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台州和合文化传播得更远更广

来源:台州日报 2019/05/09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量:10

和合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台州是和合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和合文化的代表人物——唐代的寒山和拾得修道和生活的地方。

在世界大同的背景下,更需要包容、和谐的和合文化。暮春时节,中国人民大学、台湾辅仁大学、浙江大学三所名校的二十多位哲学教授汇聚浙江杭州,召开主题为“作为生活艺术的哲学”的年度学术研讨会。作为研讨会的一部分,在会议的最后两天——4月28日和29日,参加研讨会的二十多位哲学教授来到台州,实地考察并研讨和合文化。

台州有深厚的哲学思想

两岸三所名校的哲学家们,当然都知道和合文化,也听说过号称“东方黑格尔”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的“三谛圆融”“一念三千”“一心三观”,知道寒山与拾得的著名对话——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而来自台湾辅仁大学的哲学家们对济公更是熟悉,因为台湾到处都有济公的寺庙。但是,到寒山、拾得的隐居地,到中华和合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到浙东唐诗之路的目的地实地考察,大多数人是第一次。台州的秀丽山水,浓郁的地方文化,深厚的哲学思想,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佛教天台宗,哲学家们即使不是专业研究方向,也都有所涉猎。在古木森森的佛教天台宗的祖庭国清寺,他们认真地听着讲解并不时提问与交流。佛教传入东土之后,如何与东方文化相融合?融合之后的天台宗对后世佛教产生了什么影响?智者大师“三谛圆融”“一念三千”等思想,为什么会在远离中原的天台产生?这些疑问,在天台宗的发源地探讨,确实具有更多的思想启发。

而当他们行走在无数唐代诗人行走过的浙东唐诗之路时,兴致盎然,一路探讨为什么浙东唐诗之路从钱塘江出发,经萧山到绍兴,沿浙东运河到曹娥江,南折入剡溪,经新昌最后至天台山而终?为什么在当时远离长安、甚至被称为蛮夷之地的江南,有这么一条如彩虹般绚丽灿烂的浙东唐诗之路?他们好奇“手持绿玉杖”的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却一心想着“飞腾直欲天台去”,为什么台湾的“台”与台州的“台”、天台的“台”是不同的读音?

在华顶山的茶园和茅篷前,他们了解到古代的僧人在这里隐居并修行的故事,了解到天台的茶祖是如何到了日本:当年日僧最澄来到天台山,本是为了寻求佛性的灵光,但在天台山,他对茶叶产生兴趣。回国时,他除了带去经卷,还带去了唐诗、天台山茶籽、茶艺,天台山由此成为日本茶道的源头。而当年,谢灵运从天台山带去茶树,种在灵隐天竺,举世闻名的龙井茶即出其中。福建的茶香里也有天台山茶的清味,《茶叶通史》上说,“茶由台州(天台)传入庆元而入福建。”天台云雾茶声名日益远扬。

几乎每一个地点,都会引来教授们的感叹和提问,他们边走边交流,饶有兴趣,仿佛看不够、听不够。

台州的美丽出乎想像

在华顶山,这些哲学家们除了看到连绵起伏的青山,还有大片的云顶杜鹃林。在其他地方是灌木的杜鹃,因为水土和气候的原因,在华顶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经过数以亿万年的进化和选择,居然长成高大的乔木,花朵大如广玉兰,每年盛开之际,如一片云霞。虽然当日山上的云锦杜鹃树上花开得不多,但这样有灵性的花,让见多识广的两岸学者们赞叹不已。

看了壮观的石梁飞瀑之后,教授们对唐代几百位诗人为什么不远万里,都以到天台山为荣,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为什么将天台作为他的首游地,都有了切身的体会。这里不仅文化积淀深厚,自然风光也同样吸引人。教授们耳听眼见,说这里的山水“非常非常美丽”。台湾辅仁大学的汪惠娟教授说,台州的美丽出乎我们的意料,真是不虚此行。

