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足马力 宁波深化节水型城市建设

来源:宁波日报 2020/5/11 发布时间:2020-10-23 浏览量:10

2020年5月10日至16日,是第二十九个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主题是“养成节水好习惯,树立绿色新风尚”。

据统计,2019年,我市年节水量达到0.95亿立方米,相当于2.5个东钱湖的水量,按宁波当前852.4万人计算,每人每天节水约30升。同时,万元GDP用水量下降10%,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水资源基础和保障。

宁波人均水资源占有量940立方米/年,仅为浙江省平均水平的56%,季节性缺水明显。立足区域实际,我市一直把节约用水、高效用水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实施水库群联网联调工程、加大管网漏损控制、强化节水科技应用、实施分质供水、推进非常规水利用和示范引领工作,多举措、全领域全面推进节水工作。同时,我市从2003年起就谋划推进境外引水计划,先后实施了绍兴汤浦水库至慈溪、曹娥江至慈溪、钦寸水库及曹娥江至宁波市等引水工程,2020年将完成曹娥江至宁波市区引水工程建设,每年可增加供水量7亿立方米,有力补齐我市水资源保障能力不足的短板。

擂响战鼓,吹响号角。5月10日,以“节水宣传周”和国家节水型城市第四轮复查启动为契机,我市开足马力搞节水,大力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方针,深化节水型城市建设,推出了“1235”节水宣传系列活动,在全市范围内营造良好的节水氛围。

推出“1235”节水宣传活动

节水型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您好,5月10日至16日是第二十九个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呼吁大家培养节水习惯,珍惜水资源,让节水成为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5月10日上午,市民郭女士收到了一条我市通过移动通信平台向广大市民发送的节水宣传短信,倡议节约用水,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

当天,市水利局推出了以“一条短信”“两个课堂”“三项活动”“五条阵线宣传”为主题的“1235”节水宣传系列活动,向市民发送节水宣传短信,开设节水云课堂,举办高校合同节水管理研讨会,向市民征集节水好习惯随手短视频,推出网络节水知识云竞赛,开展节水宣传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组织市民参观皎口水库、供水史馆、江东水厂、96390清泉热线等,引导公众增强对宁波水环境工作的关注参与。

“宁波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浙江省平均水平的56%。我市一直把节约用水、高效用水摆在重要位置,按照城市用水一半要靠节水来解决的目标,采取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大力推进节水工作。”宁波市水利局节约用水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说。

面对资源禀赋先天不足,我市坚持优化水资源配置,推行“分质供水、优水优用”理念。将大型耗水型工业供水与城市自来水供水分开,分别采用平原河道水和水库优质水供水,利用姚江—平原河网—工业水厂的途径,统筹调度江河水资源,实现环境、农业和工业用水的一水多用、复合利用,达到优化水资源配置、节约优质水资源的目的。目前,我市工业供水输水管线已贯穿江北、镇海、北仑和大榭,年工业供水量约1亿立方米。

变废为宝让水“活”起来。我市积极探索“第二水源”概念,鼓励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生态补水等优先使用再生水,在探索获取再生水利用新途径上有了新突破。北仑岩东水务有限公司利用区域临港大工业的用水优势,继续做大做强再生水利用文章,2019年再生水销售量2000多万立方米。宁波钢铁有限公司使用再生水后,自来水用量大幅下降,目前再生水年利用量达1200多万立方米,占总取水比重的75%,自来水的用量减少到100万立方米,比重下降至6.25%。

此外,自2007年被命名为第三批国家节水型城市以来,宁波多管齐下狠抓节水工作,2019年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第三轮复查,同时,我市已有5个县市通过省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2个县市通过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2019年节水量0.95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下降10%。

日配水能力达到100万吨

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宁波各区县(市)之间、季节之间、库库之间蓄水不均,导致水资源不能高效利用,被动性浪费严重现象。”市水利局水资源处相关负责人说,为探索水资源“二次分配”,打破这种地域界限,宁波2015年起实施水库联网联调工程,打造了一座“隐形水库”。

在原有主要水厂由多水源联合供水、主要供水工程与沿途水库联通、上下游水库联合调度的基础上,宁波投资约14.4亿元,部署实施水库群联网联调工程,创建“多水源联合调度、多管道联网供水、多水源互为备用”的供水保障工程体系,形成点(水源)—线(引水干线)—群(水厂群)—网(供水环网)的输配水新格局,以水库群联网联调打破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的困局,增加水资源利用效益达0.37亿立方米/年,相当于新增一座中型水库的供水量。而在宁波,建设一个同等规模的中型水库,需要投入40亿元以上。

