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徽州

来源:黄山日报 发布时间:2022-01-01 浏览量:11

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丁庆霞

因为喜欢韩在芬主演的黄梅戏《徽州女人》,所以对徽州的风情便有了一层先入为主的认识。然而真正游过徽州后,我才知道先前的想法有些天真。

一下火车,便被潮热的气息包围起来。汽车行驶在蜿蜒而平整的山区公路上,顿时感到南方山水的迥异。无论是去哪里游览,沿途风景总是新鲜悦目地展现在你的眼前。由于是多山丘陵地带,土地被很珍惜地划成一小片一小片,莲藕、瓜菜、水稻,多种绿色农作物都有种植,时见三五农民戴着斗笠牵着水牛在耕作。山脚下、田垄旁,灰瓦白墙的房舍轻轻点缀其间,一两棵芭蕉倚着墙沿,正如江南水墨画上的情趣一般。江南的雨确实多情,从我们来时一直下到返程,冲散了炎热的暑气,但雨时大时小,难得见天晴,雨里山地雾气氤氲,绿意更浓,怪不得南方女孩子们长得那么白,原来是被“捂”出来的吧?

歙县棠樾的牌坊群群赫赫有名,一个村庄保存着七座牌坊,举世罕见。一座座立在那里的石牌坊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不论是因何而修建,总觉得那些牌坊沉甸甸的,很压抑人。相比之下,我更欣赏西递这个徽商故里。明清时崇尚程朱理学,整个村落建设与徽商文化浑然一体,一方面以高大宏雄的宗祠、牌坊、书院宣扬封建礼教;另一方面民居建筑却规模紧凑,质朴中透着精美,富丽而不豪华,雅致的小庭院也有大讲究。亭台楼阁均是代代相传,典故不可胜数,每一处独具匠心的细节均令人百看不厌。

漫步世界文化遗产地黟县西递,纵横交错的青石板巷弄使人如同置身迷宫。如果没有导游指引,初来乍到者会迷失在这棋局般的村镇。因为时间短暂,行程安排紧凑,只参观了几处典型民居。其中清道光年间建的西园精巧别致,清幽宜人。它由三个面积不等的独立小院构成,高高墙壁上凸显圆拱型、秋叶型、八边型砌砖漏窗以及松石梅竹石漏雕窗,生动而简洁。满院的盆景山石形成一簇簇高矮错落的油绿,衬着白墙,惹人爱怜。桃李园是唯一的住宅、书馆相连的民居,是清代徽商的私塾学堂。据说该馆的私塾先生曾培育出三位举人。厅堂不大,正中一张八仙桌,两把太师椅,上悬古画和对联。左右两侧壁上是书法家黄元治的行书《醉翁亭记》漆雕隔扇,笔体秀逸,使简朴的书屋熠然生辉。

这里的民居几乎家家都可进,居民也出售各种工艺品、仿古制品。尤其女孩们喜欢的小首饰、小摆设、背包折扇之类,诱惑难以抗拒。而且老板都很和善,可以讨价还价,同行者大都满载而归,我也在一位大姐家淘得了几件可心的小玩意儿带回家送人。

归途上看见了应天齐画院,一头钻了进去。院落的青苔石小路两边,花草繁茂,树木葱茏,凉亭若隐若现,曲水流觞,树隐高阁,别有一般清幽。由于中午休息,虽未见到画展,但其景致足以让人流连。

听说徽州的古村落众多,既有共性也有个性特征,我们步履匆匆无暇一一走进去欣赏。代表着村落布局风水环境的水口,粉墙黛瓦、马头山墙的古民居建筑格式,精深的砖、木、石三雕建筑装饰艺术,典雅的瓷器字画、楹联匾额以及家具物件摆设,还有那些我们外地人根本听不懂的如同古人说话的方言……无不散发着古朴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尤其夕阳西下,临别依依,我不禁在心里暗念,有朝一日我还会再来,再来细细游览这古意浓浓的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