鼋头渚小记

来源:黄山日报 发布时间:2022-01-01 浏览量:10

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薛来彩

茫茫三万六千顷,多少烟波浩渺中。碧波荡漾的太湖,水天苍茫,“湖阔雁凫静,风过香气随”。我觉得无锡之美,美在太湖;而太湖之美,美在鼋头渚。

虽是深秋,鼋头渚依然郁郁葱葱,绿意盎然,在江南纤秀的景致里,独树一帜。这个因形似神龟昂首突入湖中的半岛,胜景天然,美丽如画。茂林修竹、悬崖峭壁、摩崖石刻,和太湖之水辉映成趣,堪称太湖最美的一角。1975年郭沫若到鼋头渚游览时赞叹不已,欣然写下了“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诗句。书法家李可染为此写下了“太湖佳绝处”的匾额,悬于鼋头渚老大门上,被称为太湖佳绝处牌坊。

走进“太湖佳绝处”牌坊,如入一片全新的境界,我的面前展开的是整个太湖,广阔的湖面波光粼粼,天是蓝的、水是白的、树是绿的,掩映在一起,好一派诗意江南啊!沿湖边走不远到长春桥,长春桥是一座高耸于湖面的石拱桥,仿北京颐和园的玉带桥而建,桥岸湖堤遍植樱花,每至樱花盛开时节,如云似霞,堆云叠雪,蔚为壮观;到落英缤纷时,片片樱花落入湖中,随风荡漾,形成阵阵涟漪,因而有了一个梦幻般的名字“长春花漪”。现在樱花花期已过,但树木依然葱茏,芳草依然繁茂,鸟鸣依然啁啾,游人依然如织。

走过曲径通幽,到“鼋渚春涛”,便见两米高的石碑,正面的“鼋头渚”三字为光绪年间无锡举人秦敦世所书,背面的“鼋渚春涛”四字,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所题,当是鼋头渚最珍贵的古迹之一。正思绪悠然间,抬眼见一座高塔矗立鼋头,造型古朴雅致,高大挺拔,这便是“鼋渚灯塔”。过明末东林党首领高攀龙的“鼋头渚边濯足处”,便见清末无锡知县廖伦所题的“包孕吴越”和“横云”两处摩崖石刻,字和寓意都很好,耐人寻味。

走过峭壁绝岩的山间小路,伫立于黄墙黛瓦的广福寺,看古寺倚山面湖,隐藏于幽谷绿丛中,古雅静穆,心也宁静起来。古寺最早建于萧梁时期,是古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四百八十寺之一。往西便是飞檐翘角的陶朱阁,为纪念弃官经商的范蠡而建。透过丛林,似乎可窥见范蠡泛舟太湖的踪影。到万浪桥,便听到阵阵涛声,浪涛从远处滚滚而来,拍打湖堤,卷起万千巨浪,如漫天飞雪,“万浪卷雪”由此得名。今天浪不大,但仍能看到波浪撞击崖石飞溅出的洁白浪花。

我就这么循湖畔一路走着、看着、想着,湖与海的相同都是水阔茫茫;不同是海风总是带着咸味,而湖风却是清爽湿润的、细腻的。鼋头渚的风总是柔柔的,带着缠绵缱绻意味。不知不觉到了“藕花深处”,使人不禁想到女词人李清照的“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词句,但现在荷花已谢,碧荷已枯,空留下几多情。

夕阳西下,橘红色的晚霞将鼋头渚涂抹得更加迷离秀美,湖光与山色相依相融,山长水阔、帆影点点,散发着清新的诗意,此时到鼋头渚最能体会到它的独特韵味。虽然没有高大突兀的奇峰,也没有巍峨雄壮的楼阁,更没有辽阔无际的原野,但一切都是美的、自然的、静雅的,是一幅画,也是一首诗,令人回味,令人想象,令人沉思,鼋头渚真不愧是太湖的点睛之笔。

我在湖边捡了几颗小石子,想带走这份美丽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