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本报讯
徽州区在实施美丽乡村民生工程建设中,通过修补式提升和内涵式挖掘,护住传统古村落的元气和灵气,激发传统古村落的生气和朝气,重塑“美丽乡愁”。
初冬的一天上午,记者来到呈坎镇灵山村,新修缮的灵山水口顿时让人眼前一亮:大石桥下崭新的石坝“锁住”了3亩多“牛肚”状的塘水,弯弯曲曲的水塘两边由石头砌筑而成,塘内水质清清,平静的水面倒映着翠绿的竹海和古民居。水塘周边铺设有石板路,建有休憩点,路边的空地里栽植了花草和苗木。石板路上,不时有人在休闲观景,用手机拍照,其中包括回家探亲的在外游子方嘉禾,“我是从北京来的,我从小在这里长大,灵山很早以前就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古村落,这次回来看到灵山有很大的变化,其中村口这个水塘就给灵山增添了新的光彩,起到了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据了解,整个水口面积大约10亩,原为乌泥塘,周围是荒地和菜地,此次水口修缮借鉴了古代风水理念,顺势而建,古朴大气,又不失灵动,村里许多老人对此赞不绝口。“这个地方原来是破烂不堪,现在搞得有水了,有水就积得起财了,有灵气了,以后灵山村就更兴旺了。”87岁的村民方大枝乐呵呵地说。
水口是古村落外部空间的重要标志,也是古村落内在的灵魂,体现了人们宜家乐居的生活追求。近年来,徽州区按照吉祥和美的承续要求,借助美丽乡村民生工程,在保证格局不变、框架不变、底蕴不变的前提下,对古村落水口进行修补式提升,通过清塘加固、栽树植绿、修复桥亭和堤路,先后恢复了岩寺镇的祊塘水口、西溪南镇的琶塘水口、潜口镇的上水口等诸多古村落水口,护住了古村落的元气和灵气,并展现出吐故纳新的活力。
按照修补式提升的方法,徽州区还对古村落的街巷进行了综合整治修缮。“我住在这里50多年了,这条街搞得很好,很漂亮,现在我们生活在这里舒畅、安逸。”80多岁的村民项瑞达对潜口镇潜口老街的修缮打心眼里予以赞许。潜口老街长1400米,脏乱差破严重,今年,镇里在古民居修旧如旧的基础上,又投入美丽乡村民生工程资金近200万元,对老街和小巷进行了整治提升,包括沿街建筑外立面修缮、古石板修复、老水渠清淤修复,小节点景观提升以及添置了统一的柴火棚、垃圾桶,并在主街道摆放了80盆鲜花。整治提升后的潜口村老街和小巷既保持了当初的那些古朴典雅的气质,又焕发出新的生气。
古村落的街巷承载着人们的生活和记忆,是古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近年来,徽州区已完成38个布点中心村的26个古村落的街巷综合整治修缮,通过对街巷空间的保护,留住了传统村落的重要特色,让人感受穿越时空的美。
保护历史风貌,守护精神家园。徽州区还把村史馆建设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建成潜口镇蜀源村村史馆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建了琶村村史馆和富溪乡富溪村村史馆,明年还将新建西溪南镇竦塘村等一批村史馆。“我们修建村史馆,目的就是写下历史、留住乡愁,让子孙后代在这个乡贤馆中了解到文化的传承,记住祖辈的艰辛,珍惜现在美好生活,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家乡。”富溪乡联村干部谢风岚表示。
·谢国洪
汤奇
姚静·
编后: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下好“富民棋”,还要唱好“文明曲”,因此需要注入美丽乡愁的力量。乡愁是精神家园,是精神力量,保护好传统村落,延续历史文化脉络,实现“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美丽乡村才有内涵和灵气、活力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