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侠:地区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上)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5-26 浏览量:19

来源:江淮论坛

【摘 要地区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产业的竞争力带动力创新驱动力和绿色性并依据产业集聚比较优势和新经济增长点等不同起点及不同路径形成地区特点鲜明的竞争优势本文以安徽为欠发达地区代表通过其与长三角沿海地区的主导产业发展数据比较进一步探讨不同经济水平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差距所在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5030054006

DOI:10.16064/j.cnki.cn34-1003/g0.2015.03.006

依靠主导产业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主导力量和主导方向的发展战略在仍以工业规模扩张为发展主旋律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是加快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水平提升问题是主导产业确定的依据是否科学基础是否扎实产业关联是否合理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产业核心竞争力能否形成及其作用程度

地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路径和特点

地区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产业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发展带动力创新驱动力和可持续发展力这些要素是在主导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积聚并以其不同的特点表现出来

) 地区主导产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路径分析

从西方国家和发达地区的发展经历看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种路径

1.以产业集聚为起点的发展过程

以产业集聚为起点的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路径可以表现为马歇尔最早发现外部规模经济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密切关系他把产业规模扩大所引起的量的增加和技术信息传播看作产业集群的一种现象[1]其后从外部经济对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影响分析出发克鲁格曼把劳动市场共享专业性附属行业的创造和技术外溢Technology Spillover解释为马歇尔关于产业集群理论的三个关键因素[2]产业集群所具有的企业近距离频繁交易带来的低物流成本交易规则默认及机会主义难以实现等特点使规模化生产概念完全与大而全的企业模式脱节促进了市场分工细化市场分工细化一方面使产业配套生产能力不断完善另一方面竞争加剧强化了优胜劣汰机制迫使企业加大创新力度其结果是促进产业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

王可侠1.png

2.以比较优势为起点的发展过程

19 世纪初, 大卫·李嘉图从国家的资源配置效率分析入手提出比较优势理论[3]William C. Bogner & Howard Thomas1992则通过对制药行业的分析研究, 发现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因此企业应根据环境的需要不断提升核心产品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4]国内也有学者从区域产业的比较优势出发考察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认为产业从具备比较优势到最终形成核心竞争力, 要经历一个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创新能力培养和产业整体支撑体系构建[5]按照这一思路我们把产业从比较优势到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划分为以下阶段

1比较优势形成阶段比较优势一是来源于产业在人才技术和市场的长期积累二是来源于外部环境赋予包括自然资源生态和政策环境等不论何种原因形成的比较优势都能获得超额利润它可为产业加快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2创新能力增强阶段英国著名管理学者Prahalad & Hamel1990最早提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积累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地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能力正是这种核心竞争力使得一个企业具有有价值其他企业难以模仿的优势竞争能力[6]其后巴顿Barton1992从知识观的角度出发考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认为学习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所拥有的独一无二能提供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包括组织成员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识基础组织的技术系统管理系统和价值观系统四个维度[7]学习和创新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重要环节并使产业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进一步集聚人才和技术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而靠外部环境赋予比较优势的产业通常起点较低如一些资源深加工项目)。这类产业虽然能一定时间或一定程度拥有比较优势但是由于人才技术集聚和创新能力培育过程缓慢及艰难难以培育核心竞争力

3产业规模扩大阶段产业的各种优势最终会表现在规模扩大和市场占有程度上Gustavsson1999) 19891991 OECD 12个国家的技术资源禀赋要素价格和规模经济四要素与产业国际竞争力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资源禀赋要素价格和规模经济会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规模经济在增强企业内部R&D 研发水平, 提高企业对外开放有效利用全球溢出效应和投资引进先进技术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8]值得注意的是创新实力带来的产业规模扩大是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而停留在原有水平和层次上的产业规模扩张可能因产能过剩或政策限制等因素而使比较优势不再

4产业体系完善阶段产业的良性发展有利于在内部构筑完整的运转体系, 在外部树立良好的市场影响力首先是专业化生产体系加强产业链条更加完整; 其次是产品的品牌效应逐步体现增强了产业的竞争优势最后是地区产业的整体形象被市场广为接受, 消费者把产品与地区紧密相连,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不言而喻了。

3.以新经济增长点为起点的发展过程

由新经济增长点发展起来的产业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它又是某种优势产业或优质产品发展到一定程度蜕变而来, 因此有一定的市场必然性。如作为安徽新经济增长点的电子信息产业,就是由家电这一优势产业发展而来。合肥、芜湖和滁州三市“三足鼎立”的家电生产基地形成后,产业配套体系和城市服务功能日趋完善,产业水平升级催生了新兴的电子信息产业。2013 年,安徽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2.5 个百分点。在该产业增加值中,合肥、芜湖和滁州三市就占六成;特别是合肥市,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值规模达到826.6 亿元, 同比增长34.8%[9]

