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访仁里古村

来源:黄山日报 发布时间:2022-01-01 浏览量:10

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朱晓军

文/摄

千年仁里是徽州传统古村落,距离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绩溪县城3公里,村中至今还保留着元、明、清徽派古建筑,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民风淳朴,徽文化底蕴深厚,是古徽州名副其实的“程朱阙里”之地。

·徽商一条街·

坐合福高铁,从绩溪北站下车转乘去往县城公交班车,班车大约行驶20多分钟就在仁里村头停靠。

仁里村村民大多数姓程,是“程朱理学”中儒家文化代表人物程颢、程颐两兄弟后人。走在进村的石板路上,东门路亭仿佛在向人们叙述着昔日的风华、岁月的沧桑。仁里老街又称徽商一条街,在这里巧遇村民程大爷,他告诉我:“仁里村落呈鲤鱼形,鱼头在村头桥,鱼尾在迎薰门。村中有一条东西走向的街,属徽派窄街小巷中的徽商一条街。旧时这里曾有10余家商号店铺,街上开有杂货店、肉店、蔬菜店、裁缝店等,当时店铺林立,市井繁华。”仁里老街属三街十八巷中的主街,我沿着主街从南门走到北门,全长约一华里,想当年这里的以程序东、程次濂为代表的一批徽商,就是从仁里老街的水陆码头乘船,走出绩溪,走上中国的四面八方。徽商发场“徽骆驼”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先后开设了恒丰典当行、芜湖明远电灯公司等知名商号。徽商致富不忘回报桑梓,捐资公益,兴学助教,由此形成仁里村特色的徽商一条街。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已近百岁高龄的老人,曾写下“我是徽州人”并表达了寻根问祖的愿望。后又欣然为绩溪仁里的《仁里村志》提笔写下“弘扬徽州文化,再创绩溪辉煌”墨宝,表达了程老期盼建设家乡及回乡祭祖的愿望。

·徽墨制作坊·

沿着仁里老街行走,村民房前屋后绿树成荫,随风传来阵阵桂花清香,乡村显得高雅时尚,又十分恬静安详。我来到徽墨制作坊,村民胡大爷笑眯眯地热情引导。徽墨制作仿制墨工作台上有祖传的古秤,桌上有墨模、锉刀等制作工具。仁里村至今还保留着徽墨传统制作工艺,徽墨品种繁多,按其制作类型

主要有漆烟、油烟、松烟等。高级漆烟墨,是用桐油烟、麝香、冰片、金箔、珍珠粉等10余种名贵材料制成的。胡大爷介绍说:“廷珪之墨,松烟一斤之中,用珍珠三两,玉屑龙脑各一两,同时和以生漆捣十万杵,最后用墨模压制而成。”正因为有独特的配方和精湛的制作工艺,徽墨素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徽墨的另一个特点是造型美观,质量上乘,这主要是因为使用墨模的缘故。徽墨制作技艺复杂,不同流派各有自己独特的制作技艺,其中最著名有清代四大家曹素功、胡开文、汪近圣、汪节庵。尤以清代绩溪人胡天柱创立的胡开文最负盛名,1915年胡开文墨店生产的“地球墨”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览,获得金奖。仁里古村是个商业文化重镇,村中有多家徽墨作仿,制墨高手众多,如今徽墨制作工艺,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俗《抬花轿》·

古老的徽州,是一片饱含着文化艺术蕴藏的土地,在古徽州的青山绿水间,无时无处不充盈着浓郁的文化气氛。在仁里“世忠祠”村民文化乐园,观看了当地村民的民俗表演《抬花轿》。《抬花轿》是绩溪婚嫁文化习俗的一种表现形式,新娘由花轿抬到新郎家,大红的花轿给婚礼平添了几分喜庆,又显得隆重气派。花轿也称彩轿,以红色绸缎做成轿衣,在四周用彩线绣出“百年好合”“龙凤呈祥”“花好月圆”等喜庆图案。《抬花轿》分平抬、闹抬、戏抬三种,要求抬轿人步调一致,行动统一。表演中如遇转弯、沟坎等障碍时,均由领头轿夫喊出各种“彩头”予以提示。其中戏抬就是花轿快要接近男方家门前,轿夫采取摇、摆、抖等动作,使花轿处于不平稳状态,用以戏逗轿内的新娘,增添喜庆气氛。随行人员齐声喊叫、起哄,为轿夫助威,乐队也随着鼓乐高奏,为轿夫鼓劲,迎亲者也随之抛出彩礼钱,以示喜庆,使之成为迎亲队伍最为热闹壮观的场面。仁里村民将《抬花轿》作为传统民俗文化完整地保留和传承,并进行艺术提升,每当喜庆的节日,游客可以参与和体验,感受当地民俗文化的乐趣。

·仁里“嫁资井”·

仁里村水井众多,大约有108口,其中设置在巷道、屋边的就有25口,这些水井除了日常饮用和消防用水外,也是故乡家园的象征,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情结。村中有东西两口古井,其中东井最为出名,是绩溪龙川兵部尚书、明代著名军事家胡宗宪为下嫁仁里的女儿所建造。青年人程通祖辈世代务农,他父亲是个桶匠,手艺人能吃苦耐劳,母亲勤俭持家靠做鞋补贴家用。他们的儿子程通文静却长得眉清目秀,敏而好学,很有读书天赋,14岁那年乡试就考上了秀才。胡宗宪知道此事后,认准邻村的这小子将来必有出息,托人说媒。定亲时,胡宗宪生怕宝贝女儿将来受穷,就预送嫁妆无数,陪嫁一应俱全。婚后,有次婆媳关系不和,因媳妇自恃娘家门第高,言行中有点摆阔,嫌婆家太穷,婆媳因言语而闹矛盾,媳妇说:“什么都不用婆家的。”婆婆生气地说:“水总是用我家的吧。”次日,胡宗宪的女儿回娘家时便向父亲哭诉,胡宗宪一边安慰女儿,并要求女儿孝敬公婆,一边连夜派人修造了这口东井。此刻,程通的父母看在眼里,生怕儿子将来吃苦头,就严厉督促程通楼阁上苦读三年,不准下楼,并用斧头砍断了阁桥,大有破釜沉舟的气概。程通走上了一条发奋苦读,挑灯夜战之路。由于谦虚聪明,刻苦好学,学有成效,最终程通高中解元,人称的皇门侍郎。仁里“嫁资井”成就了一对“才子佳人”的美满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