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我市未来五年发展建言献策

来源:“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 2012/2/28 发布时间:2020-10-16 浏览量:10

党代表踊跃写提案,积极为我市未来五年发展建言献策,成为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一大亮点。

63件提案,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我们整理出其中一些精彩提案,让大家再次近距离感受党代会。(记者王夏斐徐墉)

关键词·社会管理

党代会报告提出,打造安居乐业示范区,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第一代表团的两份提案,关注点均在于此。

社区是社会管理中最细化的网格,社区的基层调解组织是社区实现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一个非常有效的组织,尤其是在矛盾初期,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可以实现“在不伤和气的前提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矛盾化解功能。

《创新基层调解手段优化社会管理》提出,在新形势下,如果基层调解组织能够以“人”为本,将单一“人”可能遇到的矛盾实现调解的全覆盖,则会实现矛盾在未激化前得以化解的效果。

对此,提案建议完善乡镇(街道)调委会和村(社区)调委会的调解范围,从原先仅涉及社区自然人居民间的一般民间纠纷和民事权利义务争议,扩大到自然人居民与辖区内企业的劳动争议纠纷,甚至辖区内企业居民间的矛盾调解。提案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社区内矛盾不出社区的社会管理职能。同时,把社区功能进一步向楼宇、园区延伸。

杭州市的楼宇经济和园区经济发展形势喜人,也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楼宇或园区内的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也会发生一定的纠纷,甚至员工因家庭矛盾而不愿意在自己的辖区内进行矛盾的化解而求助于单位,所以,提案也建议推动楼宇、园区的调解组织建设,实现“小矛盾不出园区、大矛盾不伤和气”、“员工和睦生活、企业和气生财”。

提案还提出要推动第三方公益组织建设调解组织,发挥这类组织有良好调解能力与社会功能的优势,实现社会矛盾多方化解功能。

另一份提案的题目是《以设立诉调对接中心为切入口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第三代表团在调研中发现,针对大量矛盾纠纷以案件的形式进入到司法领域,近年来各基层法院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纷纷与司法局共同在法院建立人民调解工作室,但通过多元化解纠机制化解矛盾的案件数量仍然只占了全年结案数的一小部分。与此同时,社会上存在的多种自发或是官方设立支持的解纠机制,却由于与传统的司法强制权无法衔接,立法未赋予其执行力,而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提案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以法院为主导,多元主体参加的诉讼和调解互相作用、司法调解与综合的社会大调解有机衔接的诉调对接中心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因此,第三代表团建议在各基层法院建立诉调对接中心,将有调解经验的退休法官及法律工作者充实到诉调对接中心,并选派法官对诉调对接中心进行业务上的指导。

诉调对接中心的建立,可以有效整合协调诉讼与非诉解纠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推进行业矛盾化解机制建立;便利当事人解决纠纷,促进社会矛盾的化解和区域社会的和谐稳定;实现案件的繁简分流,有效缓解法院工作压力。

关键词·城乡统筹

组团镇、中心镇建设是城市化发展的新型模式,是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推进市域网络化的关键枢纽。

第七代表团姜继呈等党代表联名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快组团镇、中心镇建设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建议》,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通过调研他们发现,在组团镇、中心镇实际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要素供给不足、政策力度不够大、体制关系还不够顺畅等问题。为加快组团镇、中心镇建设,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提案建议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把组团镇、中心镇放在市(县)副中心的战略高度来发展,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组团镇、中心镇要实施扩权改革。变有条件的‘强镇扩权’为‘扩权强镇’,提高组团镇、中心镇公共服务能力和发展活力。”提案认为,要通过建立权责匹配、财权和事权一致的发展体制做强组团镇、中心镇,可以参照小城市试点镇享受相关审批和管理权限建立“四大中心”。

提案还建议建立促进发展的长效机制,特别是要有常设领导机构,协调解决真正影响组团镇、中心镇发展的相关问题。

第九代表团在《关于加大优质教育、卫生、文化资源西进力度构建城乡一体公共服务共享格局的提案》中喊出了“西进”的口号。

他们看到,在城乡区域发展格局中“东快西慢、东强西弱”的矛盾依然突出,尤其是在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方面,西部五县(市)与杭州主城区差距较大。