台州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主任车洁琼向教授们介绍,台州不仅是和合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哲学思想积淀深厚,台州还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股份制经济发源地、市场经济的先发地,这里既产生了和合文化,又是著名的制造业基地,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飞机、汽车、轮船,台州都能造。听了车洁琼对台州如数家珍的介绍,教授们称道不已。

两天的和合文化源头探访,给两岸三所名校的教授学者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们说,台州与外界应该有更多的学术交流。文化需要交流才能保持活力,需要传播才会有持续的影响力。

和合文化合乎世界潮流

在天台和合园,教授们一边听园主沈中明介绍各种寒山、拾得造像和绘画作品的收藏经历,一边询问其中的一些细节。这里的藏品有木质的、金属的、陶瓷的,地域上更是跨越了国界。在台州民间木作工艺“一根藤”艺术馆,他们对台州古代工匠的奇思妙想赞不绝口。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郭梨华教授说,这样简单而又变化无穷的构思,真是东方哲学的一种具体体现,让人百看不厌。

与人们印象中哲学家刻板、严肃的样子不同,两岸三所名校的哲学教授和学者们都是热爱生活、生动有趣的人,尤其是十来位女性哲学教授,对和合园展示的婚嫁用品十分感兴趣,对中华传统婚礼中表现的美学有极大的好奇,认为这样的生活美学,应该继续在当代社会传承。

徐飞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哲学博士、教授,著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的比较》《智与愚》等著作,参与编著《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名著导读》《当代国外社会思潮》《哲学原理》等。他谈到台州的和合文化时说,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和合”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影响。

徐飞教授说,“和合”理念强调世界是人与万物的一体性存在,构成世界的诸多要素存在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融合的关系,它们在矛盾与融合中共同发展演变,然后产生新要素、新事物、新生命,客观世界因而不断发展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和合”是变化之源、运动之力、发展之本、生长之根。台州是和合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这里山清水秀,非常宜居。台州经济发达,和合文化有特色,是两手抓的成功典范。工业文明带来了许多弊端,和合文化是一种化解的力量。和合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比如我们在台州看到的,青山绿水,满目翠绿,这就是和谐,而砍树、破坏大自然就不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就是文化。人的素质更是一种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文化。这些都是符合习总书记要求的。

台州的发展足以证明和合文化的当代价值

欧阳谦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学术著作有《人的主体性和人的解放》《20世纪西方人学思想导论》《文化与政治》等。作为一名哲学家,他同样关注人文和经济。

他说,天台宗早就知道,但是,真正到台州,到天台宗祖庭,还是第一次。尽管是初次来,依然感到亲切。书上读到的,与在实地看到的,是不一样。纸上得来终觉浅,百闻不如一见,这一见就是最直观的感受。到这里来,不但看到这里的山川大地、风土人情、地域文化、哲学思想,也接触到这里的人,对台州的文化感受当然更深,也更加有自己的体会。台州经济发达,但到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十分难得。这里作为天台宗的发祥地,道教南宗的发祥地,三教圆融,说明这里的人富有创造精神,又脚踏实地,懂得和合共赢。从历史上看,浙江的文化比较严谨、认真,浙江人勤劳、聪明,但又非常务实。有硬气,有风骨,但同样讲和合,台州的这种文化传统由来已久,这也是今后的发展动力。

辅仁大学哲学系主任、A&HCI期刊《哲学与文化》主编邱建硕教授以逻辑学为学术方向。他认为,天台宗的创立者智者大师之所以被称为东方的黑格尔,是因为他的研究方式与黑格尔一样,是整体性、融合性的,“一念三千”,内涵丰富,表现圆融,所以充满魅力。

文化的归属感需要一个支点

尤煌杰是辅仁大学哲学系教授,A&HCI期刊《哲学与文化》编辑委员。他在士林哲学、西洋美学、中国美学、知识论、西洋近代哲学都有建树,出版了10本学术著作。作为一名哲学家,他说,佛教天台宗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最有特色的。和合文化的代表人物都在台州,也是独一无二的。这里还有济公,也是独一无二的。天台拥有这样的文化资源,确实是得天独厚。二十一世纪,是世界走向融合的世纪,也是经济大发展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应该提文化,只有文化,才会使人产生归属感,而这样的归属感,都需要一个支点。这个支点,就是各地的特色文化。台州恰好拥有。这是一种幸运。和合文化强调和气、包容,这符合现代文明的特质。

