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作为聚民心——衢江区浮石街道姜家坞村的蝶变之路

来源:衢州日报2019/05/27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量:10

一天接待了6批前来姜家坞村学习考察的团队,让邵小青这个“80后”党支部书记感觉有点分身乏术。协助接待来宾的村委邵德明说,这是姜家坞村700多年来从未有过的“历史事件”。

5月23日,记者再次走进衢江区浮石街道姜家坞村。拆除的围墙已被打造成景观墙,8米宽的柏油路、粉刷一新的农房外立面,还有家家户户门前小院里盛开的五颜六色的绣球花,三五成群的村民悠闲地聊着天。与记者三个月前在村里采访不同,如今一个个村民脸上都挂着善意的笑容。姜家坞村真的是“脱胎换骨”了。

一本被“骂”出来的民意收集本

村民姜刚平手头有一本“民意收集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不同村民家里的基本情况,还有各种各样的诉求、各种意见和建议。这是近三个月,他负责这项工作以来的“成果”。

邵小青说,这本“民意收集本”是被“骂”出来的。

“小小衢州府,大大姜家坞”。姜家坞虽“大”,但脏乱差却是这个村的另一个名号。

浮石街道组织委员徐小丽是姜家坞村的驻村干部。她向记者说起以前做工作之难,连连叹气:“干部做事拖拉,在村民中没有威信,不敢管也不想管,村庄里脏乱差,村民们怨声载道。”邻里间常为一堵墙、一棵树而闹得不可开交,更不用说遇到集体流转土地、农房整治之类的大事了。

1月17日浮石街道征求邵小青个人意见,希望他能回村主持党支部工作。毕业于浙江财经大学,一直在外读书、创业的邵小青,现是衢城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的经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亲戚劝他不要接这个烂摊子,到时候吃力不讨好,还会惹一身的麻烦。

“姜家坞是我的根,现在村里需要我,我理应站出来。”邵小青力排众议接受了这份党组织的信任。

邵小青用了整整两个月时间,走访了村里大部分农户,耐心听取各种意见。“村民心中有怨气总是有原因的,找到原因,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邵小青说,刚回村那些日子,每天要接四十多个村民电话,有的一开口就是大骂,有的还带着威胁的口气。“我常提醒自己这个时候一定要忍,因为有的村民只是想找个机会诉诉苦,有的村民有怨气,说出来后心里也就舒坦了,而这些苦衷和怨气本身就是民意。”

邵小青确定村民姜刚平为村里的民意专员,专门保管“民意收集本”,记录村民的各种诉求、建议和意见,并分门别类进行梳理。记者从这本“民意收集本”上看到,不少是历史遗留问题,也有一些是村民对村庄发展的建议。

“老百姓有地方诉苦、表达诉求、提意见建议,等于打通了一条民意通道,就不会在私底下议论、发酵了,只有大家心平气和了,才能做好村里的事。”邵小青说。

在“一户多宅”整治时,拆迁队把村民邵森林家的房屋拆坏了,拆迁公司赔偿的事一直没谈拢,再加上邵森林的家人身体不好,家中困难一直没能就医。邵小青得到姜刚平的反馈后,二话不说自掏10000元钱,解决了邵森林的担忧,然后决定由村集体出面和拆迁公司商谈赔偿事宜。“邵书记已经自垫了一万多元钱,有的农户看到他真心为大家办事,悄悄地告诉我登记一下就行。”姜刚平说,别看这本小本子,却给了大家一个有话好好说的机会。

民意畅通了,心气顺了,工作推进也就顺了。193户、23000多平方米违建顺利拆除;510户、3300多亩新田铺项目土地流转顺利推进;村中心道拓宽和连接新田铺新通道顺利开工……路宽了,景美了,人心愉悦了,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姜家坞重新焕发了生机。

“三条规矩”上墙

在姜家坞村村委会大楼二楼,记者发现一块小黑板,上面详细写着村两委成员所负责各项工作的进度。邵小青介绍说,把收集上来的民意,分配到每位村两委成员身上,分工负责落实,要求在一周内必须给村民一个交代。为便于村民监督和村两委成员间相互监督,村委会把工作进度和完成情况每天更新上榜公布,在村干部中形成一种比学赶超的氛围。

