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之乡更具盛名绿色祁门决胜小康

来源:黄山日报 发布时间:2022-01-01 浏览量:10

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党的十八大以来,祁门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七中全会精神,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围绕加快建成“更具盛名的中国红茶之乡和全省生态经济强县”目标,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主动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全县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43.5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58.3亿元,年均增长8.8%;财政收入由4.91亿元增加到6.86亿元,年均增长10.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66元增加到25845元,年均增长9.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917元增加到12706元,年均增长11.4%。今年以来,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上半年生产总值增长7.6%,1-8月份财政收入增长4.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7%,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产业布局不断优化

坚持把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精准施策,聚焦发力,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特色农业加快发展。深入实施“祁红振兴”,连续4年荣获“全国重点产茶县”。2016年茶叶产量、综合产值和人均茶农收入分别比2012年增长0.44%,90.66%,29.11%,祁门红茶连续八年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被盛赞为“镶着金边的女王”。安茶获批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63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20家,纳税超百万元企业14家,规上工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8.99亿元增加到11.62亿元、年均增长6.61%。电子产业发展迅速,产值达到17.94亿元,比2012年增长55.86%;建成电子产业园标准化厂房7栋3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0家;跻身省级新型电子元器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第三产业活力提升。旅游经济发展迅速,燕山、桃源等乡村旅游效益进一步显现,牯牛降公司完成新一轮资产重组,“黄山168”、“倒湖十八湾”等新兴旅游业态蓬勃发展,2016年全县游客接待总量和旅游总收入分别达241.21万人次和16.4亿元,比2012年增长41.9%和49.1%,荣获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兴起,农商行股份制改革全面完成,徽商银行、铜源村镇银行挂牌营业,祁红文化中心建成营业。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坚持创新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发展活力。村级区划调整顺利完成,村委会总数从152个调整到111个。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整体推进,确权登记颁证率达99.7%。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累计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64家、家庭农场96家,流转土地面积6.58万亩,阊绿、舜溪等3家专业合作社跻身国家示范社。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卫生计生机构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等顺利完成,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加速推进,率先在全市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一体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入实施,截至目前,市场主体达9344户。

城乡面貌不断改善

大力推进城市扩容提质,老城区配套逐步完善、宜居宜业,新城区建设不断加快、初显雏形,建成区面积扩大到5.52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建制镇建设投资45.4亿元,小路口、平里等6个重点集镇建设成效明显,城镇化率提高到50.7%,金字牌镇跻身全国重点镇。交通投入大幅增长,黄祁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改造提升国省干道236公里,“村村通”实现全覆盖,率先在全省将“组组通”纳入县级民生工程,硬化通组公路340公里,累计完成投资8700万元。美丽乡村建设累计投入资金7亿元,建设省市级中心村48个,其中26个省级中心村通过考核验收,渚口、历溪等8个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坑口村跻身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深入推进“三治三增三提升”行动,扎实开展“三线三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集镇风貌整治工作,城乡环境面貌不断改善。

特色优势不断彰显

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全面完成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达88.64%,居全省第一,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首批“安徽省森林城市”,获批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和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连续四年上榜“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步入常态化,地表水水质优良率达100%,空气质量稳居全国前列,农药集中配送工作全面启动,乡镇农药集中配送实现全覆盖。建成大气自动监测站,率先完成黄标车淘汰工作。高度重视徽文化保护利用,保护提升古村落16个、古民居180幢,新增国保单位1处,国家级历史名村1个,中国传统村落6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目连戏作为我省唯一受邀剧目参加香港第六届中国戏曲节。

民生福祉不断提升

坚持民生优先,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9.8亿元,年均增长27%。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798套,改造农村危房8094户,在全市率先实现县乡20公里范围内城乡公交一体化。社会保障能力逐年提升,城乡低保、医保、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民生工程绩效评估和建后管养机制不断完善,民生效益持续得到发挥。累计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69亿元,3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精准脱贫工作成效明显,贫困发生率降低到5.4%,8337人实现稳定脱贫,荣获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县称号。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被授予“全国科普示范县”称号。全县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率达100%,顺利跻身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行列。县人民医院完成整体搬迁,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蛇伤医药、医疗研究走在全国前列。不断加强人口计生工作,适度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大力发展户外体育和群众体育,成功举办中国定向赛、全国乡村越野跑等体育赛事。全面落实综治维稳领导责任制,深入排查和积极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持续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隐患治理,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严格落实从严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党的建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取得重要成果,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四个意识”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强化干部日常管理监督,选派年轻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锻炼,顺利完成县乡村三级换届。扎实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坚持挺纪在前,积极践行执纪监督“四种形态”,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启动县委巡察工作,执纪问责力度进一步加大,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持续保持遏制腐败高压态势,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扎实抓好省委第六巡视组和市委第三巡察组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努力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

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省市委决策部署,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为把祁门建设成更具盛名的中国红茶之乡和全省生态经济强县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