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业精致起来

来源:黄山日报 发布时间:2022-01-01 浏览量:10

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本报记者

祁俊

江南季秋天,枫叶红霞举。眼下,在黄山的纵横阡陌上,随处可见农民们忙碌的身影,有的在收割,有的在栽种,稻田金黄,油菜碧绿,田园风光美不胜收。

作为底蕴深厚的徽文化发祥地,千百年来,黄山市一脉传承着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代诗人陶渊明脍炙人口的诗句正是黄山休闲农业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农业改革和政策的春风劲吹下,黄山农业发展迎来了一个春天般的机遇。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新发展理念,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坚定了黄山发展现代农业的信心。市委市政府坚守青山绿水的保护,因地制宜,依托生态和人文两大资源,积极推进精致农业,大力推进黄山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从种农景到卖风景,在黄山大地绘出了一幅精致的农耕画卷。

以改革为动力,打造黄山现代农业

“精致农业是涵盖高科技农业、创意农业和休闲农业的农业综合产业体系,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科技与商业模式,以生产高品质、高标准、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为基础,以特色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为抓手,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形式。”市农委负责同志介绍说,“我市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相对于平原地区的规模农业,发展精致农业是黄山因地制宜的现实选择,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农业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去年,市农委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在认真开展调研、多次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完成了全市“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十三五”茶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并报政府办正式印发。在规划的引领下,全市各地积极发展精致农业,制定了《黄山市发展精致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意见》,确定了10个集休闲观光、农事体验、文化传承、保健养生、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精致农业示范区,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各地还注重把精致农业示范区与有机示范基地、小产区、美丽乡村、休闲农庄建设统一起来,协同推进、统筹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今年1-9月全市农业增加值37.5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30家,产值176.7亿元,同比增长19.7%,增幅居全省第1位。

以市场为导向,推进黄山精致农业

俗话说“好山好水出好茶”,卓越的生态优势和独特的地理地貌成就了黄山这个闻名中外的茶叶之乡。

清晨,淡淡的云雾渐渐散去,在祁门县凫峰镇凫坑村,连绵数里的竹林掩映下,千亩茶园展露出勃勃生机,迎接着前来休闲观光的客人。(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近两年来,祁门天之红有限公司与凫坑村、李源村等联合,以“茶产业向旅游业延伸、以旅游业带动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积极发展精致休闲农业,投资2280万元建成了游客集散中心、祁门红茶制作体验中心、茶艺馆、茶产品展示厅、竹韵膳府、木竹客房、小型多功能会议厅和林间步行小道等,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专家、游客的目光,甚至还有德国、巴基斯坦等外国客人也慕名前来。

休闲经济方兴未艾。以市场为导向,近年来,全市各地深入推进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茶产业提升行动,加大宣传推介,不断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市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1.69万亩,建设生态高效茶园3.2万亩,一产产值超过30亿元。全市已建成茶旅结合观光园19处,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松萝茶等黄山名茶博物馆相继建成开放,现代化的茶叶加工厂掩映青山绿水间,孕育出驰名中外的黄山名茶,同时成为人们参观体验的理想之地。如今走进黄山茶产区,登茶山、进茶园,“当”茶农、品茶饮,在茶叶的氤氲清香中品味乡思、乡恋、乡情、乡愁,已成为人们心向往之的生活时尚,也推动着黄山茶产业正朝着全产业链迅猛发展。

以创新为驱动,让黄山农业站上新起点

“实行农药集中配送直供,给公司带来的最直接效益就是价格降低了,初步测算一下,用药成本比原来降低15%左右,而且药瓶包装等也由配送公司回收处理,不会污染农田,而且这些农药大都是生物农药,让我们的稻米更安全、放心,在市场上深受欢迎。”说起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的农药集中配送工作,黟县有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海波称赞有加。

