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十月的黄山区,秋高气爽、色彩斑斓。在“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太平湖上,在小资情调浓郁的东黄山,在美如仙境的房车营地,在红叶和白墙黛瓦相交辉映的古村落里,成群结对的游客或用镜头捕捉秋色,或健行拓展、放飞心情,或慢游休闲、游湖赏景,或浅尝农事、领略乡村生活乐趣……处处呈现山水和谐、景美人欢、壮阔秀丽的天然画卷。
近年来,黄山区依托优质生态、旅游、文化资源,谋全域、补短板、促供给,推动旅游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五年来,全区共接待境内外游客336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62亿元,每年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跻身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安徽省红色旅游区(县)、安徽省旅游强区(县)、中国十大自驾旅游目的等行列。
三大组团同步实施
促进旅游全域发展
为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黄山区以全域旅游总体规划(修编)统筹全域旅游发展,加快发展环黄山、环太平湖、环中心城区三大旅游组团,推动黄山东部开发和黄山四门错位发展。
2016年11月,黄山旅游股份公司与黄山区人民政府签署《太平湖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山上山下合作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017年,“一山一湖”合作在主要客源地开展旅游宣传营销活动,“畅游黄山周”活动顺利举办,太平湖——黄山铁人三项赛已经成为有全省影响力的体育旅游品牌活动。黄山东大门谭家桥镇积极融入黄山东部大开发,我省旅游领域投资最大项目东黄山国际小镇建设拉开帷幕。加快环太平湖资源整合,以太平湖全域保护与发展1+7文件为指导,推进湖保专项和沿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提升太平湖旅游接待能力。与此同时,太平湖国际运动休闲小镇建设如火如荼,以“旅游+体育”的模式,把特色旅游资源串联成线,进一步提升黄山区运动休闲旅游影响力。中心城区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及业态,加快宾旅馆改造,完善旅游咨询服务体系,打造黄山北门中心。
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促进旅游产业转型
9月9日,乌石镇夏村村开始了猕猴桃采摘活动,前往现场体验采摘购买的游客络绎不绝。众多游客漫步在猕猴桃园内,尽情体验采摘,不时掏出手机拍照留念,果园传出阵阵欢声笑语。
近年来,黄山区实施一产“接二连三”的产业融合发展,以农业“五个一”特色产业为基础,深入实施“旅游+”发展战略,生态、文化、体育旅游蓬勃兴起。今年以来,太平猴魁茶文化旅游节、玫瑰花节、杨家寨茶乐节、新华雷笋节等活动接连举办,陆续推出了吃焦村龙虾、摘仙源西瓜、赏新丰荷花、采兴村梨子等农旅体验产品,成熟的景区景点与美丽乡村的自然山水、生态田园、农耕文化、果蔬采摘、水产养殖等产品完美结合,构成了“旅游+农业”“旅游+摄影”“旅游+美食”等多元产品,全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占总接待人数的63%。与此同时,积极整合特色景区景点,精心推出“红色缅怀游”“房车体验游”“艺术研学游”“民俗探秘游”等多条特色线路,将“旅游+教育”研学旅游推向新热度。黄山区“旅游+教育”研学旅行成功模式被收录到《全国旅游业改革创新典型案例》。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旅游服务功能,扶持整合联合利华、华绿园、知铭工艺等园区企业发展壮大,串点成线,积极发展“厂店一体”工业旅游。猴坑、知茗工艺产品分别获得“中国安徽旅游必购商品”、“中国安徽特色旅游商品”。
三项转变齐头并进
促进旅游产品升级
深化旅游供给侧改革,促进旅游服务质量、旅游营销模式及综合执法三项转变。
以游客满意度提升为导向,建立服务等级退出制度,对管理混乱的A级旅游景区、不达标准的星级旅游饭店采取降级、摘牌处理。围绕自助游、自驾游快速增长的需求,新建100余块规范旅游交通标识指引牌;2015年以来新改建67座标准化旅游厕所。全区4A级以上景区、四星级以上饭店、旅游集散中心等游客集中场所实现无线宽带网络全覆盖。旅游营销上,改变“摆张台子发传单”的传统营销模式,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成功打造铁人三项赛、公开水域游泳赛、七夕情人节等10余个品牌赛事活动积聚旅游人气。从供给端发力,培育满足游客需求的多业态旅游产品,并借势营销。深入推进旅游领域综合执法改革试点,
实施投诉受理首问负责制,通过对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问题建立定期巡查机制,及时有效打击涉旅违法行为,规范旅游行业管理,促进全域旅游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