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本报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做好“三农”工作,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徽州区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实践,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有力支撑,把培育乡风文明作为有效抓手,系统整合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风土人情中的文化要素,推动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使群众置身美的环境、拥有美的心灵,共享美的生活,让美丽乡村更具魅力。
连日来,在西溪南镇琶村村,53岁的党员种植大户余世银正忙着在自家的蔬菜地里采摘四季豆。作为我市远近闻名的绿色无公害蔬菜专业种植村。近年来,在党的各项惠农政策的激励下,全村党员积极带头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带动了一大批种菜能手,余世银也见证了眼前这块从原先不足50亩的零散菜地发展为如今占地800亩的蔬菜基地。“不仅蔬菜的品种丰富了,蔬菜的质量也提高了,效益高了一大截,不仅本地抢手还卖到了外地,现在每亩地的收入有1.4万元左右。”让余世银深有感触和自豪的不仅仅是产业发展了,大伙的兜里鼓了,更在于村庄的变化:现在村里多漂亮,花花草草种起来,到处干干净净,不做事的时候,去村史馆里转转,看看书,聊聊天,娱乐娱乐,大家一起很有意思。
景美人和,产业兴旺,共建共享,琶村的嬗变只是一个缩影。
近年来,徽州区围绕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目标,结合发展乡村旅游、联动扶贫开发、培育现代农业、实施农村“三大革命”等重点工作,积极筹措各类资金支持美好乡村建设,区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同时,整合农发、危房改造、水利、林业、交通、一事一议、世行贷款等项目资金上亿元整治村容村貌、提升基础设施,办好惠民之事。各地因村制宜、做足优势、彰显特色,围绕茶业、蜂业、蔬菜、苗木等农业主导产业,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全域环境整治、乡村旅游发展、特色小镇打造、精准扶贫攻坚有机融合,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村多品,变“输血”为“造血”,带动农民致富、村集体增收。养生小镇中心区潜口村、黄山毛峰原产地富溪村、安徽香榧之乡核心区胡川村等一批具有特色的产业村已初步培育成形。
该区发挥传统文化在农村底蕴深厚、流传久远的优势,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注重培育良好生活习惯和文明乡风,将传承历史文脉、弘扬传统优秀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培育,打造了一批有特色、有韵味的文化社区、文化小区、文化街区、文化景区、文化长廊;建成徽州好人馆、琶村村史馆、富溪村村史馆,有效发挥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和新乡贤在思想道德领域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探索创新好人好事银行、生态文明超市、垃圾兑换超市、正气银行超市、美丽庭院、美丽阳台等城乡环境治理新模式,更好地涵养乡风文明,凝聚起乡村善治的正能量。
山里山外全域联动,“美丽经济”全域绽放,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传统农业转型发展、城乡文明新风扑面,探索出了皖南山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徽州经验。该区先后被评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区县”“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下一步,徽州区将以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为指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做大做强区域特色产业,涵养文明和谐新风,让乡村风景更加靓丽,农村经济更加繁荣,百姓生活更加富裕。
·张科
郑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