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村民富起来让村庄美起来

来源:亳州晚报 发布时间:2022-02-28 浏览量:15

□曹博 本报记者 任雷

精准发力

让贫困户腰包鼓起来

种植药材、流转土地、成立联合社、发展田园综合体,他坚持党建引领,把电视剧中的场景逐步变成现实,让曾经一穷二白的小村庄一跃成为安徽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并入围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盘活农村资源,壮大集体经济,让村民变工人、能人变老板,他结合农村“三变”改革,坚持真心实意为百姓解难题办实事,助贫困户摘穷帽、让全村人富起来,用实际行动赢得村民的拥护,带领村民共同走上富裕路。他就是谯城区古井镇药王村党委书记李玉良。

64岁的郭劳动怎么也没想到,年过花甲的他不但家门口实现了就业,还能一年轻松务工收入上万元。而去年的这个时候,他到城里工地只干了三天活,就被老板赶了回来。

“年龄大,工地不要,只有咱村里的企业要。李书记说了,村里的企业必须照顾咱村里人,尤其是年龄大的,只要能干又愿意干的,都接收。一天六十块钱,好得很。”郭劳动是药王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说话声音洪亮,虽然身体看起来依然结实,但因为年龄关系,还是落下了腰疼、腿疼的毛病。2014年,因孩子多,家里缺少劳动力,家庭经济困难,被识别为贫困户。后来,在政府的帮扶下,靠着村里的土地流转政策等,家庭收入逐渐好转,顺利脱贫。

“孩子都结婚了,不要我俩再操心,家里喂头小猪,地里还有收入,六十岁还有养老金,国家的政策只能恁好了。所以俺也要多干点,不能光指望政府救助,自己在那懒着。”

郭劳动开心地说,他把自家土地流转给了村里的企业,每亩地的收益是1000元;他和老伴时常到企业干零工,一年收入约2万元;为了增加收入,老两口又以每亩400元的价格承包了其他村民的三四亩零散田地,全部种了白术,“要是按照去年的行情,每亩地能收入三四千元。”

69岁的晁月友是该村低保贫困户。几年前,儿子不幸过世,撇下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当时刚满周岁。此后老两口就担负照顾孙女和孙子的重担。“我和老伴平时干点活,国家再照顾点,儿媳在超市打工,生活比过去强得多了。”

晁月友介绍,除了享受扶贫、低保政策,村里还给他安排了公益岗位,现在每月有600元收入;家里的土地流转给村里田园综合体,每年的租金有一万多元;平时有空到村里的企业打工,锄草、栽药……夫妻俩每月也能收入两三千元,“孙女上大学了,家里的吃穿都够用了。”

虽然不太明白村里田园综合体的具体内容,但近年来,在李玉良的带领下,药王村的变化,晁月友都看在眼里,“村里路修通了,环境好了,景点多了,外面来旅游的人多了,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了,和前几年比,真是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近年来,药王村坚持村主导、合作社注入、农民参与的发展理念,通过土地流转、旧屋入股等形式,盘活农村资源,壮大集体经济,让村民变工人、能人变老板,达到强村富民,真正让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稳定脱贫。

“贫困户在全村占比很少,通过政府兜底、租金收益、就业增收等措施,基本可以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下一步,我们重点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发展产业,实现强村富民,共同富裕。”李玉良介绍说,药王村共有11000多人,其中贫困户为110户198人。该村通过大力开展“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精准扶贫不是养懒人”等思想培训会,扶贫先扶志,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依托田园综合体建设发动村民流转土地、特色种植养殖,其中直接带动本村贫困群众117人走上就业岗位,实现稳定增收。截至2019年底,已脱贫109户194人。

扮靓乡村

把村民生活质量提上去

“药王民俗村是一处精心打造、又不失原始古朴的小村落。空气清新,风景优美,累了可以在这休息,饿了可以在这吃饭,吃土菜,住民宿,坐在院子里发发呆,看看枝头的飞鸟和天空的云卷云舒,真是一件惬意的事。”昨日,在药王民俗村1号院参观时,游客曹先生感慨地说。

药王民俗村是以中医药文化及酒文化资源为依托,以传统的中药民俗文化为内核,打造集“药、医、养、教、旅”于一体的皖北传统中药民俗文化精品村。自去年底正式对外开放后,每天吸引很多人前来游玩。“主要是周末短线游,周末客流量可以达到两千人左右。”李玉良说。

民俗村是药王村田园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刘庄自然村。一期工程投资2200万元左右,一号和二号两座民俗院落已经投入运营。一号院的前院为村史馆、接待室和书吧,后院包括现代的琴房、民俗手工作坊、党群活动中心、文创产品超市、猪栏茶吧等。二号院主要以餐饮为主,目前生意很红火,不少外地人中午会驱车前来就餐。

选择在刘庄开发民宿村,李玉良表示,主要因为该处房屋比较陈旧,有历史感,同时新村投用后,该处房屋闲置较多,易于开发利用。目前,药王村旅游发展公司从当地村民手中租赁后,进行了升级改造,并以每年每间600元的费用给屋主分红。

