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除夕。奋斗了一年,大家不是在团圆,就是这团圆的路上。过去一年,亳州的发展离不开所有建设者的努力。至此,本报采访了部分新亳州人,倾听他们的奋斗故事,了解他们家乡的年俗及他们眼里的亳州年俗。
油馍馍和麻叶
都是幸福味道
从青海省西宁市嫁到了安徽省亳州市,两地相距约1600公里;过年的时候娘家吃油馍馍、喝青稞酒,婆家这边则是炸麻叶、炸馓子……虽然春节的习俗不同,但对于嫁到了我市的青海姑娘冯静雯来说,并没有太多的不适应,“不论是娘家还是婆家,我都很受宠,两个家都有浓浓的年味和暖暖的亲情”。
2017年,当时在安徽广播电视台做编导的亳州小伙许珍晖前往青海省西宁市做一档竞技类的娱乐体育节目。当时还在当地一所大学读书的冯静雯就是其中一名选手,俩人擦出了爱的火花。一年前,两人走进了婚姻殿堂。
三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何况,婆家还在千里之外?就拿过年习俗来说,亳州这边是炸麻叶、炸馓子,冯静雯老家则是家家户户炸油馍馍、炸麻花、炸花花。在当地人心里,只有吃着油馍馍,才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而且,由于他们那里属于少数民族聚集地,过年的时候,各民族会举办民族服饰秀、社火表演、新春射箭争霸赛等丰富多彩的表演,“很热闹,也很精彩”。
冯静雯说,在青海,春节还有献冰、吃冰的习俗。天亮前人们便到河床取来冰块,供献在地头、庭院中心、槽头棚圈中、果树枝杈上,以求来年风调雨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西宁市著名的塔尔寺还有酥油花展,“酥油花”在藏文中的意思是“鲜花贡品”,主要是用牦牛酥油纯手工制作出各色精美雕塑,“酥油花”的制作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虽然两地有很多的不同,但也有很多的相同。“两个家的家人都很关心我,两个家都很温馨,过年都有浓浓的年味,不管是油膜馍还是炸麻叶,里面的年味都是相同的。”冯静雯说,和公公、婆婆以及丈夫一起打扫卫生、贴春联、包饺子,幸福的感觉和老家一样。
(记者
李锦文
文/图)
广西壮族消防员梁文锋:
同样是守岁
意义大不同
“我打电话问俺妈,有些年俗我想不起来了。”22岁的亳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消防员梁文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大新县,壮族人,来亳州已经五年了,已经习惯在亳州工作和生活,也学会了不少亳州方言。他说,已经把自己当成亳州人了。
给妈妈打了电话后,梁文锋渐渐想起了老家过年时的情形。
梁文锋说,和亳州一样,几千里之外的广西此时也在为新年忙碌着。不过他们是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从小年开始,家家打扫卫生,办年货,缝制漂亮的新衣服,做米酒、年糕、糍粑、粽子等各种春节食品,当然少不了杀猪宰牛。
说起与亳州过年不一样的地方,梁文锋说,粽子和糍粑是他们过年不可或缺的美食,而不是饺子。广西的新年和亳州的新年也有很多共同点,到了年三十这天,人们开始贴春联,准备年夜饭。不过他们的年夜饭是米饭,五种颜色,非常漂亮,梁文锋笑着说,“一看就有食欲”。吃完年夜饭,一家人一起守岁等待新年到来。
大年初一,壮族人不走亲戚,不互相拜年。因此,梁文锋对亳州人年初一走干亲的习俗很好奇,因为壮族人没有结干亲的习俗。不过,与亳州人一样,初二这天壮族人也会去姥姥家拜年。
