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文化创新创造迸发新活力

来源:黄山日报 发布时间:2022-01-01 浏览量:10

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本报讯

进入10月中下旬,歙县第十二届徽州古城民俗文化节乡村游系列活动在文化底蕴深厚的雄村镇、许村镇、三阳镇等地纷纷举办。历时一个多月的系列群众文化及乡村游活动,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人,也全面展示了歙县文化、生态等产业发展成就,展现了歙县广大干群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共享文化生态建设成果的喜悦心情。

“我们不仅要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更要合理地利用于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中,让古老的文明、灿烂的文化在当今的休闲旅游和经济活动中重现生机。”11月11日,以“游千年古镇许村,品非遗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歙县第十二届徽州古城民俗文化节乡村游系列活动在许村镇举行,新创作的《许村村歌》、传统民俗“舞大刀”“板凳龙”等,点燃了现场群众和游客的热情,许村镇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协会会长许达在现场更是忙得不亦乐乎。“这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希望这样的项目在农村越来越多,使中国人民更加自信。”活动现场,来自合肥的游客何文不停地按动手中的相机,记录美好瞬间。

只有回归生活,回归大众,只有让其处于变化、发展、升华的动态之中,才是传承优秀文化的目的。近年来,歙县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文化创新创造迸发出新的活力。

在深渡镇定潭村,街巷、民居、祠堂、楼阁、庭院等各种类型的建筑一应俱全,特别是邻里和睦、互帮互助、勤劳俭朴等传统美德,更值得现代人借鉴。“传承乡土文化,弘扬现代文明,增强农村群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也让我非常有满足感和成就感。”今年78岁的定潭村村民张美辉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是爱学习、爱琢磨的他打小就对定潭的历史文化非常感兴趣,村中乡贤馆里的村史就是张美辉带头搜集整理的。

近年来,定潭村不仅建起了文化长廊、乡贤馆等,还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乡贤馆为村民打开了了解乡情的一扇窗,促进了乡风文明,传递了正能量。同时,通过陈列图片、文字等形式,将抽象的道理、生硬的说教转化为群众身边喜闻乐见的生动事例,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影响着身边的群众。”张美辉说。

如何打通延伸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近年来,歙县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补齐短板、提高效能,完成了全县2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并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依托,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建成33个乡镇文化广场。以农家书屋为支撑,强化村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成7个省级农民文化乐园,正在实施的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目前已建成11个。歙县还将公共文化资源配置进一步向基层、向农村倾斜,将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的优质资源输送到乡村,实行免费开放。

同样,歙县聚焦中国梦主题,立足特色文化资源,创作的文艺精品也彰显了特色文化的影响力。桂林镇群艺戏曲演唱团编排的《七仙女赞民生》赴央视参加演出并获奖;村歌《这里是深渡》《雄村,美丽的村庄》分获全国农村春晚十佳村歌;《跟我到歙县走一走》在中国大众音协主办的比赛中作词、作曲均获一等奖。

近年来,歙县有计划地帮扶各地恢复《叠罗汉》《打秋千》《大刀灯》《跳钟馗》《麒麟舞》《徽州婚嫁》等12个民俗演出;编辑出版了《徽州民歌》《徽州技艺·歙县篇》《徽剧志》《徽派盆景技艺大展》等非遗类书籍;全县年均举办文化活动超260余场;歙县文化馆、新安艺术团“送文化下乡”活动年均超50余场;扶持成立民间文化社团69个……可以说,无论是文化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还是文艺精品力作的不断涌现,歙县魅力借助文化力量得以新的绽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我们要把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作为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重点举措,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文化支撑。”歙县文广新局负责人表示。

·凌利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