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于
是
今休宁陈霞乡境内的小珰村,古名珰溪,是个有名的古村落。旧时,这里属休宁西乡十一都。元末明初,这里出了个金瑜,其字彦瑾,面目清癯,性格豪爽,不修边幅,爱好喝酒,人称“醉乡癯仙”。他天份高,少时被人目为“奇童”,长后有着曲折的人生。
金姓是古珰溪村的著姓,始迁祖是南宋人金文藻。文藻生修和,修和因艰嗣而抚堂弟金革传代。金革为宋咸淳二年(1268)进士,做过湖南新宁县主簿,廉洁自律,旧时小珰村头有两座石坊,其中的进士坊就是为他立的。金革生应凤,应凤生南庚、南仲、南召、南周四子,南召生子观祖。金瑜为观祖之子。
金瑜的父亲金观祖,是元代教育家陈定宇先生的高弟,做过婺源州同知,母亲程氏为宋显谟阁直学士名臣黟人程迈七世孙女。元至正十年(1350),年方七岁的金瑜刚入小学,才学《论语》上十篇,便能背诵如流,而且对下十篇也句读如素习。这年夏天,元代名儒郑玉(字子美,号师山)应友人金宾旸(名震祖,南庚长子,金瑜堂伯父)之邀,避暑珰溪,听说金门有这么一个神童,很为惊奇,当即过往,一试究竟。他来到金氏门口,金瑜“方以瓦砾画砖作字”,见客人来访,赶紧起身作揖,问客从何处来,快速回家禀告祖父和父亲。郑师山先生在事后写的《赠金童子叙》短文中写道:“予取所读书试之,一如宾旸言。又能出所疑与客相问,难客即有所扣,瑜无不应如响,且闲雅自得,无童稚态。”为鼓励神童成长,郑师山回家后即致书浙东部使余廷心,余氏以古篆书“奇童”二字寄奖。
记不清那个哲人说过:“天资聪颖之人,成长道路一波三折。”金瑜就是这样。他九岁那年(元至正壬辰即1352年),先是母亲溘然离世,随即“蕲黄盗乱”发生,父亲对他说:“人生世间,惟忠孝可以立身扬名,今蕲黄盗起,黟祁骚动,是岂我理家之时乎?尔宜自立。”后来父亲便举义旗于乡里,让金瑜随从坐馆珰溪的黄子运(名枢,号后圃,五城古林人)先生受学。面对国事日非,家事萧索,金瑜一度意志消沉,以至祸福两忘,莫如酒德,日游醉乡,忘却身世。
大明开国,阴霾尽扫,四海皆春。金瑜不忘父亲教海,想奋力拼搏,做番事业,以遂初志。讵料洪武六年(1373),父亲观祖又溘然离世。为父守制期间,修撰《京兆金氏家乘》。后得徽州知府张孟善、州同歙人郑潜(字彦昭,号樗庵)举茂才,洪武十一年授广西西宾州州判,次年署太平府事,十五年左迁泉州府南安税局大使,十七年在泉州为实封本府同知邓添骐考覈受赃之事而得罪,被械送刑部,次年虽无罪释放,但从此失官。洪武三十一年六月,朱洪武皇帝闻其名,遣使刻日召见,次年正月在宁殿下召见,重新以举保官员授湖广襄阳知县,不久又改江西上犹知县。他从洪武十一年经举荐入朝为官,一波三折,迭遭坎坷,直到朱洪武皇帝离世之年(1398),仍然是个七品知县,甚至于朱洪武孙子当朝的建文一朝(1399-1402),他依然是上犹知县。朱洪武的第四个儿子朱棣发动政变,废除侄子朱允炆的明惠帝,做了永乐皇帝的第一年(1403)正月初一春节,举行了朝拜大典,金瑜以上犹知县身份入京,参加了朝拜大典,被赐宴赐宝钞,此后两年仍然是上犹知县。永乐四年,他被差往总兵成国公处办事,次年正月初十日卒于交趾,时年六十四。
金瑜在学业上是早达的,在官场上则是晚达的,不仅晚达,而且多灾多难,迭遭坎坷,为官三十年,最终也只是一个七品芝麻官。他是不得意的。这与他个性耿介豪爽,不事钻营,又好酒,大有关系。他在临终之前,作有《醉乡癯仙自序》,在叙述了自己的家世源流和人生经历后,写道:“韩子曰‘吾悲醉乡之徒不遇也’;柳子曰‘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靖节曰‘辛苦无此比,常有好容颜’;苏子曰‘相看会作老癯仙,还乡定可骑黄鹤’。皆先为言之。据事直书为叙,附于家乘以示子孙,他日或有知高山流水之音者!”他是以韩愈、柳宗元、陶渊明、苏东坡而自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