说到家乡,五年没有回家的梁文锋有些想家、想妈妈了,但很快就恢复了常态。“在消防站里过年,大家一起吃年夜饭也别有滋味。到了年三十这天,没有执勤的队员都会前往食堂帮忙,大家一起包饺子,有说有笑,让来自天南地北的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别人过节,消防员过关。消防员的年夜饭注定是吃不“安稳”的。年夜饭提前吃不说,还随时可能外出执勤,年夜饭吃吃停停,有时甚至吃成“隔夜饭”。这样的年夜饭,梁文锋“吃”过几次。吃完年夜饭,就是没有执勤任务,他们也要穿着十几斤重的消防服睡在车上待命。“同样是守岁,但意义是不一样的。”
(记者
李鹏)
湘西药商易云建:
与父母团圆
是过年必上菜
“二十六去赶集,二十七扫扬尘,二十八打粑粑……”说起家乡的过年习俗,老家在湖南省怀化市的药商易云建张口就来。在他看来,湘西和亳州的年俗差异,更多体现在“吃”上。“但团圆,才是年夜饭里的必上菜。”
腊月二十五,易云建带着四岁的儿子,就提前回到了怀化老家。而他的妻子要晚几天忙完店里的工作,再到怀化和全家团聚。虽然已经在亳州生活了八九个年头,但几乎每年春节,易云建一家都是回湘西度过的。“现在咱亳州通高铁了,只要转一次车,当天就能到家,以前都要两天。”说起今年的回家路,易云建很高兴。
易云建大学时学的是中药专业,毕业后到一家药企工作,单位把他派驻到亳州负责采购。“没想到的是,自己后来‘嫁’给了亳州姑娘,成了新亳州人。”如今,易云建和朋友合伙经营了一家饮片厂,妻子在经营一家养发店。两人的事业逐步上升,人也更忙碌。
采访中,易云建说,虽然夫妻两人都忙,但父母和岳父母十分支持他们把重心放在事业上。他很开心,但也很愧疚。“一年只能回老家一两次,但是父母从来没有什么怨言。在亳州,孩子也都是岳父母在照看。”
正因为如此,易云建年年选择回湘西老家过年。“一年到头在亳州打拼,以后的生活重心也在亳州。春节回老家和父母一起吃年夜饭,才是真正的过年。”
回到湘西后,易云建每天要做的事就是帮父母准备过年的饭菜。事实上,父母很少让易云建插手。更多的时候,父母总是让他带儿子到处转转,“因为和亳州的风土人情区别很大,儿子对我从小生活的环境感到很新鲜,爬爬山、逛逛祠堂、看看稻田里的鸭子……我俩整天都不闲着。”
“湘西血粑鸭、红烧稻花鱼、酸辣椒猪肚、筒子骨藕汤、木姜子牛肉……”易云建说,家里已经准备了很多特色美食,就等着妻子从亳州赶到怀化吃年夜饭了。“很想让亳州的朋友们都尝尝我们家乡的年夜饭。”
(记者
路振杰)
跨省夫妻李如德、赵青夫妻:
亳州年货受欢迎
返乡很“骄傲”
1月22日是腊月二十八,但在市区师庄小区,李如德与赵青夫妻俩的理发店照常营业。李如德是合肥人,赵青是江苏扬州人,这对跨省夫妻已在亳州工作生活了12年。腊月二十九,两人将返乡过年。他们说,返乡时必须带上麻叶和炸丸子。
李如德说,虽然从来没在亳州过过年,但早就对亳州节日的各种习俗非常了解。
“亳州人过年炸丸子、炸麻叶、蒸馒头、做元油肉。”李如德说,每次在亳州吃酒席都会有元油肉。但他无法接受这道菜的味道,“可是我真的吃不惯。”
但是亳州的麻叶、炸丸子在李如德的家人和亲戚中,十分受欢迎。“爸妈和亲戚们都很喜欢吃亳州的炸麻叶、炸丸子等年货,每年都要带一些回去。”虽然吃不惯元油肉,但已经在亳州生活了12年的李如德夫妻,已经在亳州实现了自己的奋斗梦想——一家属于自己的理发店。“看到我们带回去的亳州年货受欢迎,很自豪、很高兴、很骄傲。”
李如德说。
李如德说,家乡的过年习俗很多都与亳州相同,但也有区别。比如他们老家年货必备的是咸猪肉、咸鸭子,亳州人却很少吃。赵青是江苏扬州人,过年习俗与亳州区别更大。
“我们家乡进入腊月,家家就要请杀猪师傅到家里杀猪,准备过年。”赵青说,他们准备的年货除了蒸年糕、蒸烧麦、蒸菜包,最主要的就是咸肉,过年走亲戚,首先端上桌的至少有6个咸肉冷盘。
而且,在赵青的家乡,大年初一女人们不用干活,都是男人们早早起床忙活。年初一早上也不吃饺子吃的是蒸年糕和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合适的机会,会请父母来亳州过年,尝尝亳州的年味。”李如德说。
(记者
曾莹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