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戴N95口罩,他鼻梁上压出了老茧

来源:亳州晚报 发布时间:2022-01-01 浏览量:10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变成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疫”。

在亳州,众多“逆行者”奋不顾身、冲锋在前。在

“逆行者”中,有这样一群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他们不像医护人员那么引人注目,甚至很多人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但他们日夜兼程,同时间赛跑、与疫魔较量,同样是这场战“疫”的主角,他们就是亳州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

近日,记者走进亳州市疾控中心,近距离探访这群始终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隐形战士”。

核酸检验

与病毒争分夺秒

早上5点半,王庆从睡梦中惊醒,想起一大早还有检验样品要送到实验室,他揉了揉惺忪的眼睛,再也无法入眠。

从1月28日(大年初四)被抽调到亳州市疾控中心实验室从事核酸检验工作以来,王庆只回过一次家。这唯一的一次回家是他买了菜送到家门口,连门也没进,隔着防盗窗与怀有身孕的妻子挥了挥手,走了。

“想起怀孕的妻子和7岁的孩子,很愧疚。但这种愧疚也是动力,促使我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来,为早日战胜疫情尽我所能。”王庆动情地说。

1月27日,王庆所在的亳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到“亳州市疾控中心需要增援检验人员”的通知,作为一名检验人员,他义无反顾地报了名,并于1月28日正式加入核酸检验小组。

在亳州市疾控中心检验中心核酸检测小组,像王庆这样的检测人员共有28人。用没日没夜来形容王庆他们的工作丝毫不夸张。

为什么没日没夜?检验中心副主任钱树生告诉记者,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监测、隔离解除,这都与病毒的核酸检测密不可分,检测的快慢至关重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中心承担着全市各县区采标样本的核酸检测任务,工作量极为繁重。28名检验人员分成4个检测小组,实行四班轮岗,人歇机器不歇,24小时不间断进行核酸检测。“这都是为了尽可能为新冠肺炎的诊断和治疗争取时间。”

钱树生说。

完成一次核酸检测要经历样本整理、核酸提取、体系配制、核酸扩增等程序,一套程序下来最快也要4个小时。而且为保准确还要进行二次复核。在这些工作中,王庆和同事们要与病毒“面对面”接触,精神高度集中,稍有不慎就有感染风险。

而由于标本可能含有病毒含量极高的污染源,检验检测组必须在25℃恒温的特定实验室内工作,穿上隔离服,戴上护目镜、N95口罩、乳胶手套、鞋套……顶着这厚厚的装备,王庆和同事们一待就是10个小时以上,整个过程中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到第二天凌晨才能吃上一口简单的饭,已经是他们的常态。“没办法,防护服和N95口罩都太紧缺了,出去一次就意味着还要再更换一套。”王庆说,每次检测结束出来脱下防护服的时候,里面的衣服早已全部湿透,手也闷得发白。

进入实验室时,出于防护需要,记者也佩戴上了N95口罩。戴上后的感觉,不是“高大上”,而是勒的脸、鼻子生疼。而王庆他们,一戴上就是10多个小时、20多天。由于长时间佩戴口罩,王庆鼻梁上的压痕甚至慢慢长出了老茧。

据了解,截至2月23日,亳州市疾控中心检验中心共检测标准数量为10491,共检测人次9956人,更多的样本还在陆陆续续送达。

流行病学调查

福尔摩斯般排查疫情

“请问您是哪天从武汉返回的?”“回来之后去过哪些地方,接触过哪些人?”“当时您戴口罩了吗?”……在市人民医院的隔离病房里,亳州市疾控中心流调人员杨康正在对一名确诊患者进行着详尽的沟通与核实。

“流调”就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简称,在传染疫情的防控中,他们像一名名“侦察兵”,详细了解疑似病例的旅居史、接触史、暴露史,通过细节询问尽力排查传染源,控制传染源。

排查密切接触者,犹如大海捞针。从发现一个确诊病例开始,需要调查的人员可能有几十甚至上百个,调查内容更是细微到当天与病例接触时有几个人,有没有戴口罩,有没有打喷嚏等等……这就需要杨康和同事们用敏锐的眼光和缜密的思维,透过纷繁复杂的生活片段,根据蛛丝马迹精准查找传染的源头和关联。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最有暴露风险的就是流调人员时常需要与确诊患者或者疑似患者面对面,仔细询问。然而由于很多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认识不够,流调人员的调查工作并不都是一帆风顺。“有些人对情况回忆不起来,我们就顺藤摸瓜地帮他回忆在某一天坐过哪一辆车,去哪个超市买过东西等等。”也有个别群众因担心自己被隔离,害怕讲出实情。遇到这种情况,杨康和同事们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厌其烦地与他们确认近期活动范围,确保摸清病例就诊前的每一个活动细节,排查清楚活动场所、接触史、暴露史,并迅速向相关部门和机构发出协查通报,在最短时间内力争找到每一位风险暴露者,进行医学观察,实施健康管理。

