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

来源:黄山日报 发布时间:2022-01-01 浏览量:10

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宋佳璐

“大洪岭,如巨蟒,上七下八十五里,钻云破雾八十一道弯,南指景德镇,北望扬子江。”一直很好奇,古徽商是如何背负重重的行囊走出这绵延数十里的山路到达远方做生意的,这大洪岭古道应当就是见证了。它地处祁门县大坦乡大洪村燕窝组,距祁门县城22公里,是古时祁门通往池州、安庆等地的重要通道,整条古道从山脚到山顶一直绵延达4.2公里,全部由宽3米左右的青石板构成,沿途瀑布、碑亭、驿站错落分布,是保护完好的古官道。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们早上七点就从太平出发,九点四十分到达古道在石台县的出发点,我们这次登山是逆向而行,由池州方向向祁门方向,最终下坡到达阊江源集合。山路狭窄曲折,不易行车,游人不多,但是景色绝美,山谷幽静,丛林丰茂,溪水碧绿澄澈,深秋时节,虽无鸟啭莺啼,花香阵阵,却有一种独特的美感。

由远及近,苍蓝、青黛、橙黄、翠绿……浓丽的色块仿佛是随意涂抹在这幅长长的画卷上,深浅明暗浓墨重彩,热烈而壮美搭配得恰到好处。放眼远眺,天空苍茫辽远,层林尽染,漫山红遍;叶子密密挨挨的毛竹林,连一丝光线也透不进,苍劲虬枝的龙爪立在潺潺溪边,河床里零乱斜倚的溪石,高大秀颀的水杉正在抖落一地金黄的叶子;沿途看到了金灿灿的黄菊、红红的南天竹,梯田里矮胖的茶树还绿油油的,农田里是大片的水稻茬和沉甸甸弯了腰待收割的水稻,间或点缀着几块碧绿喜人的小青菜,农家正趁着阳光晾晒香菇、油茶果,苦槠、毛栗也已经贡献出了今年的果实,一派丰收景象。

大家兴致高昂,你追我赶,踏着一地沙沙落叶,往云雾缭绕的群山怀抱深处走去,遇到美景便停下来拍照留念,且行且止。古道坡度适中,道路宽阔,青石平整,人力之功也不输自然造化。感受着清风徐来,拂面不寒,观赏着崇山峻岭,尽在足下,呼吸着天然氧吧,倾听着溪水欢唱,拾阶而上,步履轻盈,只觉气通意畅,心旷神怡,欢声笑语不断,丝毫不觉得疲累。

待到行程过半,汗湿薄裳,我们已攀登到了岭顶古道最高之处。站在高山之巅,绿水之旁,集天地之大美,思古往之明贤。这里孕育了徽文化,走出了无数先贤名人,心怀天下的圣医汪机,理学大儒朱熹,或许他们也曾来过这里,乘风踏歌,豪情满怀,踌躇满志。思绪飘远,仿佛听见了熙熙攘攘的徽州集市里清脆的算盘声和咿呀婉转的戏曲,闻到了空气中笔墨和药草的悠悠香气。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这回可真切感受到了。下山路上,渐渐觉得有些微冷,兴奋感淡去,一路上累积的疲惫也慢慢浮现。一开始大家的速度都差不多,这会儿体力上的优势劣势就隐藏不住了,不经常锻炼的人,慢慢就落到了队伍后头。好不容易走到终点,觉得颇有些腿酸,坐在阊江源头修整,享受着山野间的静谧安宁,我不禁感慨良多。这泛青斑驳的古道上曾承载着多少商旅的喜与悲,留下了多少行人的汗与累。一切幸福都来之不易,需要付出无数辛劳才能换取。唯有付出,唯有珍惜,方能不负春光秋时,不负自己。

大家在终点处合影留念,尽兴而归。山林清风拂去三千烦恼,沧浪之水洗净浮世喧哗,我们在这里返璞归真,找到了心灵的归宿。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常常走出户外,开阔心胸,丰盈灵魂,生活中自然会多出一份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