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绿色发展打造生态文明黄山样板

来源:黄山日报 发布时间:2022-01-01 浏览量:10

黄山日报社严正声明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黄山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黄山日报或黄山在线”,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发挥黄山在生态、文化、绿色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景区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和可持续发展,大力实施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成功实现了保护与发展的双赢,打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黄山样板”。

严防森林火灾

守卫绿色森林

黄山风景区沟壑纵横,森林茂密,地势陡峭险峻。森林防火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森林防火始终是景区保护的首要任务。五年来,景区严格落实“三全防火”(全山、全员、全年)管理制度,创新构建了黄山特色的高山景区森林火灾防控体系。截至2016年,黄山风景区已实现连续37年无森林火灾。

森林防火关键在防,景区坚持“人防、技防”相结合,推进消防管网工程和林火自动监测系统建设,目前已有4处林火监测点,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测,减少了人力物力,提高了监测效率。投入2000多万元更新防火设施装备、建设防火基础设施。在景区外围建成6座资源保护管理站、25座防火仓库和2350亩生物防火隔离带。到今年年底,景区消防管网将实现核心景区及游道全覆盖,2套森林防火无人机系统将投入使用。

阻截松材线虫

保护松林资源

松材线虫病防控形势日益严峻,景区成立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指挥部和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领导组,组建景区松材线虫病防控专家组,加强对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应急处置工作。建立“1519”(1个监测中心站、5个监测分站、19个监测点)监测网络,定期组织春秋两季专项普查,持续开展日常监测,形成覆盖全山的监测体系。健全完善检疫检查网络,强化源头检疫管理,建成三个大门检疫检查站电子监控系统,明确“禁止一切松木及其制品调入黄山风景区”。创立检疫检查联防联控联动“三联”机制,与黄山区共同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控联防考核。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完成《黄山风景区天牛区系和松墨天牛监测技术研究及应用》,并荣获黄山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今年6月中旬,景区首次在低海拔及毗邻松林区域组织开展Smal-007生物菌剂飞防作业,并将跟踪检测评估生防菌喷洒效果,为预防松材线虫病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坚持一树一策

守护奇松安全

奇松是黄山“五绝”之首,保护好黄山奇松意义重大。景区在总结20多年古树名木保护复壮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树一策、一树一册”保护理念,对每株古树名木分别制定保护对策,实施科学化保护。

2012年,《黄山风景名胜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范》和《黄山风景名胜区古树名木复壮技术规范》两项安徽省地方标准发布实施;2013年12月,景区园林部门对黑虎松实行“专人守护”,这是继迎客松之后第二株被纳入特级护理的古树名木;2015年完成迎客松、黑虎松保护设施防雷系统升级;2016年建成迎客松专用监控及红外线入侵报警装置;2017年初,基于物联网的黄山风景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系统建成投入使用。五年来,景区多次开展古树名木专家考察活动,相继实施了迎客松、黑虎松、陪客松等62株古树名木保护复壮工作,有效促进了古树名木健康生长。

垃圾日产日清

倡导低碳旅游

黄山是著名旅游景区,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环境污染至关重要。景区坚持规划引领,《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5)》通过国家环保部环评,同时完成了生态环境保护、污水处理、环境卫生、水资源利用等专项规划。制定《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落实环保主体责任,推进网格化环境监管和污染源“双随机”监管。

近年来,景区加大环境治理,建成南、北大门游客集散中心及生态停车场,实施进山车辆统一换乘。建设垃圾收集中转系统,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分类下山”。推进节能减排,推行建筑节能,创建“绿色饭店”,全山餐饮油烟净化率100%。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和排污管网,实现污水统管、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启动核心景区有机垃圾无害化处理试点项目,着力破解景区有机垃圾无害化处置难题。建成景区生态环境监测站和生态环境自动观测站,成为全国地面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重点站。景区大气质量常年保持Ⅰ级,空气PM2.5年均值低于15微克/立方米,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强化生态合作

提升保护能力

1987年,黄山风景区首创景点“封闭轮休”制度,该项制度被写入《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并提升为安徽省地方标准,同时还被列为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五次国家报告案例。

从2012年起,景区牵头与全球环境基金组织和国际粮农组织合作实施“黄山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GEF项目,在黄山市6个保护区和5个行政村实施30余个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提升项目实施点保护能力,力争将黄山建成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范。此外,景区还与环保部南京环科所和南京林业大学合作开展了黄山生物多样性观测“大样地台站”项目建设,为黄山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目前,景区森林覆盖率达到98.29%,比2005年提高13.6个百分点,位居全国同类景区前列。

黄山风景区生态资源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果,相继荣获全球旅游目的地管理奖、全球自然保护地最佳管理绿色名录、全球百佳可持续目的地、全国低碳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等荣誉称号,成功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与可持续发展黄山对话会并发表《黄山宣言》,顺利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目前正积极申报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可持续发展黄山模式”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旅游组织宣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