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春:以产业思维推进马鞍山产业升级突破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2-29 浏览量:20

来源: 马鞍山日报

马鞍山市确定2020年主题为“产业升级突破年”,着重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马鞍山市“产业升级突破年”活动实施方案》具体给出18项举措和4个保障机制。由此可见,产业升级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用产业思维推进产业升级突破。

一、 以产业发展思维把握产业升级突破方向

把握技术变革大趋势,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新一轮科技革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系统化突破性发展态势,激发了各类新科技相互支撑、多点开花的链式变革,颠覆性创新层出不穷,颠覆性技术不断成熟,并迅速渗透扩散。产业变革的爆发点是新技术催生的新产业,新产业发展壮大加速改变着产业结构。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密切跟踪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谋划嵌入产业链,做大产业基地。

聚焦国家战略,谋划产业新布局。基于国家新基建计划推出,重点要关注5G基建、工业互联网、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领域。结合马鞍山现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重点要做大半导体、通讯通信、智能制造、新能源及汽车等产业。

新技术赋能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传统制造业要对疫情之后的影响做较长期准备,要更加务实地推动智能制造,加快部署一些柔性制造板块。对钢铁、化工、建材等产业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提升,通过“研磨”技术、“嫁接”智能,以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升级,重新焕发生命力。完善马鞍山市传统优势产业链地图,围绕补链、扩链、强链,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使传统产业“老树开新花”。

二、 以产业全局思维夯实产业基础高级化

多措并举推进产业基础能力建设。产业基础能力是指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基础的能力,涵盖产业配套、基础设施、质量标准、政策环境、人才队伍等多要素,是产业发展的根本支撑条件和动力之源,直接决定了产业链水平的高低。产业升级突破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能力。产业基础能力涉及产业发展全过程,产业基础能力提升需要同时推进,否则存在“木桶效应”,需要以产业全局思维夯实产业基础高级化。

内外合作夯实产业基础能力。一个地区要素难以支撑产业基础高级化,需要整合利用地区外资源。共建合作产业园区是借用外力夯实产业基础能力最有效路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长三角一体化安徽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应将与先发地区开展园区合作共建作为一个重要抓手,推动产业跨区域转移和生产要素双向流动。通过股份合作、产业招商、托管、总部基地、缔结友好城市等模式与长三角发达地区园区合作设立飞地经济园区,主动争取与国外产业发达城市建立友城合作关系,通过部署在国外建立招商网络、派驻招商人员、聘用商务代表等方式,开展境外联络、咨询、服务,深耕当地产业合作机会,谋划国际合作园区建设突破。

三、 以产业协同思维提升产业链现代化

产业链现代化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强大的创新能力、高端的引领能力、坚实的基础能力、良好的协同能力、较强产业链控制力和治理能力、较高的盈利能力、完善的要素支撑能力和可持续的绿色发展能力。可见,产业升级突破不在于产业多少,不在于招商引资数量,在于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服务链“五链”深度融合,构建协同创新生态体系。

围绕产业链条布局创新链,提升科技赋能产业水平。围绕重点产业布局,剖析产业链关键技术,编制产业链全景图、产业链上重点企业及配套企业图。聚焦破解产业技术瓶颈,组织开展科技攻关、协同创新,部署创新链,承接产业转移,补齐产业链,促进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形成巨大的产业吸附性。集中力量引进和培养重点产业领域的领军人才、培养技师后备人才。立足“产业链”部署“人才链”,不仅提高了引才的成功率,也能放大人才的聚合效应,形成巨大的产业吸附性。推动新兴产业企业家到普通高校担任产业教授,深度参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各个环节,搭建产业界对接教育界、创业价值对接创新价值的高端平台。

根据“需求链”构建“政策链”,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深化科技计划项目改革,推进财政性资金由无偿拨款模式向政府引导基金和股权投资模式转变,科技项目支持方式由直接资助向“后补助”“后奖励”及间接投入等方式转变,最大范围支持企业开展研发活动。

立足创新链完善服务链,大力建设专业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资金补助、无偿资助、绩效奖励等方式支持公共科技服务发展。以政府引导资金为基础,加快引入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民间资本建设科技项目投资基金,运用市场化、金融化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