找出病人的感染源及其密切接触者,只是流调工作其中的一步。在细致入微的流调工作结束之后,杨康还要连夜撰写疫情分析报告。因为到每日24时后才能获取到前一天全市的疫情数据,而在次日8点之前则要把报告报送至省疾控中心。这就意味着杨康和同事们所撰写的疫情分析报告必须在凌晨才能开始。“报告内容包含患者基本情况、发病经过、生活轨迹等至少九个环节,各个环节必须详细严谨,写一份报告至少需要三四个小时,甚至更多。”杨康所在的流调组组长刘强林说。这样一来,杨康和同事们加班到凌晨三四点钟是常有的事,然而第二天早上8点之前他们又步履匆匆地开展下一次流调工作了。

在亳州市疾控中心信息流调组,像刘强林、杨康这样固定的流调人员共有7人,他们像福尔摩斯般通过逻辑推理,迅速锁定密切接触者。不遗漏任何一个线索,不忽视任何一个细节。及早发现可疑病例,防止疫情蔓延,同时也为病例临床救治争取宝贵的时间。

全员战“疫”

有危险党员先上

不仅是信息流调组、检验组,市疾控中心全员都在战“疫”一线。

市疾控中心审时度势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指挥部下设7个专业小组,分别是:信息流调组、检验组、督导组、宣传组、热线咨询组、物资保障组和后勤安保组。全体人员放弃休假,超负荷运转,24小时值守岗位,吃住在单位,严守以待,随时出击。

关键时刻,市疾控中心党组织凝心聚力,党员冲锋在前,带领全体职工,全力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在本次疫情处置过程中,最危险的检验组和信息流调组均以党员任队长,以党员为业务核心骨干,配置攻坚力量,充分发挥了疫情防控中的“先头部队”和传染源(患者)甄别“一锤定音”的作用。

“有危险要党员先上。党组织的召唤、党员的带动,使整个中心干部职工迅速团结起来,齐心协力投入战斗。”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止如此,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还表现在健康咨询和健康教育、宣传信息管理、后勤物资和安全保障上,所有有关人员放弃了春节期间与家人团聚的机会,24小时“泡”在岗位上,累了就在临时安置的简易床上休息一下,困了就灌咖啡提神。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却从不言悔。

在后勤安保组和物资保障组,为了不让检验和流调人员在病毒面前“裸奔”,他们一日奔波数千里采购PCR用器材和试剂盒、运送样本,保障一线物资充裕,全力备战。

督导组则重点对全市所有县区疫情流调工作、病例密接者排查和隔离、疫点疫区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和发热病人筛查等工作开展督查,查找发现问题40余件,提出整改建议和措施20余条,并全部追踪监督落实整改。

热线咨询组安排8名专业技术人员,分成2个工作组,设立2部咨询电话,共接听群众咨询电话近千个,内容涉及新冠感染防控的相关知识、狂犬疫苗接种门诊相关信息、报告从武汉回亳人员或车辆相关信息、查询新冠核酸检测结果等。

宣传组也是日日奔波在前线,及时准确传递党和政府声音,旗帜鲜明宣传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让市民消除恐慌、科学防护。

疫情来势汹汹,防控任务艰巨,但步伐坚定。其实在此之前,市疾控中心已有研判并采取了相应措施。

市疾控中心2019年将“有引起‘非典’类新型病原体出现,要引起大范围易感人群患病”作为防范化解医疗卫生领域重大风险的首要内容,写进了《关于防范化解医疗卫生领域重大风险专项工作方案》,由市委市政府联合发文推动防范化解工作,在全市疾控人力资源补充、应急事件演练和应急物资储备等方面为本次疫情有效处置奠定了物质、人才技术基础和思想准备。

另外,1月10日,市卫健委印发《关于做好冬春季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密切关注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形势,进一步加强了全市呼吸道传播疾病的管理,为做好本次疫情防控工作争取了时间上的主动。

柳树发芽了、小草长高了、迎春花开了……走在流调路上,杨康第一次如此关注春天、期盼春天。“春天如约而至,病毒终将过去。”他说。

(本报记者

赵琳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