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热点

悉成金融投资研究中心主任首席投资官张云虎:双碳经济的未来趋势

来源:今日热点网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量:16

双碳经济旨在通过削减碳排放量与增强碳吸收能力,实现经济与碳排放的解耦,进而推动经济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的一种发展模式。该经济模式涵盖多个层面,具体涉及能源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优化、科技创新的推进以及绿色金融的发展等。为实现双碳目标,需采取多元化措施,依托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及产业转型等途径来达成。双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转型的关键趋势,并被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框架之中。作为新兴产业,双碳经济的市场规模正迅速扩张,预示着将孕育出百万亿级的大市场,彰显了该行业的迅猛发展与市场的热烈反响。双碳经济的推进将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促使钢铁、电力等传统高碳产业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同时助力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伴随双碳经济的深入发展,将催生新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发展机遇,特别是在新能源、节能环保、绿色建筑等领域将迎来显著增长。随着碳市场的不断完善,碳交易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双碳经济的发展也伴随着诸多挑战,包括技术障碍、资金压力、政策风险等。新能源产能的过剩与市场竞争的加剧,要求企业强化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以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碳排放市场已经在逐步扩容,水泥、电解铝等高排放行业可能进一步纳入碳市场,使得碳市场覆盖的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比例继续上升。碳市场交易的活跃度也将增加,随着企业对碳排放配额的精细化管理,碳交易将成为企业日常运营的一部分。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其成本将进一步降低,效率将进一步提升。这将使得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持续增加,推动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新型储能技术氢能、智能电网等也将得到快速发展,为清洁能源的消纳和输送提供有力保障。碳市场的深化发展,碳核查和碳资产管理将成为企业日常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碳资产管理体系,对碳排放进行精细化管理,确保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碳核查机构也将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双碳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双碳经济行业的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技术创新将继续引领双碳经济行业的产业升级。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技术发展是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所在。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中需要引入先进技术。数字化转型也将为双碳经济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推动产业向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在双碳战略的推动下,不同产业和领域将加强合作和协同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链。这将推动产业向绿色低碳、高效可持续方向发展,也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双碳经济行业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技术创新将引领产业升级,碳市场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链和生态链的协同发展也将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社会的发展不能再以破坏环境的代价带来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低碳绿色发展是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所在。提出双碳目标是有巨大现实压力的。实施双碳战略存在两个基本约束条件。经济将会延续中高速并逐渐转向中低速增长的态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实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确实是一个严峻挑战。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积极引入先进的绿色生产技术,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和碳减少事业的共同发展。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的前提条件,就是在未来几十年里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还是要借助各类全新的工艺技术,在产量得到提高的背景下,排放的碳含量逐渐降低,处于符合标准范围内。将各类的创新机制引入到生产工艺中,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降低碳排放。各国利用光伏发电,光伏发电成本会缩小就成,比煤发电成本还要小。其他的可再生能源也有该优势。目前全球数字经济和新一轮产业革命方兴未艾,正蓄势待发。大国之间也在数字经济领域展开了激烈的博弈。双碳目标压力将会加速能源等高碳行业的数字化发展进程,从而推动低碳经济与数字经济之间的相互促进和良性互动发展。在推进低碳或零碳+较高增长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碳市场建设仍处于初期阶段,在法律支持、长期规划、市场功能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需要明确的法律条文来对具体部门的工作职责进行约定,如此才可以确保履约和有效开展碳配额质押等融资活动。我国还没有专门法律对碳配额法律属性做出明晰界定,导致和谈排放相关的交易纠纷在实际的处理中缺少法律参考,限制了碳资产在提升资金流动与配置效率中的作用。缺乏统一的法律和制度安排,阻碍了全国碳市场和地方碳市场的协调发展。企业对于未来配额分配的方案不能进行预估做出标准方案,从而出现了很少企业为了完成合同约定而进行交易,这对于低碳市场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长时间缺少定价机制,造成企业的发展无法正确引导,阻碍了社会低碳转型和控排企业的减排进程。市场活跃度和流动性不足,不能提供排碳成本、激励措施等,从而造成企业对于低碳投资效益无法预估。市场参与门槛高,不利于提升市场流动性和发挥价格发现与传导作用,限制了碳市场的低成本促减排功能的实现。

