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十一月,在全市上下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中,我市举办了2017年黄山旅游节暨第六届安徽国际旅行商大会、文化徽州高峰对话、首届新安江绿色发展论坛、首届全国戴学学术论坛、2017中国黄山国际乡村摄影节等10余项重大活动,展现我市发生的一系列新变化、新成就。
11月10日,2017年黄山旅游节暨第六届安徽国际旅行商大会在我市举行,新朋老友再次相约黄山、共谋发展,搭建了扩大开放、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黄山是筑梦中国旅游的摇篮,是享誉世界的一流旅游目的地。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1+5”行动计划,积极推进“旅游+”,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全面启动黄山东部开发,旅游新业态蓬勃发展,旅游接待突破5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50亿元,成功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示范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把旅游业作为新常态下稳增长的新支点,旅游业进入爆发式增长期,黄山旅游发展呈现出更加广阔的美好前景。我市也将通过旅游节的举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踏上“中国旅游,黄山再出发”的新征程,努力把黄山建设得更美丽更富裕更文明。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1月20日,我市与光明日报社、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举办“文化徽州高峰对话”,聚焦“乡贤
乡土
乡愁——乡村文化振兴的‘徽州探索’”主题,既体现了对徽州传统文化的关心关注,又高度契合乡村振兴这一时代要求。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文化振兴离不开乡村全面发展。对话活动安排了总论坛和《乡贤:徽州乡贤对乡村文化的启示》《乡土: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系统思维》《乡愁: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文化复兴》三场分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业界人士在我市齐聚一堂,交流思想、总结经验,深入挖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徽州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以求“更好传承传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2012年,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启动实施,这是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大创新。试点5年来,新安江流域水质稳定向好,跨省界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二类标准,初步走出一条上游主动强化保护、下游支持上游发展的互利共赢之路。试点工作入选全国十大改革案例,写入中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制度创新效益。11月11日,我市举办2017首届新安江绿色发展论坛。来自省内外的政府相关部门、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及相关企业代表约400人参加论坛。(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新安江流域补偿试点是我国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首次实践,是生态文明体制和制度改革的重大实践。”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对试点工作积累的丰富经验给予充分肯定。央视对新安江试点“青睐有加”,特约评论员杨禹在受邀主持此次论坛时详细点评了新安江治理案例:是一件大事、难事、新事、好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进一步鼓舞起将这场改革进行到底的勇气、决心和力量。
其实不止是新安江,近年来,我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5年里,全市森林覆盖率由77.4%提高到82.9%,地表水水质优良率100%,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在95%以上,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安徽的示范先行区。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同时,我市着力构筑绿色产业体系,加速推动绿色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成功探索出一条山区精准脱贫的路子。
一次次思想的交流,一个个观点的碰撞,一系列重大活动的举办,展示了我市的新发展、新成就,进一步提高了黄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人心潮澎湃,深受鼓舞,增强了全市人民的凝聚力、向心力,为把黄山建设得更美丽更富裕更文明努力做出新贡献。
·本报记者
殷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