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三门让党的创新理论“随身听”

来源:台州日报 2020/06/01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量:10





原标题:三门:让党的创新理论“随身听”

今年以来,台州三门充分利用媒体融合的成效,统筹已有的宣讲资源,深化“乡村宣讲所”建设,用活“掌上宣讲所”云平台,切实解决了理论宣讲“到哪讲”“怎么讲”“讲什么”“谁来讲”“常态讲”五大问题,把理论宣讲变成广大干部群众的“随身听”,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零距离”传递,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寻路“云”端 用活云平台

2018年,三门在拥有20多万用户的掌上三门客户端开设全国首个“掌上宣讲所”专栏,传播“党的好声音”。同时,依托农村文化礼堂,根据各乡镇(街道)地方特色打造一批以亭旁“红色精神宣讲所”,潘家小镇“生态文明宣讲所”,前郭村“乡村振兴宣讲所”等为代表的特色乡村宣讲所,并在村一级设立“宣讲点”。截至目前,全县共建立50个乡村宣讲所和180个村级宣讲点,并统一安装视频交互系统。群众可通过该系统连接“掌上宣讲所”专栏点播观看,为线下宣讲阵地插上互联网“云”翅膀。

通过建好用活“掌上宣讲所”和“乡村宣讲所”这两大宣讲云平台,三门将理论宣讲由“一时一地”拓展为“随时随地”,成功打造人民群众“口袋里”“家门口”的讲堂。

截至目前,“掌上宣讲所”云平台累计推送时政要闻、理论文章、宣讲视频、微视频等1500余次;先后有85名宣讲员通过线上直播登上“掌上宣讲所”宣讲,累计宣讲时长超过200小时,累计听讲人数达60万余人次。

“云”上解码 分众化宣传

近日,三门人的微信朋友圈被《学习有“画”说》里萌憨的动画短片刷屏了。动画短片里,三门小海鲜宣讲团的青蟹、望潮、跳跳鱼等九位讲师走进潘家小镇,用逗趣的神态、直白的语言讲述了横渡镇岩下潘村如何从破旧、落后向“中国最美村镇”的蝶变之路,深入浅出地阐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道理。

据悉,《学习有“画”说》是三门把党的创新理论内容进行不同程度的“解码”翻译,倾力打造的网络宣讲原创作品。它用“网言网语”阐释抽象道理,把“普通话”翻译成“地方话”,变“文件语”为“家常话”,让理论宣讲“唱起来”“跳起来”“活起来”,形成立体传播、广泛覆盖的强大声势。

该县还推行年轻老师讲理论,在全县遴选一批优秀年轻老师,用年轻群体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方式讲理论,把抽象的理论制作成短视频、H5、语音包,用“青春力量”来传播党的声音,先后推出语音包《百姓富与生态美的统一》、短视频《五分钟读懂习总书记浙江行》等一批适合网络传播和阅读的移动端产品。

如今,“掌上宣讲所”云平台已然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翻译官”、新时代的“说书人”。

驻“云”宣讲 润物更走心

三门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城建与环资工委主任李吉平理论宣讲经验丰富,是县委宣讲团中的一员,也是最早一批从线下走向云端的驻“云”宣讲师。从线下到驻“云”,对李吉平来说,变的是形式,不变的那颗想把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给更多人知晓的初心。

“‘云’宣讲最大的不同是没有观众可以现场互动,所以宣讲的时间不宜过长,内容要更‘吸睛’。”李吉平说,“理论可以艰深,但表述一定要口语化,甚至是大白话,切忌照本宣科。”

通过挖掘培养,三门打造出一支层次丰富、专兼结合的百人宣讲团队,既有像李吉平这样的资深讲师,也有一批年轻宣讲新秀,还有从红榜人物、村委干部、志愿者、在外乡贤等群体中选拔出的有理论基础和宣讲能力的“草根名嘴”。他们既讲实现中国梦的大道理,又讲关系老百姓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的小道理;既有根据中央精神制成面向大众宣讲的“大厨菜谱”,又根据群众多样化需求形成“小灶菜单”。

该县还邀请省市宣讲名师对本地讲师进行“一对一”结对帮带,补理论、补语言、补专业,集体备课,严把试讲关、培训关、实践关,让党的创新理论通过他们之口更加走心、入心、暖心。 









(责编:祝舒铭、王丽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