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启动跨学科研讨系列活动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2019-10/13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量:10











  由浙江省社科联主办的跨学科研讨系列首场研讨“认知科学与思维发展”主题研讨会于10月12日在浙江大学举行。浙江省逻辑学会具体承办了此次跨学科研讨交流活动,来自省内从事逻辑学、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等不同学科研究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认知科学与思维教育”主题展开了多维度的跨学科分享。

  跨学科研究是当今最令人瞩目的科学探索新范式之一。跨学科研究的目的在于打破和超越传统的学科门类,面对问题进行整合性研究。跨学科既可以是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也可以是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内部不同分支学科,还可以是自然科学内部与社会科学内部的跨学科。近年来,一大批使用跨学科方法或从事跨学科合作研究的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目前,国际上有显著前景的新兴学科大多具有跨学科性质。未来,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国计民生中重大问题的解决等都需要依靠跨学科研究。

  据介绍,浙江省社科联推出跨学科研讨系列活动旨在打破和超越传统的学科门类,集聚省内外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及科技界精英人士,以省级学术社团为主要依托,通过打造跨界、跨学科学术研讨交流平台,在学术前沿、社会政策前端、现实矛盾的前瞻性把握上着力,面对问题进行整合性研究,既拓展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进路,又服务浙江省“两个高水平”建设的新要求。

  在研讨阶段,浙江大学人文学部主任黄华新教授详解了“隐喻表达与理解”,认为隐喻与人类思维的独特性、发散性、关联性和整体性密切关联,认知主体、认知语境、心理过程和符号链都是隐喻表达和理解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徐慈华副教授认为,认知科学所揭示的隐喻和转喻认知机制可以对知识可视化的研究和应用有所助益。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陈为教授基于数学、计算与认知,就可视化问题谈了人类视觉思维的特点,并分别从交互式远程可视化、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多个方面重点阐述了可视化的实现算法。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廖备水教授从逻辑学与人工智能的角度探讨了基于大数据提升思维与决策的能力,在人机融合社会中实现有效推理和决策的可能性。围绕思维发展,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与国际交流学院王小潞教授、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张琼副教授分别作了《语言文化水平对解谜推理的影响》和《儿童执行功能训练初探》的主题发言。

  据悉,近期浙江省社科联还将组织“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价值维度与技术维度”、“人工智能与社会趋势”等主题研讨。(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陆健)































[ 责编:张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