“村干部是替百姓办事的,不是占把椅子给老百姓看看的。”邵小青说,民有所呼,干部必须得有所应,而且要应得及时、有成效,这是村干部“最起码的规矩”。

据统计,128天,村干部共解决、答复大大小小的矛盾89件,群众满意度达100%。之前听得最多的是村民的抱怨和谩骂,如今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夸村干部。“从来没想过姜家坞能变得这么好,道路宽了,告别了脏乱差环境,变得像新村一样。”村民姜森清说,自从姜家坞村两委新班子上任后,这一切才真真切切地发生了改变。

邵小青上任后发现,村两委干部开会可来可不来,就算来了也从不顾忌穿着,边开会边玩手机,交头接耳聊天,把会议看作儿戏一样。邵小青说,会风不好,说明精气神不好,直接影响工作作风和党员干部的形象。于是他提出“要像管理企业一样管理村干部、整顿干部作风”。经过村两委集体商议,制订了《姜家坞村干部“八大纪律”》和《姜家坞党员“五要五不要”》。两项规矩一出台,在村干部和村民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的村干部觉得在农村搞这一套,是多此一举;而有的村民觉得规矩订了,就看村干部能不能做得到。

两项规矩内容打印装裱后,挂在了村两委办公大楼的会议室里。“每次开会抬头就能看到,不遵守都不好意思,否则像是在打脸。”邵德明说,现在村两委班子的形象和作风真的变了样。

党员干部办事讲规矩、开会讲规矩、言行讲规矩,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在村民们中的形象发生了改变,威信慢慢树立起来。“现在做事情比以前顺利多了,村民很支持,这在以前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邵德明说。

“三千”精神感召民心

“千难万难,直面问题就不难;千言万语,干了才有话语权;千辛万苦,百姓满意就不苦。”采访中,邵小青用“三千”精神总结了这三个多月来的工作感受。

由于姜家坞村位于城乡接合处,租房需求量大,不少村民搭建了违章建筑用于出租,使得姜家坞村的违建现象一直很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

对于“拆违”,刚开始不少农户有抵触情绪。邵小青提出要求,党员、干部不但要带头拆,还要就近就亲联户做工作。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利用夜里村民外出务工回家的机会,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邵小青打趣道,自己就像“狗不理”,刚开始那几天夜里走访村民时,村里的狗对着他们直叫,后来走得多了,连狗都懒得对他们叫唤了。

“把道理讲透,把愿景讲明,把政策讲清,绝大多数老百姓还是通情达理的。”邵小青说,村干部不轻言放弃的努力最终感动了村民,同样村民们的真心支持也一次次地感动了村干部们,鼓舞着村干部们的工作干劲。

73岁的姜老五曾经当过生产队长,当村两委成员上门向他解释清楚相关政策后,他主动上报了自家的违章建筑,并带头拆除。“虽然有点舍不得,但它侵占了村庄道路,为了能让村里的马路再宽些,车子能开到每户村民的家门口,这点牺牲还是值得的。”他说,拆屋是为子孙后代造福,也是为了提升姜家坞村的整体风貌。

姜家坞村作为新田铺项目土地流转的主阵地,涉及全村510余户3300亩土地的流转和大批祖坟搬迁,工作量大。“按规矩办事,村两委班子成员率先带头,并说服家里人一同签约。”邵小青的话掷地有声。

邵德明家涉及土地流转7亩多,率先签约。可为了说服弟弟同意流转土地和共同的祖坟搬迁却花了一番心思。“我弟弟家共涉及8亩多地,还要搬迁祖坟,一开始根本就不同意。”在半个月时间里,邵德明就天天上门、天天念叨,兄弟俩差点翻脸。最后,这场“兄弟拉锯战”还是以哥哥取胜而告终。

村民姜松清需土地流转1亩多地,一开始他也不愿意。但看着村两委成员都带头签约了,而且村庄风貌在村干部带领下也变得越来越好,他也主动提出签约。“村干部为老百姓办事,我们都看在眼里,村干部带头做的事,肯定不会错,我们一定要支持。”他说,很期待新田铺项目能带动村里经济的发展。

邵小青手里拿着两部手机,采访不断地被轮番的来电打断。记者发现一个细节,关于公司的事,他一般只说“这事不要找我”就挂了,而村民来电都会很耐心地听完,然后再交代其他村干部“抓紧落实”。

姜刚平说,在邵书记的影响下,村干部们的每天工作也基本上是这样一种奔跑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