提案举例说,目前,杭州主城区教育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普及教育水平提升、优质教育竞争力强的格局,无论是师资、生源和人才都对西部五县(市)形成了“虹吸”效应。

再如医疗方面,城区大医院集中了绝大多数优质的硬件、服务和专业人才,与之对应的是,大量特色专科医疗服务机构“轧堆”竞争,造成了就医资源的“东西”失衡。

于是,提案提出“西进”的对策——

加大优质教育资源西进,进一步完善城区优质学校与五县(市)学校的结对帮扶内容,组织优质教师团队开展巡回示范和“驻地”帮扶;鼓励城区优质成教职教资源向五县(市)延伸,结合各地的产业优势培育特色;鼓励城区优秀教师到西部县(市)支教。

加大优质卫生资源西进,实施“大院帮扶”和“专家授徒”计划,发展“一县一品”特色服务;有计划安排部分省市级医院及分院向西部转移,鼓励城区疗休养机构和产业向西部县(市)转移;鼓励城区骨干医师到县(市)开展一定年限服务。

加大先进文化资源西进,在人才、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西部五县(市)更多的支持,鼓励大型文创企业与西部五县(市)对接;打造西部五县(市)的样板创意园;打造西部会展经济,有计划地把西部五县(市)作为活动重要目的地来考虑。

关键词·生态低碳

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从治理环境着手。

这是第五代表团通过调研产生的共同观点。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和公共交通,加大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力度,加强环保管理队伍建设,加大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对政府各级的考核力度……他们提交的这份《关于大力推进环境综合治理提升杭城生态文明水平的提案》,针对我市环境的综合治理提出不少建议。

比如,要从源头抓起,治理江河的污染问题。城区河道要控制生活污水的排放,进行截污纳管;郊区、农村河道要控制小企业的废水排放、农居的污水排放和生活垃圾的倾倒等,要加大这方面的治理力度,还河水清洁。

又如,要科学规划,减少工业污染。根据每个开发区所处地理位置和环境,对工业企业进行科学地分片归类,集中进行污水处理,在减轻企业治污成本、预防企业偷排放的同时,也有利于环保部门的监管,减少长距离排污的次生灾害发生。

再如,加大科技投入治理力度。要提高环境治理的科技含量,加强对工业企业、科研院所在环境保护和研发上的资金扶持。从产品结构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加大清洁技术的开发,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从科技上解决治污的成本,良性循环,科学发展。

“美国预计到2020年民用居住建筑总体实现零能耗、2030年民用公共建筑全部实现零能耗。而在我国,建筑用电目前占社会总用电24.2%,计及其他能源消耗,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30%,其节能潜力巨大。建筑能源以电力、燃油和燃气为主,基本没有涉及新能源。”

第十四代表团的《关于重视建筑节能加快我市低碳城市建设的提案》,则对我市建筑节能提出了期望。

提案建议,在落实国家建筑节能、绿色建筑、新能源应用等方面的法规体系的同时,加快建立建筑能耗报告、分析、评比公示制度,条件成熟时建立全市建筑能效管理数据中心,激励企事业单位主动节能;研究制订更加合理的能源消费价格政策,提高企事业单位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积极性;制订政策法规鼓励钱塘江两岸沿江建筑采用江水源热泵为建筑物提供冷热源服务,并参照国家有关政策给予投资补助;加大电力峰谷荷差价,制订空调用电优惠政策,鼓励建筑空调系统帮助电网进行移峰填谷,减少夏季高峰用电压力等等。

还有,利用各类经济开发区建筑屋面规模成群优势,实现光伏发电集约化发展,建议引进新能源投资者,争取国家补助。青山湖科技城、未来科技城、钱江新城、大江东新城等应率先大规模建设太阳能发电系统、采用区域供冷或分布式能源热电冷三联供技术。(本站编辑曲玲玲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