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叔叔”到“爷爷”,30年守护亳州“小太阳”

来源:亳州晚报 发布时间:2022-01-01 浏览量:10

“金眼科、银外科,千万别做小儿科”,在医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可见儿科医生的不易。但亳州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魏广友却一干就是三十年。

三十年过去,魏广友的黑发渐成银丝;三十年过去,他从患儿“医生叔叔”变成了“医生爷爷”;一路走来,魏广友对患儿的那份细心、耐心与爱心一直未变。

对“哑科”有妙方

1月16日上午,在市人民医院儿科病房,魏广友正在为病人检查身体。与其他科室严肃安静的看诊氛围不同的是,魏广友与患儿之间的交流亲切和蔼,更像一种长辈对晚辈亲切的关爱。

患儿家长都说魏广友看病准,为什么?魏广友说,这是“三次体检法”在发挥作用。“三次体检法”就是为了能更准确地确认患者的病症部位,避免诊断有误,魏广友初诊时确定病人不舒服的部位,在B超或者其他相关检查后,再次确认病症部位,开药时,最后再询问并检查一次患者,这样能有效避免诊断错误,确认检查部位准确。

“通过认真地检查,了解了孩子的病史,再根据临床诊疗经验,才能得出合理的诊断。”魏广友说,如果没有足够的细心、耐心和爱心,就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儿科医生。

其实,在魏广友眼里,儿科医生,更像是一位“侦探”。问诊,是医生看病不可或缺的手段,但在儿科经常无用武之地——因为孩子不会说话、不肯说话或者不懂描述病情,儿科也被称为“哑科”,医生需要花更多的工夫去观察并捕捉每一丝可能,以免误诊漏诊。

曾有个孩子测量体温显示高烧不退,但魏广友摸着他体温很正常,测量心跳也正常,觉得不对劲的魏广友开展了“侦查”,“他每次量体温都是自己到厕所量,我就偷偷跟着他,发现他把体温计放在热水袋上,为了不上学才故意这么做的。”魏广友说。

自1989年从蚌埠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魏广友已经做了30年的儿科医生,多年的积累,他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确定患儿的病情,从而拿出正确的诊疗方案,让孩子尽快恢复健康。

“能救命最要紧”

2004年通过人才引进,魏广友从蒙城二院来到亳州市人民医院工作。在此之前,亳州市人民医院儿科只有一个病区36张床位,只能诊治普通常见病,病情稍重的患者就要转至合肥、商丘、北京、上海等地。魏广友来到市人民医院后,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研究50余项,填补院内空白40余项,其中“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溶血性黄疸”“高PEEP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等,不仅填补了亳州市空白,在全省也处于先进行列。目前,市人民医院儿科已拥有新生儿重症病区、小儿消化病区、小儿呼吸心血管病区等6个病区300多张床位,儿科也由市人民医院儿的短板变成了王牌科室。

不仅苦练医术,魏广友还力主医院引进了多台先进设备,如儿童呼吸机、新生儿眼底成像系统、进口婴儿培养箱、儿童纤维支气管镜等。这些设备操作难度大,价格昂贵,买回来可能就是亏本的买卖。“但它们可以救命,没有什么比救命更要紧。”魏广友说。

魏广友很忙。但针对市区以外的患儿存在就诊不易的实际困难,他还是通过个人微信,开展诊后随访和网上咨询服务,并成立了魏广友网上医生工作站、亳州市危重新生儿交流群、魏广友儿科医生交流群等,利用业余时间为广大患儿排忧解难,为基层医生、年轻同道传授诊疗经验。“儿科医生就是要更好地为患儿服务。”魏广友说,“不管多忙。”

“催熟”年轻医生

“金眼科、银外科,千万别做小儿科”,在医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因工作强度大、承担风险大,许多年轻医生望儿科却步。为留住年轻医生,魏广友非常注重对他们的培养。在培养新人方面魏广友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称之为“先诊后审”,而大家则称这一方法叫“催熟”。

有些医生带新人会让他们跟在自己身后观看、记录。而魏广友则是让他们独立上阵,查房、坐门诊,自己会在一旁监督,及时纠正,告诉他们错在哪里。

对年轻医生来说,罕见病往往只能在书本中看到。为了加深年轻医生对罕见病的认识,避免错失最佳治疗时机,魏广友只要遇到罕见病,都会召集科室所有年轻医生跟着观察、学习,并参与治疗。

魏广友说,新人跟着自己比葫芦画瓢,没有见解,成长得也很慢,而让他们直接接触患儿,会快速积累工作经验。“一般新人要三至五年才能值班坐诊,而我带的新人基本上一年左右就可以值班了。”

不仅着力提高年轻医生的医术,魏广友还创造条件,早日让他们独当一面。根据科里医生的专长,魏广友成立了七个治疗小组。“谁出成绩,那么谁就是领导这个治疗小组。”魏广友说。有了纪律机制,年轻医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大幅上升。

三月不入家门

日常工作中,魏广友总是冲在前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他更是冲在最前线。

2008年4月底,手足口病肆虐。当年4月26日,市人民医院组建了手足口病病房,28日便住满了病人。在上海进修时曾接触过手足口病的魏广友,作为我市手足口病救治首席专家,日夜守在医院内,与患儿一起与病魔作殊死斗争。

在自接诊第一例疑似手足口病患儿,他就作出了正确的判断,为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这样的病,其他医生没有遇到过,所以一遇到病重的,他们就喊我来处理。”魏广友说,当时医院患儿多、医生少,魏广友整整三个月没有回过一次家,乃至错过了儿子一生最重要的高考。

市人民医院儿科护士长魏敏回忆,因为要一一向护士叮嘱治疗方案,向焦灼的家长解释病情,魏广友嗓子都沙哑了,后来他只能用写字代替说话。“有一次在查房时,魏主任晕倒在了病房内,即使这样,他都没回家。”魏敏说。

“生命高于一切,看到一个个小生命被救过来,付出多少都值了。”魏广友说。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魏广友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如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我们一直以他为榜样,希望自己能成为像他一样的医生。”市人民医院儿科医生云磊说。

(本报记者

曾莹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