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女孩那些事儿(三)

来源:黄山日报 发布时间:2022-01-01 浏览量:10

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黄雨晨

国庆节拥挤的公路上,从南京回我小小的徽城,龟速移动的大巴,空调声嗡嗡作响,太适合用来回忆啦。这是一个我和脚下土地的故事,那年那女孩那些事儿,回忆向远,路在前方。

·你见过乡村的月亮和县城的喷泉吗·

之后的事情也就很顺理成章,高考不算成功,但到底是来到了更大的城市,选择了喜欢的专业。高中时一句“我大概就去学国学啦”的戏言(因为那时哪有国学专业)还真就差不多成了真,我读古典文献这样一个冷僻到很多人没听过的专业,读的是典籍,学的是绝学,在更多的人忙着实习和大人的世界一起火急火燎的时候,这个专业真的是可以安静读书的,三年古韵书香的浸润给我的是网络新媒体不会有的滋养。多少仁人志士怀抱社会理想虽千万人吾往矣,千百年坚守的修齐治平不会在今天断流,我高兴地读着他们的话语心有戚戚。在不断变换的热点、不断被攻占的头条之外,这是一片永远不会改易的精神圣地。

高中的那种表达欲和责任感顺流而下,我出现在很多演讲比赛中,在一片青春故事里讲家国情怀,神奇的,有人愿意听;我开始写一些评论和文章,神奇的,有人愿意看。从自己讲到有人让我讲,从自己干到有人让我干,我高兴我的那点从小滋养的情怀开始长出枝叶,些许地照拂愿意驻足的人。甚至我,一个从不看公众号、很少发朋友圈、关注列表都是陈年小红点的“老派人士”竟然开始参与新媒体,可以有更大的平台去表达我的声音。我本该对此满意,可是我不满足于完成宣传的任务而不问初心,不满足于停下思辨的脚步而不再前进,我走过的每一步都是情怀与实践的惨烈碰撞,是理想与现实的相互检验,我需要足够的勇气去认识到一切或许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理想,坚守情怀或许比我想象的还要孤独。

暑假的时候我在家乡数不尽的乡村间行走,这里有可爱的人民,文化的遗珠,苦难而宽厚的土地,在我那安睡了爷爷的坟茔的小山村,夜晚有纯粹的月光和蝉鸣,当月光是照亮户外的唯一的光源,你会知道那些掩映在山间的星星点点的灯火有多么令人感动又温暖;当青石板串联起出不闭户、捧着饭碗串门的邻里乡亲,你会感到自己或多或少的努力得到莫大的慰藉和鼓励。那里可以治愈我很多的困惑和焦虑,在离土地最近的地方,我重塑自己中国的骨性,还有那么多可爱可怜的人应该获得更好的生活,我们哪有理由自我怀疑、停下脚步。

这些年县城终于有了大一些的广场,那里夏天会有很多散步的家人、奔跑的儿童、摆摊的小贩,热闹地揉和了乡村和城市的气质。周末每晚的七点或是八点广场中央会突地升腾起巨大的水柱,喷泉扫去所有的燥热,清凉每一个看着它欢笑的人。当我愈加习惯大城市的便捷和烦乱,在成长中千头万绪自我怀疑,却终于在好久不见的喷泉广场上,看着永远闹不清具体时间的喷泉突然升腾起来,映着五光十色的彩灯和广场上所有倏然站起来的人们的脸,那些欢乐的、争吵的、打闹的大人和儿童一起朝着喷泉发出哇的赞叹、迈出不怕湿身的脚步——一如千年前的“风乎舞雩,咏而归”——我想到这是我爱的,我想要努力的,我想到五年级那个因为地震想着“大家都快乐该多好啊”的小女孩一直都没变,她长大了,她更爱自己的家乡和脚下的广阔土地,爱这上面所有的人,这是她的家国,她的情怀一点都不褊狭。

·有没有那么一个你·

一年前我换了微信和QQ昵称,有人加我好友一脸茫然,感叹这是什么奇怪的名字,也有更多人轻声一笑,想这女孩儿好大口气。想来也是,我叫“横渠四为”,出自宋代学者横渠先生张载著名的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其实也是常被引用、说到烂熟的四句话,而放在我惨烈的现实里,“立心、立命”那是何等境界,“继绝学”又要何等学力,“开太平”又要多少努力,我样样是做不来的,每天看着它很是惭愧,却又偏偏喜欢得紧。冯友兰先生也曾将这几句话写在自己的书页上,先生高才伟学犹缀加两句“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我惭愧却也愈加释怀。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找不到比它更好的语句去描述我生根发芽的情怀,去勉励自己从点滴去努力,去含蓄又故作神秘地向所有朋友昭告,我是这样一个我啊,有没有那么一个你,愿意和我一起呢。

车窗外灯影憧憧,隐隐是熟悉的轮廓,我看着我记忆里度过那些年那些事的小城一点点在夜色中浮现身形,在走下大巴、踏上家乡大地的那一刻,我知道,这片供养我、支撑我、塑造我的土地仍会持续不断地给我力量,由此绵延千万里的高山平原、湖泊河川,都是我愿意为之努力、努力前行的方向,那年那女孩那些事儿,会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