济公是由人而神的人物,由于他的普济苍生而为人们所喜爱。他的出生地即是天台城关的永宁村。学者们认为,中国民间称公的只有三位,一是关公,二是包公,三是济公,并且都成为一种持久不绝的民间信仰。济公信仰不但在中国内地盛行,在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和东南亚一带,都拥有广泛的信众。在参观济公故居时,来自辅仁大学的郭梨华教授感到特别亲切。她说,济公庙随处可见,济公信仰在台湾非常普遍,她的一个亲戚,就是台湾一个县的济公信仰主事,曾经到天台济公故里来朝圣。在两岸济公文化交流展览室,她一直在照片里寻找亲戚的身影,可惜没有找到。

两岸年轻人的交流前景广阔

潘小慧是辅仁大学哲学系教授、A&HCI期刊《哲学与文化》编辑委员,著有《人类道德实践的基本结构——析论先秦儒家与多玛斯哲学》《德行与伦理——多玛斯的德行伦理学》《哲学入门》《哲学概论》等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50篇,是两岸著名的儿童哲学和教育哲学的专家。

她说,作为一名哲学家,她经常来大陆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浙江的杭州去得次数很多,台州则是第一次来。天台山非常美,这里的一切让她感到亲切,这里又是和合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合的两个代表人物寒山和拾得都曾经在这里生活,使这里的地方文化具有唯一性,其他地方无法取代。同时,和合文化又具有包容性,这就使得台州更加开放、更有活力。

潘教授说,在台州,她想到了“境教”两个字,即在当时境况下教育。天台山儒释道三教圆融,只有到了这里,才有深切的体会。这跟单纯在书本上看到、或者单纯在学术报告厅里的交流是不一样的感觉。

“我所在的辅仁大学,是较早向大陆招生的大学。大陆的学生非常优秀,也非常勤奋,成绩名列前茅。我常常对台湾籍的学生说,你们要向他们学习,以他们为榜样,希望以此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在辅仁大学,两岸的学生相处都非常融洽。我希望两岸的年轻人多交流,也希望两岸的文化能有更多交流的机会。这样的实地考察,大大加深了我对和合文化的了解,希望有机会,让更多的两岸学生了解和合文化。”

让更多的人知道台州的文化价值

王俊是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哲学博士,专研现象学、跨文化哲学、当代欧陆哲学等,出版论著、译著6部,论文30余篇,他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在学术上卓有建树。作为一名从台州走出去的青年学者,他说,台州是他的故乡,他对台州有着比别人更深厚的情感,他小学和中学都是在台州上的,是台州这片土地养育了他。

“我直到读大学才离开家乡,但是从未割断与台州的联系,无论是情感上还是工作上。台州与我们浙大的合作有很多,比如浙大的台州研究院,主要从事技术转化等方面的工作,为台州的制造业服务。除此之外,人文方面的合作也很多,浙大哲学系和人文学科有不少教授是台州人。台州的和合文化研究,我们哲学系就倾注了很大的精力,何善蒙教授还担任了天台山文化研究院的院长。”

中国人民大学与台湾辅仁大学两校的学术交流已有20多年,今年浙江大学哲学系也加入两岸的哲学交流中,这样范围更广,今年的主题是“作为生活艺术的哲学”。事实上,作为这个活动的一部分,考察台州的和合文化是非常合适的。正如外宣办主任车洁琼所言,哲学就是为了让生活更加美好,和合文化也是如此。

王俊教授说,台州有厚重的人文积淀,有深厚而丰富的哲学思想。台州的哲学思想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和方式传播出去,台州要借助各种平台,扩大和合文化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知道台州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