因此, 产生于优势产业的新经济增长点产业,一般都具有天生的比较优势。从比较优势到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其过程可参照上述四个阶段。

(二)地区主导产业特点及其对核心竞争力影响

地区主导产业的特点由本地区影响产业发展的多种因素**而成,其中地区的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起决定作用。

资源禀赋,是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态长期发展的积累回馈。不同的资源积累,回馈在主导产业发展上表现为不同特点。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或正在转向依靠人力资源为主的发展战略。从服务业发展看,2013 年比2012 年, 上海第三产业比重增加2.2 个百分点,为62.2%;浙江增加个百分点,为46.1%;江苏增加1.2 个百分点44.7%安徽仅增加0.4 个百分点33.1%进一步比较2013 年各地软件服务业收入情况江苏是3576 亿元浙江是1346亿元上海是1670 亿元安徽仅为49 亿元[10]1由此可见越是依赖人力资源发展的产业在资源禀赋不同的地区发展差距越明显并且越不发达地区其主导产业中的自然资源份额越大

经济水平通常是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水平升级的基础和结果它对主导产业确立和划分的影响一是表现在产业层次上即产业结构优化和水平升级的程度越高, 主导产业的层次越高二是表现在行业细化程度上经济水平低的地区由于产业规模小总量低在主导产业选择上行业划分范围较大往往会把相关产业统统归为一个主导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在我国中西部一些地区, 可能是已经细分且层次较高的主导产业而在沿海一些地区电子与信息可能是两个完全独立的主导产业市场进一步细分还会使电子产业进一步分化为集成电子机械电子汽车电子等独立产业, 信息产业也会分化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电子商务云计算等多个独立产业市场细分的结果将使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领域分离出来进入现代服务业领域

主导产业的不同特点对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同的资源禀赋可能会带来不同的产业层次但不同层次的产业也可能以同样的成本竞争优势有效地占领不同市场同样主导产业的行业划分范围较宽虽然不利于产业向高端发展难以走向市场前沿却有利于吸收各种投资扩大规模也可以成为产业快速占领市场的有效途径

二、地区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比较

同样的主导产业在经济水平不同地区的竞争力强弱和市场作用范围有所不同我们以长三角地区数据为样本通过以下几组有代表性的主导产业数据比较探讨地区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差距所在

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比较

如果把电子信息划分为制造业与服务业两个不同领域, 从安徽与长三角沿海省市比较看经济水平不同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在两个领域的表现也截然不同

1.在电子信息制造业领域欠发达地区呈发展上升态势

电子信息和家用电器是安徽排在第一位的主导产业。“十二五以来安徽家电产业受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的双重挤压发展速度放缓但是, 在省内家电产业基地的辐射影响带动下通过芯片显示屏电机等配套产业集聚和对沿海电子制造业产业转移的承接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速度很快见图1)。整个十一五期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8.8%2011年的增长竟达到94.7%2013 安徽家电产业增长较快的家用电冰箱和家用洗衣机分别增长14.8%13.2%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则高达38.9%, 高出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5 个百分点

王可侠2.png

在发展质量上如表所示安徽电子信息和家用电器产业的高技术产业增加值, 2009年的66 亿多元猛增到2013 年的693 亿多元说明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引领作用也在相应增强从表可见尽管安徽软件企业数量远远低于江浙沪地区但是前者惊人的速度有望在短时间内缩小与后者的产业发展差距

王可侠3.png

王可侠4.png

与安徽相比2013 年江浙沪在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速明显放缓同样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上海同比增长-3.6%比规模以上工业低7.7 个百分点江苏增长5.1%浙江在集成电路电子元件和微型电子计算机领域平均增长为-11.8%2)。从电子信息产品的出口增速看上海为-1.7%江苏为-0.5%浙江为4.5%而安徽则高达53.1%发达地区在电子信息制造领域的发展放缓为欠发达地区在这一领域发展提供了机遇使后者可以在此市场逐步凝聚核心竞争力

 

2.在电子信息服务业领域欠发达地区呈明显落后态势

电子信息服务业主要包括电子商务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产业目前在沿海发达地区这些产业已经或正在形成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产业如上海作为国内电子信息服务业发展最快的地区, 近几年电子信息服务业连年实现近20%的增长, 已呈现出多个竞争力较强的独立产业2013 上海电子商务交易额达万多亿元同比增长35.1%物联网产值达千亿元成立了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 正在打造亚太云计算中心”。浙江和江苏的发展也很快2013 年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分别达到万亿级和千亿级同时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领域两地也正在形成快速集聚发展的态势[11]

而安徽的电子信息服务业虽然在某些领域有发展雏形呈现但是能成为独立产业的几乎没有因此也没有可与发达地区比较的数据和发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