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平:推动市县联动 实现市域捆绑式发展

来源:“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 2010/1/15 发布时间:2020-10-16 浏览量:10

1月15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我市2010年市域网络化大都市和新城、城市综合体建设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在会上强调,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新城和城市综合体建设为重点,以“七共”为特色,以打造1小时半交通圈、旅游圈、经济圈为路径,以“信心足、手笔大、拼命干”为保障,以“同城同待遇”为目标,推动市县联动,壮大郊区经济,实现市域捆绑式发展。

王国平和市委副书记、市长蔡奇,市委副书记王金财,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戌标,市委常委、秘书长许勤华一起,听取了市建委、市规划局和余杭区、富阳市及市有关部门和相关区、县(市)的工作汇报。

王国平在充分肯定了2009年杭州市域网络化大都市和新城、城市综合体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后指出,推动市区联动、壮大郊区经济、实现市域“捆绑式”发展,事关杭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事关杭州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事关杭州解决“四农一村”问题,事关杭州共建共享覆盖城乡、全民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推动市县联动、壮大郊区经济、实现市域捆绑式发展,一要以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带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二要以新城和城市综合体建设为重点。要按照“强、大、优、美、高”的要求,推进新城建设。“强”,就是竞争力强;“大”,就是规模大;“优”,就是服务优;“美”,就是环境美;“高”,就是品质高。要建设一大批具有超大空间尺度、“通道树形”交通体系、现代城市景观设计、高科技集成设施的城市综合体即有机组合3个以上功能空间、多种功能配套的多功能、高效率建筑群。三要以“七共”为特色,坚持规划共绘、设施共建、产业共兴、环境共保、市场共拓、品牌共树、社会共享。四要以打造1小时半交通圈、旅游圈、经济圈为路径,特别是要围绕打造1小时半交通圈,加快市域基础设施建设。五要以“信心足、手笔大、拼命干”为保障。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发扬克难攻坚、敢为人先、和衷共济、决战决胜的精神,解决好推动市区联动、壮大郊区经济、实现市域捆绑式发展这个杭州发展中的难解之题、必解之题,接长“短板”,拓展新“蓝海”。六要以“同城同待遇”为目标。力争三年内实现六个老城区与萧山、余杭区“同城同待遇”,五年内实现八城区与五县(市)“同城同待遇”。

王国平指出,迈入新世纪以来,杭州人以勤劳、智慧、心血和汗水,回答了杭州紧邻上海会不会导致“大树底下不长草”、杭州老城区工业企业搬迁会不会导致产业“空心化”等疑问,解决了一系列事关杭州发展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践证明,杭州缺地矿资源、缺港口资源、缺政策资源、缺项目资源,但只要找准比较优势、打造竞争优势,进而构筑产业优势,就能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差异化发展之路。

王国平强调,杭州走具有自身特色的差异化发展之路,必须切实解决好五大问题。一要解决好新城的内涵和外延问题。新城在杭州有特定的含义,指城市的副城、组团和功能区,与新区有着本质区别:“区”意味着半封闭,“城”意味着开放;“区”意味着三次产业相割裂,“城”意味着三次产业相结合;“区”意味着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割裂,“城”意味着经济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区”意味着人的就业与居住相割裂,“城”意味着人的就业与居住相结合;“区”意味着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割裂,“城”意味着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要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准确把握新城的内涵和外延,避免走建区的老路,把“两疏散、三集中”真正落到实处,让“保老城、建新城”成为现实,破解交通拥堵等现代“城市病”,实现杭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要解决好概念性规划问题。高度重视并做好概念性规划编制文章,用以指导相关法定规划编制,确保规划的超前性、系统性、操作性、权威性。三要解决新城与“四农一村”的关系问题。要结合新城建设推进“城中村”改造,努力解决外来创业务工人员“同城同待遇”问题。四要解决科学经营城市问题。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要牢固树立“环境立市”、“环境立城”、“大财政”、发展楼宇经济、紧凑型发展、“政府做地、企业做房”、“卖理念、卖规划、卖设计、卖品牌”、“三步走、两级跳”、土地“大年不惜售、小年不贱卖”、土地出让“先招商、后挂牌”等理念,做好科学经营城市文章。五要解决土地出让金合理使用问题。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合理使用土地出让金,推动杭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蔡奇指出,市域网络化大都市建设是推进“城市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抓手和环节,能更好地发挥市区龙头作用,辐射带动五县(市)更好地融入大都市,变郊县为郊区,促进区域协调平衡发展。要按照“七共”要求,特别是要坚持规划共绘,深化规划编制,发挥引导作用;加快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加快9条跨区域公路、杭黄客专、“二绕”及过江通道建设,推动地铁向外延伸;树立“一盘棋”思想,充分发挥领导小组作用,加强统筹管理,推进市域网络化大都市建设。新城和城市综合体建设是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增强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需要,应成为杭州推进城市化的主战场。要按照建设低碳城市的要求,编制好相关规划,特别是要坚持同样的标准和要求,实行国际招标,抓好城区和郊区新城和城市综合体的规划编制工作。抓好做地环节,加快征迁,加强招商,实现供地效益的最大化。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特别是要把新城间的交通连结作为专门课题来研究,细化落实到基础设施建设中。造好环境,让“生活品质之城”的品质在新城和城市综合体上得以充分体现。要高度重视中心镇建设,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落实扩权强镇各项措施,打造杭州的小城市。(杭报记者 邓国芳 本站记者 韩波)

新闻链接:

根据对2010年建设计划的初步汇总,据市建委不完全统计,今年我市拟实施市域网络化大都市项目84项,预计年度投资额210亿元以上,23个新城、100个综合体计划投资(可统计部分)约505亿元。在设施共建上,将以快速路网建设为重点,推进快速路网、地铁、铁路、空港、黄金水道等市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统筹管理。重点推进“333179”市域工程——即在“三桥三隧三路一线”7条城市快速通道(德胜、留石、江南、彩虹等四条横向快速通道,东湖、秋石、紫金港等三条纵向快速通道)基础上,实施9条跨区域公路(千黄高速公路、临金高速公路、杭长高速公路杭州段及延伸线、杭新景高速公路寿昌至开化段、临余公路、闲祝公路、杭富沿江公路、320国道富阳段、23省道与杭千高速连接线)建设。推进同协路、拱康路等26条区域间主干道建设,加强主城、副城、组团、新城之间交通联系。继续开展临金高速等跨区域交通项目的前期工作。推进空港经济建设,实施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完成B型保税区申报和建设前期工作;实施“黄金水道”工程,继续推进运河二通道建设,开工建设桐庐富春江船闸改造工程。建设杭黄客运专线,深化延伸规划编制及沿线物业开发等相关问题研究,进一步完善市域轨道交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