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棚进楼”圆我“安居梦”

来源:亳州晚报 发布时间:2022-02-28 浏览量:13

本报讯

“以前的老房阴暗潮湿,一年四季屋里不见光。你看现在家里多敞亮,住着真得劲儿!”7月21日,记者刚走进谯城区花戏楼办事处华佗小区缑秉礼家,74岁的缑秉礼便一边给阳台上的绿萝浇水,一边高兴地说,居住条件的大大改善得益于棚户区的华丽转身。

在棚户区改造以前,缑秉礼住的是低矮的砖瓦房,屋里地势低,雨水常往屋里倒灌,他和三个孩子居住在老房,既阴暗又拥挤。2012年,政府组织开展棚户区改造,在老房原址上修建了如今的华佗小区。放眼望去,一幢幢崭新的高楼矗立其中,花园、广场立于小区中间,就连小区旁边的沟塘也被装扮一新,非常美丽。现在,被拆迁的850户居民均搬进了新房。

“没有棚改前,四邻八舍天天盼着棚改拆迁,等到拆迁还原时,俺们第一批就报名签了字,也是第一批搬到新房来的。”

对于往事,缑秉礼的老伴刘青云感觉历历在目,“那天排队签名时尽管是雨天,但都早早地去排队等着了。”

在棚改时,经过测算,缑秉礼家一共还原了四套房子,除了他和老伴现在居住的这套60平方米的新房以外,他的三个孩子也都分到了新房,一家人住得宽敞了,条件也大大改善。缑秉礼和老伴都爱干净,新房虽然只是简单装修,但他们收拾得很精致。屋内角角落落一尘不染,沙发、桌椅、衣柜摆放得井然有序,再加上各种绿植的装扮,让家显得温馨无比。

“自打三年前搬到新房居住后,每天拉开窗帘就能看到太阳,推开窗户,阵阵微风就吹了进来,屋里都是花香,俺老两口吃完饭就到小区里散步,我还学会了打太极呢!”说着,刘青云老人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和刘青云老两口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居住在花戏楼办事处月亮湾小区的海萍法。

月亮湾小区位于市区涡阳路,紧挨着丁家坑。和华佗小区棚改前一样,丁家坑四周道路泥泞,脏乱无比,由于地势低洼、排水不畅,雨水倒流到居民家里是常有的事。周围群众也都急切地盼着居住条件能够得到改善。2013年底,这里开始棚改,300多户居民住进了楼房,再也不用担心雨水倒灌家门了。

“棚改前,俺家的房子到处漏水,一到下雨天屋里的煤球就被淋湿,衣服经常发霉,俺一家人挤在几十平方米的老房子里,我经常愁得掉眼泪,天天盼着能有新房住。”忆起曾经艰苦的日子,65岁的海萍法眼圈有些红。老人指着现在的新房、新家具,激动地说:“做梦都想着住新房,现在终于梦想成真了。”

棚户区改造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民生福祉,一头系着城市建设发展。花戏楼办事处城建办负责人王斯伟说,现在,搬到楼房的居民出门有电梯,小区有健身设施,棚改既开启了群众的小康生活模式、增强了人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又彰显了城市建设的发展成果。

花戏楼办事处的棚户区改造只是全市棚户区改造的一个缩影。

市住建局住房保障科科长邵警卫告诉记者,自2010年以来,全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共征用土地约22.6万亩,实施了2216.6万平方米的房屋拆迁。随着新建安置小区以及为小区配套的行政、教育、卫生、文化、市场等设施的建成使用,区域内社会管理秩序、公共服务体系、公共卫生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取而代之的是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居住新区。截至2019年底,亳州市棚改已累计开工208个项目,共195901套,总投资超过700亿元。去年,在省政府目标任务考核中,亳州棚户区改造完成居全省第一。到2022年,亳州208个棚改安置小区建成后,将有50万居民实现“出棚进楼”的愿望。

(李翠飞 记者 刘景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