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观松

来源:黄山日报 发布时间:2022-01-01 浏览量:10

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薛来彩

黄山有“四绝”,奇松排在首位。

从山麓向上攀登,映入眼帘的是满山遍野的黄山松,它们苍劲挺拔,蔚然壮观。而且越往山上攀登,看到的松树也越奇特、越秀美。它们在崖隙、陡坡、山脊,甚至在裸石上生长,“无石不松,无松不奇”,构成了黄山独特的风景,被列入《世界双遗产名录》的古树共有54株,其中黄山松就有34棵。

到始信峰的路口,我第一眼就看到一株高大黝黑的松树,威风凛凛,虎虎有生气。树身上挂的牌子上赫然写着:黑虎松。我知道这是一株富有传奇色彩的松树,相传古代有一高僧路过此处,忽见一黑虎卧于松顶,吓了一跳。但定睛四寻,却不见虎影,只见一古松威武雄壮,虎气凛然。原来高僧所见,乃一古松也,“黑虎松”便由此得名。不远处有一株“连理松”更奇,一根两干,相依相伴,不禁使人想到白居易《长恨歌》中:“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我伫立良久,细观慢想,树如此,人也当如此啊。还有一株原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参观黄山时命名的“雨伞松”,像极了一把雨伞。我就这么走着、看着,听着这些奇松的故事,真是赏心悦目,不知不觉就到了玉屏楼。

在玉屏楼,我看到了向往已久的、大名鼎鼎的迎客松。迎客松屹立于巨石绝壁之上,枝干遒劲,顶平如盖,虽然饱经风霜,但仍然郁郁苍苍,生机勃勃。它两大侧枝横空斜出,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不要小看这株身高只有10米的迎客松,它树龄已越千年,堪称国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安徽厅,挂的就是芜湖铁画“迎客松”,成了中国符号。与“迎客松”遥遥相应的是位于玉屏楼右侧的“送客松”,虬干苍翠,侧伸一枝,似作揖送客状。有人作诗赞曰:“岩前倩影侧枝伸,青翠容颜满面春。黄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挥手送游人。”更有趣的是在玉屏楼前的文殊台还有四株“陪客松”!这四棵古松亭亭玉立,姿态优美,似在长年累月陪伴游人观景休憩。离玉屏索道站不远,就是十大名松之一的“蒲团松”。树身不高的“蒲团松”,侧枝密集盘曲,顶部铺展平整,形似蒲团,有一两间房屋那么大,可围坐十几个人对饮。

过玉屏楼,继续沿崎岖陡峭的山路前行,不仅看到展翅欲飞的“凤凰松”、紧密拥抱的“团结松”,形如蒲扇的“扇子松”,还有竖琴松、探海松、棋盘松等等,都是依形取名,形神兼备。一棵棵看过来,不禁被这些美得让人称奇,奇得令人叫绝的黄山松所吸引、所折服,古人云“黄山之美始于松”,我信然。奇山有奇品,正是有了遍布峰林沟壑的黄山松,黄山之景才如此奇美,山峰才如此鲜活,石崖才如此有灵气。

我突发奇想:这么多的黄山松是怎么来的?又是如何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发芽生长的?当地导游告诉我,黄山松的种子是被鸟衔来、被风吹来的,这些种子落到高山顶、落到悬崖缝、落到山谷间,它们就在那里生根发芽,在没有土壤、没有肥料、没有水分的峻崖峭壁之上,以有缝即入、无坚不摧的钻劲,顽强生长,生长速度也异常缓慢。他指着一棵两米多高的松树说,这棵树的树龄比我们在座各位的年龄都要大哦,它已有两百多年了,算是我们爷爷的爷爷了。我仔细观察发现:从山腰开始,黄山松高者不盈丈,低仅数寸;越往高处,黄山松也越短越老,越小越奇。而且它们的根部往往要比树干长几倍,甚至几十倍。就是这些根须牢牢抓住绝壁,以抵御狂风严寒并汲取营养,才不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生根发芽的。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能活着就是奇迹,而黄山松不仅活着,而且活得神采飞扬,姿容独绝,令人惊叹。由于大部分黄山松都有是依峭壁而生,植物天生的喜光性,向阳性和求取水分的本能,使得黄山松的枝枒都明显地向一边倾斜。正是因为地理环境和阳光、云雾、风霜等气候条件的影响,造化出黄山松千姿百态的奇状。

安徽省委工作报告曾经就是以发扬黄山松精神为主题的,总结出黄山松的六种精神:顶风傲雪的自强精神,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众木成林的团结精神,广迎四海的开放精神,全心全意的奉献精神。这个总结非常精彩、全面,写出了黄山松最美、最奇、最绝之处。

到黄山不能不看黄山松,因为黄山松精神,不仅是傲骨、坚韧、团结、进取,更是一种哲学的理念,生命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