为确保市民餐桌上的安全,2015年底,我市作为全省首批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创建两个试点市之一,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攻方向,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农药集中配送工作,积极探索完善农业投入品管理新机制,不仅让广大农民在“零差价”中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而且有力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为推进集中配送工作顺利进行,各地农业部门充分利用报纸、电视、横幅、微信、简报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宣传,针对千家万户分散防治病虫害一定程度上存在用药不对路、用药器械陈旧和用药方法难以掌握等突出问题,在科学布局、加快基层配送网点建设的同时,市农业部门积极拓展农药集中配送新模式,选取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协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盟合作进行农药直供,大力发展专业化统防统治队伍,通过规范操作和示范引导,切实提高农民用药水平、用药质量和用药效果。目前,全市农药配送电子管理系统已开发运行并逐步完善,确定农药供应商32家,落实加盟网点444个,根据季节性需求,分批招标采购了近400吨农药并及时配送到各基层网点,供农民群众零差价购买,累计回收废弃农药瓶(袋)100多万个,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此基础上,今年我市又全面启动了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目前正在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奖补政策。随着工作的深入推进,市民餐桌上的农产品将越来越绿色、越来越放心,黄山农业也将站在新的起点上领先一步。

以特色为引领,开启黄山农业的高端发展

黄山独特的地域、绝佳的生态造就了我市农产品品质优越但产量不高,如今日益红火的“私人定制”让小产区有了大未来。

“我们这些辣椒、豇豆啊都来自高山种植,生态环境好,口感特别鲜甜,很受消费者的欢迎,一上市就被订购一空了。”在徽州区西溪南镇坑上村,村党总支第一书记王毅珏自豪地介绍说,借助互联网发展农村电商,让坑上的丰溪养生蜜、野生葛粉、高山笋干、生态籼米这些以前养在深闺人不知、小产区小批量的土货山珍转眼就成了“香饽饽”,网上销售日益红火。一根网线铺就了坑上村的致富路,生态坑上也借着互联网的东风声名远播,成了“网红”。

今年以来,市农业部门在全力抓好黄山特色农业的基础上,在全市各地全面启动了小产区研究工作,对黄山区的太平猴魁,徽州区的黄山毛峰、皖南花猪,歙县的黄山贡菊、三潭枇杷,休宁的泉水鱼,黟县的山泉米,祁门的祁门红茶以及我市的徽州香榧、皖南中蜂等产品,按照“一本书、一个地理标志、一个龙头企业、一套地域环境指标、一套全程质量控制方案、一套产品品质理化指标体系、一位大师、一个产学研协作平台、一套产业体系、一个产品形象代言人或一句经典广告词”的模板建立和完善小产区发展模式。小产区农产品不可替代的地域特色和品牌记忆,与市场需求者的文化底蕴、价值取向与审美情趣的完美契合,正助推黄山农业走向精致、走向高端。

以旅游为支撑,振兴农业农村新经济

“今年十一我们这里真是热闹极了,客人们带着孩子在这里采摘游览、体验农事,最后带着我们自产的有机农产品满意而归,让我们这个黄山区的‘西伯利亚’也人气兴旺了。”黄山区新丰乡丰溪村支部书记王辅家对新丰乡这两年的变化感触很深,“把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吸引了很多游客愿意进村走走看看,美丽经济正在发挥效益,也惠及了更多村民。”

近年来,“旅游+农业”催生的新业态有力推动了我市农村一二三产融合,成为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动能的有效途径,成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支撑。

全市各地围绕优化布局、丰富内涵、业态拓展、效益提升,不断开拓精致农业深度和广度,支持农村、农民盘活农房农具、农田农地、农水农树等各类资源,依托山地、森林、塘库、茶园、果园等特色资源,保持利用古村落、古建筑、古街区等文化遗址遗产,加强创意创新,农业观光类、农趣体验类、民俗文化类、农家生活类、科普教育类、游学体验类、休闲度假类、户外运动类、特色餐饮类、滨水游憩类、森林康养类、避暑纳凉类等特色鲜明的休闲农业产品蓬勃兴起,聚焦“一朵花”——阡陌交叠的油菜花海,游览“一条线”——新安江山水画廊“高山林、中山茶、低山果、水中鱼”的立体生态格局,品尝“一尾鱼”——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山泉流水养鱼,留宿“一间房”——体验慢生活的徽州民宿等等,不仅增强了黄山农业的多功能性,更展示出精致农业的美好前景。目前,黄山已形成400个踏青观光摄影点和11条春季赏花摄影线路,拥有6700多口近14万平方米的泉水鱼池,近800家散落在村落里的徽州民宿,成为休闲农业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