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动能”积蓄嘉兴海宁发展新优势

来源:嘉兴日报2017/05/16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量:10

时隔四年,嘉兴海宁一季度GDP增速回归“7时代”。

2017年第一季度,海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01亿元,增幅达到7.7%,高于全国和嘉兴市平均0.8和0.1个百分点。对于经济规模持续多年在嘉兴全市居首的海宁来说,每一个0.1%背后的产出增量都在亿元以上。海宁这三个月实现的净增量,几乎与当地两个镇一个季度的GDP总量相当。

面壁多年图破壁,经历调整期之后,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海宁何以在此时厚积薄发?

深化产业结构调整 向升级要动能

“统计数据的变化,折射出的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今年初以来,我们向升级要动能!”海宁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一季度,海宁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1:43.9:5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服务业占比超过50%,批发零售业、金融业等行业发展出现回升,房地产业保持较快增长,旅游业表现良好。

更引人注目的变化来自于工业。今年年初,海宁市委、市政府发出了“工业强市再出发”的号召。第一季度,《海宁市振兴实体经济(传统产业改造)实施方案》出炉,提出要对接省政府明确的十大重点改造传统制造业和“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重点改造提升皮革、经编、家纺三大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高端机械装备制造等三大新兴产业。一季度,海宁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347.76亿元,增长11.8%。

经编行业的多个“单打冠军”展示出了“再出发”的底气。如海利得与全球汽车安全系统领先企业天合汽车集团一起研发的涤纶气囊丝产品,已拥有80%的市场份额,企业也成功坐上了全球安全带丝、聚酯气囊丝市场的头把交椅。此外,港龙新材料的灯箱广告布、锦达股份的防水布和卡车篷布、华生新材料的拉丝气垫材料、宇立新材料的投影幕布、高达新材料的森林布系列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均达到了全国第一,在各自领域中独树一帜。

第一季度数据表明,规上纺织行业率先复苏,完成产值110.89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经编行业完成产值50.05亿元,同比增长17.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长38.5%,新产品产值增长17.7%,新产品产值率为41.7%,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

再出发,新兴产业的崛起标志着工业强市走上动能转换之路。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的同时,新芽正在长成大树。今年一季度,火星人厨具股份有限公司产值同比增长130%,从2010年建厂到去年,该企业产值实现了从1000万元到7.5亿元的飞跃。

据统计,一季度,海宁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30.4亿元,增长7.6%,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5.6%,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规上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8.91亿元,增长17.9%,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8.4%,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25.29亿元,增长8.8%,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8%,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

集聚有效投资 向创新要动能

经济规模越大,增长难度也随之增加。我们在衡量一个区域经济发展质地的同时,既要看增速,还要看增量。经济总量位居嘉兴第一的海宁,现在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的增量,相当于5年前1.5个百分点、10年前2.5个百分点的增量。

很多人问:海宁后劲何来?“我们向创新要动能!”今年开工的项目名单,亮出了升腾在海宁民间的创新活力:

2017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海宁市晶科能源技改新项目、正轩汽车轻量化产品项目、娃哈哈海宁基地纯净水项目等16个项目集中开工;前不久,海宁国际装备制造及电子信息产业园天通泛半导体项目、宇迪纺织、欧易智能科技等11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43.55亿元;随后开工或即将落地的项目还有:海宁市第二家百亿企业——万凯新材料三期投产,投资67亿元的汽车锻造铝轮毂、50亿元的国能电池、13亿元的海利得新材料、10亿元的东城电子…

长长的名单中,政府投资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撬动民间投资。近日,位于海宁经济开发区的海宁国际装备制造及电子信息产业园一期项目正式启动建设。这一园区总规划面积910亩,计划总投资约14.28亿元。目前,一期项目已经吸引天通泛半导体产业园和贝纶丝线等上市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入驻。二期也已有新能源汽车结构件项目计划入驻。未来,这里将成为海宁市乃至浙北地区,国际化、高端化装备制造企业和电子信息企业集聚发展、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通过PPP模式探索、金融改革创新等方式,海宁民间投资领域及金融资源整合以及与实体经济有效对接的渠道被进一步打开,民间投资的活跃度、参与度和积极性正在进一步提高。宏达教育、康华医院……民间投资正逐渐进入更多、更深领域,成为政府投资的有力补充。例如,民间投资参与建设的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成功列入省试点,并加快推进;总投资21亿元的江南世家安置房项目,成功引入民间投资,一期已完工,二期正顺利推进……

据统计,2017年一季度,海宁全市新开工项目275个,投资10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8%、164.9%。完成工业投资65.4亿元,同比增长18.9%,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9.1%;完成民间投资96.4亿元,同比增长19.8%,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72.4%,比去年同期高出12个百分点。

融杭接沪续新篇 向区域一体化要动能

“新年以来,我们还全力做好融杭接沪的新篇章,向区域一体化要动能!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目前本市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在加强。”海宁市统计局的相关分析报告指出,与杭州的同城效应,正让海宁的城市魅力大大提升。

服务业发展,是一个区域人气和商气的有力证明。从一季度GDP核算来看,海宁服务业增加值增长最快,达到13.8%,居嘉兴七个县(市、区)第一名,比全市9.5%的增速高4.3个百分点。

还有,持续加大的工业投资力度与不断增长的科技投入,也表明嗅觉灵敏的商人对海宁这块热土的发展信心。例如,最近计划总投资33.8亿元的海宁国际装备制造及电子信息产业园一期暨天通泛半导体产业园项目开工,其中由天通控股主导的泛半导体产业园项目投资就达到了30亿元。

在立足“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一季度,海宁市完成工业生产性投资65.37亿元,增长18.9%,其中工业技改投资54.7亿元,同比增长22.5%。240家企业实施“机器换人”项目250项,完成投资42.9亿元。与此同时,一季度,海宁市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4.76亿元,增长16.5%;全市专利申请量1391件,增长37.7%;专利授权量1040件,同比增长65.3%,其中发明专利100件,增长22.0%。

据统计,一季度,海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8753元和11855元,同比分别增长8.4%和7.5%。如果说,强化投入为后期工业经济的增长提供了源头活水,那么持续增长的居民收入,则进一步改善了供需关系,成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此外,站在融杭接沪的风口,随着杭海城际铁路项目动工、浙大国际校区正式招生,海宁融入杭州、上海经济发展圈步伐不断加快。随着海宁西片与杭州实现产业无缝对接,东部发展新平台借势崛起,海宁已经迎来下一轮强劲增长的新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