式和载体手段的创新,并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按照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要求,不断深化这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构建党员广泛参与的组织框架 实现服务网络化 

党员广泛参与是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前提,也是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为扩大党员参与面,我市组织部门在优化基层组织设置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张覆盖所有村(社)、最大限度吸引基层党员参与的服务网络。一是按照“因地制宜、便于联系、便于服务”的原则划分管理网格。二是以30~50户家庭为单元建立服务小组。三是对乡镇、街道、村、社干部和党员骨干明确联系对象。全市共划分15007个网格(片)、59540个组,联系村民(居民)家庭182.98万户。

搭建内外联动条块结合的服务平台 实现服务一体化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工作中注重整合党内外、条与块的各种服务资源,搭建综合性、多功能的服务平台。一是组建服务团队。在每个网格(片)都组建了联系服务团队。市、县两级有关部门通过组建服务小分队、派驻指导员(特派员)、开展走访调研、集中活动等形式,倾听群众意见、解决基层难题。目前,全市参加服务团队的党员干部人数有21.2万人。二是拓展服务阵地。积极整合全市1276个村(社区)党员服务中心、79个农村基层干部实践培训基地等资源,为广大群众提供服务。下城区的“组团服务进楼宇”、拱墅区小河街道的9支志愿者服务队伍,都受到群众的欢迎。三是整合服务平台。利用帮扶救助审批系统、“96345”服务平台、社区“12345”信访系统、数字城管系统等政务系统资源,发挥党务、社会事务优势,有针对性地开设各种为民服务项目,提供“一体化”服务。

建立快捷有效的民情联系服务通道 实现服务人本化

坚持以满足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所需、所求、所盼为首要任务,在全市基本形成了“一卡、一档、一报、一线”的“四个一”联系服务渠道。一是下发民情联系卡。公开乡镇(街道)机关联片干部、片长、组长和联户党员等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和服务内容,做到一户一卡。二是建立住户档案。按照“一户一档”的要求,建立联系走访台账,详细记录每个片区各类人群的具体情况,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临安市的“服务百姓档案”、西湖区北山街道的“五星级分类服务”,都体现了既面向全体,又突出重点。三是编印民情小报。根据联系走访情况,定期编印民情小报,及时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情况进行通报。四是开通民情服务热线。全市社区普遍实行“朝八晚九”错时上班工作制,开通民情服务热线,全面推广下城区王马社区“66810”工作法,确保群众的困难能及时解决。

健全配套有序的工作运行机制 实现服务规范化

围绕联系服务,我市组织部门健全完善了三项机制。一是解难机制。既有“问题收集、立案流转、限时办结、回访督查、综合测评”等“条”状任务办理制度;又有“全员定责、排查定级、应急定制、办结定时、考核定绩”等“块”状任务解决模式。二是督查机制。主要是集中检查、暗访抽查等,5月10日至18日,我市组织部门组织力量,分3个组对全市13个区、县(市),3个开发区的38个乡镇(街道)、101个村(社区)进行了暗访抽查,走访了158户群众家庭,随机询问176名群众,深入了解“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片组户联系”工作落实情况,并在全市进行了通报,效果较好。三是考核机制。各区、县(市)和乡镇(街道)将这项工作纳入年度基层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作为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述职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基层干部、党员考核评先的重要依据,以增强党员干部服务基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形成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长效机制 实现服务效能化

围绕重在解决问题、重在取得实效,确保联系服务的党员肩上有责任、服务有平台。一是经常联系走访。提高党员自觉联系服务群众的责任心、主动性。在建德市今年6、7月份的几次洪灾中,基层党员自觉按照“片组户”划分包组包户,冲在一线,第一时间排除隐患,保障群众安全,受到了村民们交口称赞。二是提高服务能力。积极开展“民情大比武”活动,比见面识人,比见人知情,比办事能力,比政策法规熟悉程度,使党员干部熟悉民情、提升本领。淳安县、建德市还延伸开展了村民(居民)事务全程代办。三是推动面上工作。结合我市“联百乡结千村帮万户”结对活动,形成城乡互动、多方联动、资源共享的工作格局;结合“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行动,各机关部门党组织和党员立足本职履行职责、发挥优势,服务企业的科学发展。(本站记者 韩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