碳市场的健康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以问题为导向,研究和试点先行,稳妥推进相关改革和创新。推动碳市场法律法规的完善,将碳排放管理条例进行明确,为全国各地碳市场的发展奠定法律基础。加快推出提升碳市场功能的政策举措。建议有关部门在交易品种、交易主体和交易方式等方面开展研究,并对碳期货、碳期权等金融衍生品交易与监管开展研究,优化减排方法与审批机制。在交易主体扩大方面,针对即将纳入的七大行业,开展排放数据收集、排放过程调研和分配方法研究等技术性准备工作,加强对纳入企业人员的培训。逐步允许金融机构进入碳市场,适时推出有偿拍卖分配方式。继续推进地方碳市场的改革创新。地方碳市场要在覆盖行业、企业纳入门槛、配额分配方式、交易主体、交易品种、数据质量控制、监管制度等方面进一步探索,为全国碳市场发展提供更多经验借鉴。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实现双碳目标和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碳排放主要是以生产领域为主,进而带动消费领域的碳排放,生产和消费呈现高度正相关性。控制碳排放促进经济发展,短期可以通过控制消费领域的碳排放,增加生产领域的碳排放来获得发展优先权。

经济发展并不必然带来环境破坏。在环境友好的情况下,经济也可以保持正常增长,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努力提高发展质量,把以碳排放的总量控制为核心的双碳目标作为我们追求的目标。要探索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促进地区碳排放交易等方式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长远看,碳中和与经济发展兼具是最佳目标组合。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提升的同时,城镇化步伐增快。城市发展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为人们提供安全、便捷、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因此城市发展有了更高层面的标准。所以在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抓数量的同时,还要注重质量,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的幸福感提高,换言之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关注生态、安全等方面。正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仍然是主要工作,加之能源结构偏碳,实现双碳目标任务依然艰巨。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有完善的基础条件,强大的人才、技术支持,在绿色创新能力方面有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在绿色标准体系的构建上比较健全,跨区域沟通协调体系比较顺畅,而我国在某些方面仍然比较薄弱。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还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在一些地区传统经济比重仍然较高,很大程度上拉动了碳排放量的增加。也要考虑经济发展的阶段和技术水平等综合因素。人口数量也会影响到能源需求量,进而影响能源消费量。

在环境和资源的双约束下,规制政策具有规制效应。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碳排放政策和建立相应的环境规制,帮助企业降低能耗,促进环保。环境规制应该包括三大类:对传统企业的环境规制,防止高污染及其形成的污染效应;对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或者嫁接改造的环境规制,引导企业或产业转型升级;对新兴低碳化和绿色企业的规制,主要是引导和示范效应建设。城市发展与城市碳排放之间有着复杂关系,要因地制宜制定碳排放政策,做好环境规制与引导。一个有竞争力的城市,不光有健全的产业、发达的商业、有吸引力的社会环境和服务,还有自我迭代和自我修复能力,促进城市低碳化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前进路径。推进低碳化是逐步进行的,不可一蹴而就。当务之急是确定碳减排标准,实施碳减排行动战略,对碳排放实施总量控制,加强碳排放检测,逐步减少碳排放的强度和频次,形成符合城市实际又符合国际标准的、世界先进或适度超前的碳排放行动。要积极采取碳减排措施,推行低碳生产模式和低碳生活模式。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继续发挥工业企业的乘数带动效应,新兴工业和新兴产业会不断融合发展,高端制造业、新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等会不断提高城市的品质。不同城市实施不同的规制办法,同个城市不同区域也可以实施差别化的规制办法。在环境规制差异的背景下,不同的碳减排作用会有所不同,环境规制水平的提升对于碳减排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要有明确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促进低碳和绿色产业发展。还要实施环保责任制,避免高污染企业进入,实行谁批准谁负责。碳排放交易是一个可交易的配额制度,富裕地区可以向落后地区购买一定的碳排放权,双方在一定程度上交换环境权和发展权,充分利用资源,有利于盘活地区经济。

对于双碳目标的推广实施,一方面是应对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另外一方面是可持续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求。在全球共同致力于气候治理的征程中,将坚定不移地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以实际行动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构建贡献力量。展望未来,在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下,一个更加清洁、绿色、可持续的美好未来必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