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侠: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1-27 浏览量:20

来源:上海经济研究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文明牵动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阐明了新时期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贯彻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历史担当,体现了推进生态文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下,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是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

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归宿

我国经济社会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丰硕的发展成就和文明成果,也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尤其是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资源枯竭问题突出。以往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外延式、粗放式增长方式,片面地强调对自然的征服、改造,造成了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和生态环境的永久性破坏,不仅直接影响到当代人的环境质量和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直接威胁到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这要求我们反思发展方式,重视生态环境,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科学的自然观、绿色的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①“人在肉体上只有靠这些自然产品才能生活,不管这些产品是以食物、燃料、衣着的形式还是以住房等的形式表现出来。”②这表明,自然是先于人而存在的,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受自然的制约,必须依赖自然界才能生存,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前提和基础。马克思指出:“人们通过实践创造客观世界,即改造和再生产自然界。”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但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无限制地向自然界索取,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必须建立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之上。恩格斯(1995)指出:“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在《资本论》中,马克思(1975)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其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激化资本逐利性,对自然界的无限制开发和索取资源、能源,并将大量废弃物不加处理地任意排放到自然界,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生态平衡的巨大破坏,表现出来的是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异化。在社会主义国家,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会出现同样的环境污染问题,这是因为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这与资本主义国家人与自然的异化关系是有本质区别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生态、环境与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正是要对这一倾向进行纠正、纠偏。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态文明的核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国家战略的主要内容,将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部分,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和做法,绝不能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要坚定推进绿色发展,推动自然资本大量增值,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生态文明建设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是各项建设的基础和支撑。在高质量发展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更加需要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更加离不开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⑦,以及倡导尊重自然、绿色环保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早在浙江任省委书记时就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习近平,2007),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生态文明建设也是推进社会民生建设的重要途径。正是在以上相关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基础上,习近平

①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4-375,

②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5,

③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06-108,

④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33.

⑤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40.

⑥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170,

⑦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53.

总书记深刻地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①这就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看待、来建设,是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纲领性指导。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纲领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在他长期地方执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习近平在正定任职时期提出:“农业经济早已超出自为一体的范围,只有在生态系统协调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获得稳定而迅速的发展。”②;在宁德时期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在福建时期治理长汀水土流失,推进生态省建设;在浙江时期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上海时期坚持绿色生态为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总的看来,习近平在地方执政时期形成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他就任中国共产党总书记后倡导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其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文明的新观点、新论断,开创了一系列改革性、前瞻性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逐渐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体系,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针对我国生态、资源和环境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五位一体”国家总体战略的贯彻和发展,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纲领。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③等生态文明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的辩证自然观,还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红线的观念一定要牢固树立起来。……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④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绿色发展观,将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纳入生产力范畴,提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⑤的观点,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注入了时代内涵,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⑥论断,科学诠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绿色发展观和生态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的“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⑦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权益观的继承和发展。《资本论》描绘的共产主义社会中实现了“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1975)。生态权益与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和社会权益一样,是人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权益,构成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让人民享受到更多的绿色福祉,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①开创美丽中国建设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8-05-21(01).

②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河北省委省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在正定的形成与实践[N].人民日报,2018-01-18(01).

③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167+169+173.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99.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2.

⑥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169-170

⑦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170.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和规律性的认识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根本性、转折性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写入**、写入宪法,完善了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制度体系,出台了多项生态文明和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等,对生态文明事业进行了顶层设计。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深入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逐步推进。在美丽中国建设的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不断推进;中国也正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历史性贡献。

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体框架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明确“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①等任务和要求,涵盖丰富、系统完整。制度的系统性、完备性是治理现代化实现程度的重要体现。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重点从体制机制向制度体系、向治理现代化转变,这是党中央对新时期发展环境变化进行深入研判下的顶层部署。《决定》既是基于我国生态、资源和环境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贯彻落实“五位一体”国家战略这三方面的理论创新,也是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

《决定》要求,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②应进一步加强我国在生态补偿、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弥补重点领域的法律空白。《决定》强调加强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这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决定》要求,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③自然资源除了具有显而易见的经济价值外,还有极其重要的多功能价值,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及其稀缺性,重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生态资源是一种公共产品,会导致市场失灵,需要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提供制度支撑。应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高度重视和合理补偿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发展生态价值市场体系,促进生态资源资本化和生态价值市场化,最大限度地实现生态价值。

《决定》要求,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各种事物相互作用的整体,也是各种作用过程的**体。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我们必须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按照生态系统的规律性,从整体性、系统性角度来寻求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生态治理之路。

①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01),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99.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3.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7.

《决定》要求,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和制度创新,已经组织开展了第二轮。生态文明制度的严明程度、涉及领域和执行力度都在不断加大。应进一步推动区域资源整体开发和管理框架、生态治理协商机制、生态治理组织架构体系和生态补偿制度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①

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为行动指南,继续强化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不断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开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局面,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07.

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552+649.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2—13+99—100.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167—170.

5.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53.

6.开创美丽中国建设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8—05—21(01).

7.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河北省委省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在正定的形成与实践[N],人民日报,2018—01—18(01).

8.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01).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