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绿色是黄山的根本底色,生态优势是徽州区的竞争优势。近年来,徽州区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落实环保责任、严把绿色关口、强化污染治理、拓展发展空间、强化安全保障,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区。
循环经济支撑新型工业
徽州区围绕打造环保生态园区目标,通过把牢环保关口、加快产业集聚、拓展发展空间,向“绿色”要效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
在园区发展中,该区督促企业积极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共投入环保资金达11296.5万元,建设除尘、污水处理系统、废气收集系统、危废仓库等,并在全市率先完成第一轮23户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极大改善了生态环境。在全力抓好企业源头治污的同时,该区还通过兴建综合治污设施,有效解决零散治污的“老大难”。双益环境工程有限公司长达4.5公里的污水架空管网与园区内所有企业无缝对接,日处理污水3000吨环保项目高效运行,实现了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该区严格执行环评和环保“三同时”制度,严把入园企业准入关,入园项目环评执行率达100%,防止和杜绝40多个“两高一资”项目入园。建立完善“3+1”联合监管模式,以“全覆盖、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促进了工业经济绿色健康发展。
农旅融合带旺乡村旅游
近年来,徽州区在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中植入旅游元素,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线,以打造“一村一品”为抓手,以“徽州绿道”为纽带,通过发展乡村观光、林下休闲、园中采摘、农家乐消费等旅游方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旅融合发展。
依托产业政策扶持,建立了谢裕大茶博园、祊塘莲藕基地、罗田草莓、翰山蓝莓采摘园、东山猕猴桃采摘园、澄塘玫瑰花、灵山西瓜、呈坎天籁农场、洽舍土蜂养殖、杨村香榧基地等一批农业休闲体验基地,初步建成“一村一品”“一乡多品”的绿色休闲农业旅游长廊。农旅融合、乡村旅游已撑起徽州区旅游的半壁江山。
绿色“杠杆”撬动生态富民
近年来,徽州区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深入实施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及生态补偿机制试点项目、丰乐河综合整治及水污染治理,农村垃圾、污水、厕所整治“三大革命”,不仅提升了城乡“颜值”,更让百姓尝到了生态建设的甜头。
从乡村到城市,从河道综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再到工业点源污染治理、城乡污水处理,徽州区共实施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项目41个,区、乡(镇)、行政村三级“河长制”体系全面覆盖。与此同时,该区投资5.66亿元,完成丰乐河一期、二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生态长廊绿化面积16.5万平方米,水面景观720亩,增加湿地56亩。目前,丰乐河整治三期项目已经启动,对沿河15户工业企业实施退城入园,全面关停搬迁。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丰乐河水资源环境。经过多措并举、长抓不懈的综合治理,丰乐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徽州区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100%。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强化污染防治、发展生态经济,徽州大地城乡面貌、生态环境、群众生活不断改善,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正成为普惠民生的最大福祉。
综合治理构筑和谐生态
徽州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加快构筑“新安江水质保持优良,生态环境全面提升,生态经济高效推进,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化生态文明新局面。
该区围绕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十个全覆盖、十个强力推进”,依托流域保护项目建设,努力打造生态样板先行区的核心区。在河道水环境治理方面全面建立区、乡、村三级“河长制”,加强主干流5支打捞队和12条支流打捞管理,推进丰乐河三期15户企业关停、23户居民搬迁。增殖放流鱼苗6000公斤,全流域开展禁渔护鱼行动,流域河道水环境持续改善。在农村面源污染整治方面加强7个乡镇农村保洁、垃圾运营管护日常管理。完成4家养殖场整治,16家养殖场关停。该区不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源地等自然资源管理,扎实开展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显著。目前,全区实现市级以上生态乡镇全覆盖,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生态村2个;省级生态乡镇3个、生态村16个,市级生态村27个,林木绿化率76.95%,森林覆盖率为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