“村子建设得再漂亮,说得再好听,关键还要把村民的收入提上去,把村民的生活质量提上去。”李玉良介绍,自到药王村任党委书记以来,他通过每年的岗位目标,积极奔走,协调资金,修好村子对外联系的道路,拆迁征地,建新村,强产业,富村民,“最初老百姓不理解我们的发展思路,不支持村里的规划建设,现在老百姓受益明显了,也更理解支持我们了。”

2019年,在李玉良的引领下,药王村通过成立旅游发展公司、服装厂、兴粮农机合作社等,积极推行“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以入股合作社、到合作社务工等形式带动村民尤其是贫困户脱贫致富,实现了“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达到了贫困户自愿、自主脱贫的良好效果。2019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71万元,人均年收入超过1.2万元。

“农村观光旅游做起来不容易,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今年三号院正在建设,里面有药浴、酒吧、学堂、文化广场、四合院、标准间,功能齐全后,游客体验会更加好。”

李玉良介绍,药王村田园综合体总规划面积5.3万亩,核心区占地面积约为3.09万亩。未来将打造成为集农业休闲康养于一体、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一二三产全链条增值的乡村田园综合体;利用中药材种植、古井贡酒产业资源优势,打造具有中药产业、白酒产业特色,体验独特的药都酒乡田园风光,“目前我们有农耕文化展览馆、移风易俗大礼堂、刘庄民宿村、荷塘湿地、跑马场,今年准备再完善提升,建设游客接待中心,打造采摘园旅游线路,真正实现游客一站式有吃有住有玩有购。”

2019年,药王村被评为安徽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并于今年6月入围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其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进一步提升。而这些荣誉以及村子近年的快速发展,李玉良认为,都与一部在该村拍摄的电视剧息息相关,“没有电视剧拍摄就没有大量种植药材、没有村里的合作社联社,就没有田园综合体建设,就不能实现村民就业增收,有效带动贫困户脱贫,也就没有如今的发展。”

发展产业

让更多年轻人留下来

李玉良说的电视剧正是2016年国家一级演员李幼斌、著名导演张惠中以亳州中药材经营为题材,实景拍摄的48集电视连续剧《王初一与刘十五》。据悉,该剧三分之二的场景都是在当时的古井镇赵楼村完成的。

赵楼村正是药王村的前身,位于谯城区古井镇西北部,北与河南省商丘市接壤,东临古井镇柳行村,西靠三台楼村。正是因为该电视剧的成功拍摄,赵楼村最终于2017年更名为药王村。在李玉良的带领下,该村“两委”根据本村实际,结合电视剧中设计的乡村发展规划,才有了如今声名远播的药王村。目前,药王村完成投资1.12亿元,流转土地1.4万亩,已与53家企业达成投资意向。该村按照“一心、两轴、双蝶、两翼、多点”的构架,规划打造“以药为引,以蝶为线,九酝陈酿,醉心田园”的风情之乡,努力打造中部地区最具领先水准和示范性的观光体验综合体,树立皖北地区康养新标杆。

“根据剧中情节,我们成立了发展旅游公司、药材种植联合社、物业公司等,剧组人员走过之后,他们的剧本帮助我们拓宽了发展思路,指明了发展方向。”

李玉良介绍,更名完成后,药王村开始抓产业发展,促脱贫攻坚,建田园综合体,“土地流转一万多亩,真正让农民实现租金保底、务工补贴、门口就业。”

“每个企业里面用的都有贫困户,时间固定的可以做长期工,时间不固定的可以选择做季节工、临时工,不耽误送孩子上学、照顾家人。”李玉良说,自从村子更名药王村,围绕村名,结合本地实际,该村开始大量种植药材,普及中医药文化,凸显当地的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通过吸引政策、资金的支持,实现了该村的高质量脱贫、发展,“村里通过与企业合作,注资民宿餐饮店、鱼塘等经营载体,都能实现村集体经济保底分红,最终让村民受益。”

“只有村集体发展壮大,老百姓受益才能明显。”李玉良介绍,他们村能够快速发展的另一个法宝就是,“每件事、每句话都不能离开村集体,脱离村集体,个别户干得再好,跟你村里也没有关系。所以,我们每做一件事,绝不脱离村集体,一定让群众受益,坚决防止贫困户返贫。”

美景引来观光客,产业留住年轻人。药王村田园综合体建设,有力带动了当地农业、旅游业的发展,也让更多年轻人选择在家创业就业。5月上旬以来,每到傍晚时分,曾在苏州卖小吃的48岁村民方建红,就会推着打烧饼的车子,汇入村口逐渐拥挤的夜市里,“家门口人气旺,赚得也不少,更重要的是开销小,人也不受罪。”

壮大村集体

村民更受益

村集体给力,发展才有力,村民更受益。无论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还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都是基础和支撑。

李玉良深刻理解这个道理。在村庄的发展中,他始终坚持“每做一件事,绝不脱离村集体,一定让群众受益”的原则,通过盘活农村资源,加快培育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使得村集体经济逐步壮大,当地人居环境逐步改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留在本地创业就业。一个激活村集体经济良性发展的循环正在形成。(任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