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龚岱辰
市委书记任泽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黄山市的发展将突出抓好新型工业化和“旅游+”两条主线,补齐短板,做足优势,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今年8月底,省“专精特新板”在合肥开板,黄山华特电器、振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跻身首批挂牌企业。黄山市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积极探索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相融合的新型工业化之路。而在今年9月26日,黄山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暨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大会也明确指出,黄山市将实施工业总量规模、质量效益、创新水平、绿色发展的四大提升行动。立足于“四大提升”,黄山市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前景十分广阔。
一、招大引强,提升工业总量规模
2016年,黄山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132.7亿元,与2012年相比,增长了28.5%,预计今年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也是在稳步提升。为推进工业总量,扩大工业发展的规模,不仅仅要发展好本地的产业工业,更要注重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合作。所以,在招商引资方面,需要更加注重招大引强,厚植发展动能。跳出山区谋发展的思维,借来外力拓展进步的空间。持续推进精准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和小分队招商,瞄准央企国资、高端外资、优质民资,让招商引资的“朋友圈”越扩越大。今年
1-7月份,黄山外商投资企业新增6家,新增合同外资额11957万美元,居全省第4位。创新招商引资的体制机制,建立在谈项目、招商项目、目标企业“三个清单”,按照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瞄准一批的滚动机制动态管理。通过创新性的管理机制,更好地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推动新型工业的规模不断提升。
二、发扬工匠精神,提升质量效益
“家财万贯,不如薄艺在身”,这是古徽州人的生活哲学,对于如今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李克强总理曾经说过,我们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黄山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想走得顺,走得远,必然要注重质量效益,打造自己的工业品牌,扬长处补短板。摒弃“轻工去工”的误区,牢固树立“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理念,传承徽商工匠精神,打造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的黄山品牌,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
三、制造转智造,提升创新水平
为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黄山市出台一系列招贤纳士政策,广泛吸引创新型人才。目前已经与10多家国内知名院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院士工作站5家、博士后工作站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5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88户,授权专利626件,建成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3个、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基地6个,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在创新型社会中,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直接影响工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接下来的创新发展中,应当更加大力招揽人才,构建黄山市科技创新的制度体系,打造创新驱动引擎,加快“两化”深度融合,推动“传统制造”向“现代智造”升级,走好创新性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坚守绿色发展理念,提升绿色发展
早在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就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发展,习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的绿色发展科学论断也在不断发展和丰富。结合习总书记的科学论断来分析,黄山市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有着广泛的“绿水青山”资源基础。所以,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协调好工业产业发展和生态资源开发保护的关系,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在招商引资方面,坚持住生态底线,对高污染和产能淘汰项目坚决不引进,而要注重对绿色低碳的循环经济项目的引进,坚持绿色发展。其次,处理好“绿水青山”与工业产业发展的关系,利用好优秀的资源基础,发展绿色环保的农业+生态+旅游的新型发展模式,在发展中利用好、保护好丰富的生态资源,在生态保护中谋求绿色发展,同时带动农业农村的产业转型。
在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黄山市不断稳步前进,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创新型发展道路。通过四大提升,黄山市的新型工业产业必将不断壮大,品质不断提高,更能实现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