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理念打造全景全业大旅游

来源:黄山日报 发布时间:2022-01-01 浏览量:10

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秋高气爽的时节,黄山大地色彩斑斓、移步皆景,游客络绎不绝。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顺应个性化、体验式旅游需求,以“旅游+”为抓手,推进旅游全域化发展、全产业联动、全要素整合、全民化参与,“1+1>2”的叠加效应逐步显现。

对标一流建设精品景区

从“点”切入,以东黄山国际小镇、“美丽之冠”国际旅游城等牵动力强、辐射面广的旅游项目为载体,加速推动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9月1日,位于徽州区潜口镇、总投资高达80亿元的“美丽之冠”项目工地建设繁忙,一座综合性国际旅游城正在成长。

一个重大旅游项目落地,意味着一片旅游新高地崛起。黄山脚下,我省旅游领域投资最大项目东黄山国际小镇拉开帷幕,打造“一生之城”的功能业态,营造“国际慢城”的环境设施,塑造“多彩之城”的特色风貌。

“我市将把东黄山国际小镇打造成与加拿大班芙、瑞士茵特拉肯相媲美的独具魅力的旅游集散地,推动山上山下联动发展,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注入新活力。”市旅委负责人介绍,我市强力推进五大发展项目库旅游专项建设,今年计划投资123.77亿元,加快182个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步伐,“十三五”力争完成旅游投资超千亿。

青山绿水间,精品旅游景区交织成网,每年吸纳数千万游客。我市现有A级旅游景区46家51处,更令人期待的是,齐云山、徽州古城等57个精品景区项目和“欧洲之星”欢乐谷、丰大温泉等60个旅游新业态项目以及竹艺轩非遗传习基地、祁红文化博览园等6个旅游商品项目齐头并进,为多功能、多层次的现代旅游产业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山水成诗激活全域旅游

以“线”串联,释放全域环境整治红利,营造一路山水一路景的优美环境,加快培育融入国际大循环的旅游线路

“没想到这么美,山山水水都是风景,每个村庄每座桥都有故事,令人着迷。”9月2日,前来黄山度假的南京游客苏娜感叹说,这里风景太多,后悔没有早点来。

让整座城市成为一个宜居宜游宜业的大景区,我市编制全域旅游专项规划,设立5000万元旅游产业发展基金,与赛富基金合作设立文化旅游产业基金,组建全域旅游研究院,系统推进“旅游强县、A级景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四级全域旅游发展体系。

从黄山风景区到西递宏村,从太平湖到齐云山……每条旅游线路都是独一无二的风景廊道。我市以全域环境整治为抓手,以精品景区为基点,推进景区公路、自驾游服务、智慧旅游等9个标准化项目建设,力求城有品位、镇有特色、村有景致,让“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成为最鲜明的标识符号。

“下一步,我市将发挥高铁高速和航空航线的大交通优势,谋划旅游轻轨、通用航空等重大项目,推进景观公路、旅游专线、乡村绿道、徽州古道建设,打造1小时旅游交通圈,让游客‘快旅慢游’体验全景黄山。”市旅委负责人说。

跨界构筑旅游生态系统

拓“面”提质,推进“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等产业融合发展,发挥特色小镇、乡村旅游带动效应,做好旅游富民大文章(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8月27日晚,一场国际古典音乐会在歙县徽州古城奏响,八方游客与激昂乐曲共振,尽享旅行乐趣。

旅行不只是观光,更重要的是感受目的地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体验不一样的精彩。我市以旅游业为磁极,促进农业、生态、文化、体育、摄影等产业共生相融,打通三次产业,构筑多点支撑、跨界融合、良性互促的旅游生态系统。

我市推进“旅游+农业”,发展乡村旅游专业村近200个、农家乐专业户逾千户,1-7月份全市接待乡村旅游游客2270万人次,普通农户在家门口就能“卖风景”;推进“旅游+文化”,建成171处百佳摄影点和一批写生、研学旅行基地,徽韵、宏村阿菊、黄山映象等多台文化大戏魅力尽显;推进“旅游+休闲度假”,打响猪栏酒吧、法国家庭旅馆等“田园风光+文化村落+乡居生活”的徽州民宿品牌,温泉养生、旅居养老等休闲产品热卖……

随着“旅游+”深入推进,宏村艺术小镇、齐云山旅游小镇、西溪南文创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从概念变为现实,衍化为大旅游、大产业发展的驱动核。随着更多风景集合、产业集聚、文化集萃的特色小镇应运而生,未来的黄山灿若锦绣,令人期待。

·闫冲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