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共谋新发展系列报道之生态篇

来源:“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 2012/2/22 发布时间:2020-10-16 浏览量:10

“十一五”以来,杭州市以“环境立市”,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加大环境污染整治行动,解决了一批关系老百姓根本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在杭州经济总量和资源能源消耗较快增加的同时,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均下降15%以上,杭州水、大气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局部区域水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

现象:

再过一个月,如果你去桐庐的阳山畈村,将会遇上最美的乡村景色:田间的油菜花都已盛开,满山的桃花、梨花也含苞待放,满眼春色,令人流连忘返。

在桐庐,这样的特色生态村还有不少,2010年,桐庐县还通过了国家级生态县验收。至今,桐庐已创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9个、省级生态乡镇(街道)9个、市级生态乡镇(街道)9个、市级生态村57个以及县级生态村129个。

解读:

桐庐这几年的“美丽”变化,其实也是杭州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

目前,全市共建成“全球500佳村”1个、国际生物圈保护点1个,国家级生态乡镇49个、省级生态乡镇(街道)125个、市级生态乡镇(街道)142个;创建比例和数量在全省位列第一,全国同类城市第一。

在县(市)生态创建中,我市临安市和桐庐县两地经过国家环保部考核、公示、审定,已正式获得“国家生态市(区、县)”称号。淳安县于2011年底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县建设技术评估。淳安县、余杭区、西湖区、桐庐县、临安市、江干区已被命名为省级生态县(区)。同时,杭州市是全省唯一一个连续7年获“生态省建设考核优秀奖”的单位。

现象:

去年11月1日开始,每天早上6点到晚上12点,那些国I排放标准的柴油车被禁止在杭州市绕城高速公路范围内的各条道路上通行,这些柴油车被纳入黄标车管理范围,在“十二五”期间逐步淘汰。在杭州主城区的路上,你再也看不见这类拖着黑烟尾巴从身边开过的高排放柴油车了。

解读:

最近这几年,全市大气环境整治第七阶段的工作不断展开,黄标车被强制性淘汰,各种高污染的柴油车不断得到控制,马路上冒黑烟的公交车也越来越少,环保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清洁环境,改善大气质量”专项督查行动,对扬尘、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等开展为期半年的重点督查、检查。根据杭州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气管理处的数据,到2010年底,全市高污染车辆已由43000辆削减至7692辆,今后还将继续进行淘汰。

到2010年底,杭州市COD和SO2排放量分别削减至12.1212万吨和8.4922万吨,分别比2009年下降4.43%和6.10%,比2005年下降16.65%和17.79%,超额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减排成效。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大量关停淘汰污染较大的柴油发电机组、粗铜冶炼加工企业、小热电企业、小造纸和落后造纸产能生产线,转迁高污染企业数百家,大力整治碳酸钙行业。

进行燃煤锅炉脱硫改造,给大气“洗风尘”,截至2010年底,全市所有热电企业146台热电锅炉完成脱硫除尘改造任务。

现象:

城北亲亲家园、都市水乡一带的居民,现在居住在空气清新、水体清澈、花木茂盛的环境之中,历时三年多的半山和北大桥环境综合整治,把城北这块原先的老工业区,逐渐变成了一处宜居宜业之地,这一带的空气质量也达到2001年开展空气质量日报以来最好的一年。

厂区不见了,公园建起来了,臭气不见了,鸟语花香进来了,居民们的笑容更多了。

解读:

在过去的5年,杭州实施了多项重点环境整治工程,从水环境、大气环境、城镇环境、农业农村环境等多领域开展整治,滚动实施了环境污染整治三年行动和新三年行动。

比如为了保障饮用水安全,杭州市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开展了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估,完成了60个饮用水源达标区创建。全面完成钱塘江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在全市一、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42.3平方公里范围内共拆除134家黄沙码头、4家造船厂和1家水上加油站。

在工业区集中的城镇乡村,5年的整治圆满完成了萧山东片印染和染化工业区、富阳造纸工业区、建德化工区等3个省级重点监管区和萧山南阳化工区、余杭苕溪流域、临安锦溪流域、桐庐钟山石材加工区等4个市级重点监管区的污染整治任务,完成杭新景高速公路沿线小冶炼整治、萧绍区域(萧山片)印染化工行业污染整治、建德市碳酸钙行业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半山地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和北大桥地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

现象:

在杭州朝晖一幢大楼的楼顶,许多支长长的特殊天线探向天空,不停歇地从空气中获取各种颗粒物和其他物质,这些“大气之眼”,是杭州在环境保护上投入的一大措施,目的是实时监测城市的大气质量。

去年年底,全国人民热议PM2.5,而环保部新的《环境大气质量标准》正式实施尚要等到2016年。其实杭州早已未雨绸缪,从2009年开始,杭州市就开展《大气灰霾成因及关键因子预防控制对策研究》。到2012年初,杭州已经建立了7个PM2.5监测点。其中主城区有5个,分别在朝晖、下沙、杭钢、植物园和西溪湿地,萧山和余杭也各有1个。

南星桥、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云栖国控点位的3个监测点也在计划中,并将在今年3月底前完成改造。

解读:

到2011年底,大杭州共建成26个气站,其中主城区10个,7县(市、区)16个;大杭州水站建成22个,其中主城区7个,7县(市、区)15个,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县以上及县际水、气自动监测网络的目标。

而在“十一五”期间,杭州市对城镇大气环境、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等设施不断完善,截至2010年底,全市已建成日处理5000吨以上的污水处理厂31个,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13万吨/日;完成了331个污水收集系统项目和449个生活区项目、387家公建单位项目的截污工程建设;铺设排水管道4328公里、污水管道2197公里。市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6.8%,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4%。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均达到100%。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杭州市已基本建成了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举报投诉系统,突发环境事件监测、监控系统和上下游联动预警机制四位一体的24小时全天候监控的环境安全应急预警体系。

现象:

2009年4月8日,杭州产权交易所的二号拍卖大厅举行了杭州市首场排污权交易拍卖会,杭州19家企业花了2980万元,买下了1095吨二氧化硫排放指标和180吨化学需氧量排放指标。在当天的拍卖会上,一位购得排放指标的企业家表示:“之前的各种污染减排所采取的主要是行政手段,现在我们尝试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实现资源的配置和有偿使用,对于企业来说,后者在推动企业节能减排的同时,也给企业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

解读:

长效机制的建立,是确保杭州生态长期和谐发展的金钥匙。

除了率先在全省推出排污权交易政策,制订出台了《杭州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之外,我市还建立了市域内异地生态补偿机制,并于2006年正式设立每年5000万元生态补偿专项资金,至2009年已达6000万元,重点用于上游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

至2010年12月,仅杭州市(包括各区、县)环保系统,就有一支900多人的管理和执法队伍,为杭州环境保护竭心尽力,从2006年开始,市环保系统增设了辐射管理处,市环境监察支队通过国家环保部验收,达到国家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东部地区新一级标准。

市民群众参与环保也非常积极。“十一五”期间,杭州市有2700余篇(条)环保新闻在各级媒体发表。开展了世界环境日主题晚会、环保嘉年华等60多项大型环保系列主题活动,参与人次30多万。市环保志愿服务总队现有注册个人会员730余人,高校、企业等团体会员6000多人,组织开展了环保志愿服务进社区、环保知识市民大讲堂等100多项环保主题活动。(本站编辑 丁方舟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