此外,我市还积极开展供水环网建设,打造供水“高速公路”。2003年,宁波市确定了“南水北调”、实施“城市供水环网工程”的战略思想,建设了贯穿鄞州、海曙、江北、镇海4个区,横跨姚江、奉化江、甬江的供水环网管道。这条供水环网管道直径1.8米至2米、全长47.3公里,西线沿机场路,北线沿北外环路,东线沿世纪大道、高速公路,南线沿鄞州大道,以供水“高速公路”模式让大口径输水管道围着宁波城区转一圈,这是国内第一个采用这种供水模式的城市。

“供水环网建设,使配水能力达到100万吨/日。城市供水环网贯通后,极大提高了区域供水的安全可靠性和供水质量,同时随着供水管网的不断延伸,如同大动脉保障着城区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用水。”市水利局水资源处处长杨辉说。


节水宣传进餐饮店。(周建平 摄)

供水管网漏损率降至5.09%

农饮水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这次彻底解决了村民的饮水问题,以后大家不会再因为饮水困难而发愁啦!”近日,宁海黄坛镇联溪村党支部书记看着水龙头里哗哗流出的自来水,满脸笑容。宁海县黄坛镇联溪、新华两个村的“一户一表”给水工程全部完工,不仅解决了困扰两村上千人近5年的饮水难题,还改变了农村粗放用水习惯和方式。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供水管网向农村辐射延伸、分片分区域集中供水等模式,让城乡居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我市已将城区周边500多个行政村纳入供水范围,全市村级水站从2008年的1586个减少到790个,全市89%的农村居民纳入城乡一体化供水,减少农村粗放用水,提高农村用水效率。农村饮水达标提标使全市2019年新增农民饮用水达标提标受益人口31.62万,全市农村居民饮用水达标人口覆盖率已达到94.6%,农民饮水水质和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此外,我市还积极推进城市供水管网旧管改造工程,控制管网漏损。从2011年起,市供排水集团每年投入3000万元改造旧管约30公里,旧管改造明显降低了漏水情况,如对江北区倪家堰路旧管改造,降低管网漏损量约每小时12吨,全年节约水量10万吨。实施分区计量网格化管理,对每一个网格安装流量计,实时动态监控各分区供水管网运行状况,发现流量异常,就立即组织人员巡检,极大地缩短了管网漏点从发现到修复的时间。目前,我市已形成了行政供水区域—片区—小区三级分区计量体系,在三个级别的分区安装流量器具1600多个。2019年,市区供水管网漏损率下降至5.09%。

打造“互联网+”供水模式

科技助力水资源高效利用

2019年7月25日,鄞州兴宁路一处管网破损,系统通过大数据运算,市自来水公司维修人员获得了最小停水范围:抢修只要关掉附近2个位置的阀门,只影响了1个小区的供水。“管网供水压力或者供水量有异常,系统会自动预警,我们就马上去检测抢修,最大程度避免自来水浪费。”市自来水公司副总工程师刘青友表示,根据测算,这套系统能够降低1个百分点的漏损率,一年可以节约自来水450多万吨,相当于三分之一个西湖的水量。

打造“互联网+”智慧供水模式,市供排水集团自主设计了集通信管理、综合调度管理、云计量管理、在线水力模型、BI智能分析、移动App、大数据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供水平台。通过智能化中央控制室,全市各区域的水压、水量、水质,一目了然,实时掌握生态引水的6条隧道钢管、集约制水的4家现代化水厂、高效配水的一条全长47.3公里的绕城供水环网、5298个在线检测点、520多个智能加压泵房等设施情况。

在农业和工业领域,我市也借助科技力量助力水资源高效利用。一方面,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我市大力推广自动化、智能化节水灌溉技术,全市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60万亩,减少灌溉水量8500万立方米/年;另一方面,强化工业节水科技应用,我市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补助等方式推进节水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节水技术也从着眼于“节约”转向系统性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节水能力也由单一设施、单一技术使用向用水系统集成优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入650万元,开展循环水处理提标升级,年节水量达60万立方米;宁波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在脱水机房增设回用水过滤器后可节约清水70万立方米。2019年,全市重点工业企业节水0.27亿立方米。

此外,我市积极推进生活智能节水器具应用。2013年起,对学校非节水的槽沟式自动冲洗水箱进行升级改造,改为智能化、高节水率的可控系统,节水率可达61%,到2019年底,完成校园智能槽沟式厕所改造1183套。目前,我市已创建省级节水型居民小区267家、节水型企业(单位)273家、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162家。其中,省级节水型居民小区数量位列全省第二,覆盖率达到18%,远超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10%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