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聚力打造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浙江特色

来源:浙江省人民政府 2016/8/23 发布时间:2020-10-15 浏览量:10

军民同心,国家安宁;军民融合,动力强劲。

在浙江这片有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的热土上,不仅涌现出一批全国、全军英雄集体和模范人物,11个设区市也实现了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满堂红”,为军民融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些年来,特别是中央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我省积极适应国防和军队深化改革新要求,聚力打造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浙江特色和浙江品牌,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与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和互促共进。

齐抓共管同谋划

舟山,素有“东海前哨”之称,特殊的区位优势,既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又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机遇。

2011年6月,国务院批准成立舟山群岛新区。如何绘制好新区发展蓝图,省、市两级党委、政府在研究规划时明确提出:着眼军地兼用、平战兼用原则,合理安排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军民融合。

随后,省军区联合省政府、东海舰队等军地24个相关部门,成立融合发展军地协调小组,建立相应机制,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效益共赢。

在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前,浙江就把国防需求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从最紧迫的问题抓起,从能做的事情做起,从前瞻性的领域探索起……军地多方商讨,做好顶层设计。

当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浙江省、市、县(市、区)各级各地及时学习有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相关论述,切实让军民融合理念深入人心,在助推经济改革发展、保障部队能打胜仗的行动中落到实处。

如今,全省各地都形成了军民融合发展的良好氛围。宁波、湖州等市把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与地方信息化建设、战场基础设施建设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应急作战指挥机构建设与地方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建设有效融合,使国防需求向城市建设更多领域拓展延伸,在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的交汇点上求得更大作为。

深度融合共发展

军民融合,不仅需要自上而下的重视,还需要实实在在的举措。

省国动委有关负责人说,2013年5月至7月,围绕保障部队能打胜仗、服务地方发展经济,省国动委通过集中研究、上门对接、座谈论证等形式,组织省级机关30多个部门研究论证,梳理形成了涵盖多个领域数十个项目融合需求,后来省委常委会专题听取汇报,审议并原则通过其中的数十项重点工作。

历经近3年的建设推动,新改造民船贯彻国防需求、部队道路通行条件等多项工作已经落实,并在战备演练中收到明显成效。依托生物工程项目构建药品预储基地、依托船舶修造公司构建民船改装设备预储基地、依托大型超市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构建日用品预储基地等相关融合项目正在推进中。

同时,我省还建立军民融合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对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实施有效对接,军地沟通协调机制不健全、需求对接渠道不畅通等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

我省还充分发挥浙江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较强和人文资源丰富等优势,通过规划设计引领、项目抓手推动、优惠政策助力,进一步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高融合层次,谋求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作为,让更多的融合项目服务富国强军实践。

军地联动添动力

前段时间,宁波市国动委在鄞州区某工业园组织一场动员演练,动员指令发出后,医药、通信、野战炊事车等多种储备物资立即通过园区物流网向“前方”投送,10多家企业快速进入民转军生产程序。

近年来,宁波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政府统一规划了一批高新产业集聚区,形成了新材料、新能源、新电子等产业集群。国防动员工作如何搭载产业集聚区大平台,借助产业集聚区的集聚效应提升国防动员效能?2014年以来,宁波军地在充分论证后,按照“政府主导、行业主线、企业主力”的模式,在产业集聚区企业商会和部分行业协会设立了“动员联盟”,形成了“联盟、基地、企业”动员新格局,实现了以区域产业链为主的“线动员”、重点骨干企业为主的“点动员”、整个集聚区为主的“面动员”的有机结合。

军民融合涵盖领域广、涉及部门多,关联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方方面面,全省各地积极探索,成熟一项推广一项,形成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近年来,我省依托高新园区、经济开发区建起了光电信息、舰船动力、航空配套等10多个军民结合产业基地,组建了船艇、工程机械等装备动员基地,探索出军民融合网络化装备保障的新路子。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今年6月召开的省委议军会议,为浙江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不断增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更好地扛起“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