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思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7-19 浏览量:18

来源: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高度, 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作出了全面部署。这对于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和战略性的指导意义。现结合实际, 就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问题,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大势所趋

在生产力体系中, 文化也是生产力。马克思早在《资本论》手稿中就指出, 人类生产劳动的社会分工, 首先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这种分工造就了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产领域的分离。在物质生产中创造物质产品的能力, 形成了物质生产力;在精神生产中创造精神产品的能力, 形成了精神生产力, 也就是文化生产力。文化生产力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当今世界,文化生产力已日益走到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前台,成为影响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因此, 我们必须大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是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的需要。应当看到, 文化事业发展越快, 文化产业做得越大, 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就越大。当前, 在国际上, 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 随着文化市场准入的放宽, 我们面临着西方文化产品的大量输入、文化资本的急剧扩张和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文化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如何, 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情况如何, 已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 而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在国内, 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 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进一步增强。虽然意识形态领域主流是积极健康的, 但噪音、杂音也时有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来增强文化的竞争力和控制力, 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要。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加快,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消费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 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已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而目前我们所能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 还是在品种和结构上, 都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据省委宣传部2003 年抽样调查, 有60%的人感到文化消费没有得到满足。从合肥的文化消费来看, 2003 年, 我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7785 元, 恩格尔系数为42 .7 , 娱乐文教等文化服务性消费支出为823.68元, 占总消费支出的13.2 %。根据《合肥市千亿规划》, 到2010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14270 元, 文化消费必将进入一个新的高速增长期。要解决好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供需矛盾, 就必须要大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需要。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中,文化生产力正以各种方式充分体现在社会生产过程中, 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一些发达国家, 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以2002 年为例, 美国GDP 总值为9 万多亿美元, 文化产业约占20%;日本的文化娱乐业经营收入已超过汽车工业收入;全球十大传媒集团的最后一位, 资产规模都在200 亿美元左右, 最大的时代华纳和美国在线合并后资产规模达3500亿美元。由于文化产业具有的低能耗、无污染等特点, 它所凭借的文化资源能够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增值。因而,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已经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选择。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是合肥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需要。不久前召开的市委八届八次全会, 明确提出合肥“要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在中部地区奋力率先崛起” 。“两个率先” 目标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 一方面, 需要先进文化释放出强大的精神凝聚力和思想感召力, 来激励和引导全市人民投身于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另一方面, 更需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发挥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协调发展。

今天, 我们讲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已不是要不要的问题, 而是如何去落实的问题。

二、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找准比较优势

目前, 我市文化生产力发展的总体态势是积极健康、稳步前进的。多年来, 市委、市政府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 对文化的投入逐年加大, 公益性文化事业健康繁荣, 文化体制改革迈出探索步伐, 经营性文化产业在起步较晚的情况下发展较快, 出现了像源泉徽文化博物馆、安美艺术馆等一批初具规模的民营文化企业。

但是, 我们与中央的要求、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一是缺乏文化发展战略规划和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二是文化领域的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改革, 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管办不分没有根本改变, 市场监管比较乏力, 基层公共服务贫乏。三是文化产业规模小、实力弱、竞争力不强, 文化产业链条的拓展和延伸不够,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文化产品科技含量偏低, 品种单一。四是基础比较薄弱, 由于投入渠道单一, 多元投入机制没有形成, 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求。五是文化人才和文化中介机构缺乏, 尤其是懂文化、懂市场、懂经营的文化经营管理人才更加奇缺。六是周边的上海、南京、长沙、武汉等省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对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市场的扩张, 构成了挤压态势。

在看到问题的同时, 更要看到自己的长处, 要有忧患意识, 更要增强奋力崛起的信心。自2002年以来, 我市先后就文化建设问题, 多次进行专题调研, 感到合肥在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方面,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 比较优势较为明显。一是科教优势。我市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 现有高等院校、普通中专近百所, 各类科研机构200 多个, 在校大中专学生26 万多人, 各类科技人员23 万多人。2002 年, 高新技术产业对GDP 贡献率位居全国第7 位。这一切, 既对文化产品的生产提供了科技优势, 又对文化产品的消费提供了广阔市场。二是区位优势。合肥是安徽的省会, 承东启西, 连南贯北, 在开发以合肥为中心的文化旅游方面, 在移植和提炼安徽的文化品牌方面, 在接受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辐射和文化资本转移等方面, 都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三是资源优势。合肥是一座有着2000 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 历史文化资源厚重。现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8 个, 1000 多处文物普查登记点, 3771 件馆藏文物。合理地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历史文化资源, 对开拓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空间, 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四是品牌优势。以逍遥津和教弩台为代表的三国古战场系列, 以包公墓园为代表的包公文化系列, 以李鸿章和刘铭传等为代表的晚清名人系列, 是合肥的历史文化品牌。以风靡江淮地区的庐剧为代表的地方戏, 构成了合肥的特色文化品牌。以合肥有线宽带网络公司为代表的新兴传媒产业, 创下了国内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成功合资的范例。以安美置业投资发展集团、源泉徽文化博物馆为代表的民营企业, 标志着我市民营文化企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形势, 我们要立足实际, 扬长避短, 因地制宜, 在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实践中, 应注意把握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第一, 起点要高。从制定发展规划, 到布局产业形态, 都要高起点、大手笔。要积极推进科技与文化结合,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拉长文化产业链条, 培育一批具有科技优势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要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 做大做强报业、广电、体育、旅游等有一定实力的文化产业, 充分发挥国有文化实体的骨干作用。因为, 相对于发达地区文化生产力发展的强劲势头, 我们已经滞后了。只有坚持高起点、高标准, 我们才能迎头赶上, 不被淘汰。

第二, 眼界要宽。要破除行业垄断、部门垄断的狭隘观念, 整合好合肥的文化资源, 盘活存量资产, 扩大增量资产, 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要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 , 利用好安徽的文化资源,打造出包括黄梅戏在内的一批文化品牌, 提升合肥的文化竞争力。要发挥合肥区位优势, 积极承接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的辐射和文化资本的梯度转移。要放宽文化市场准入门槛, 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 对民营文化企业要放手发展、鼓励发展、引导发展。

第三, 力度要大。要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 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导, 积极拓宽投入渠道, 逐步建立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内资与外资相结合的多元化文化投融资机制。要加大文化企事业单位走向市场的推进力度, 坚持分类指导、稳步推进, 该由市场调节的, 看准一个, 改革一个, 坚定不移地往下推。同时, 要加大文化单位内部改革力度, 积极推进“三项制度”改革, 建立效益考评机制, 激发内部活力。

三、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实实在在地干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目前已经进入到操作层面。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省市委的部署, 实实在在地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1、要创新思想观念。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首先必须从思想上突破。要破除计划经济条件下单纯靠政府投入和政策保护的思想, 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一手抓事业一手抓产业的新的文化发展观;要破除面向市场会导致意识形态领域失控的思想, 树立抓市场份额、扩大覆盖面就是占领思想文化阵地的观念;要破除就文化论文化, 文化部门是非生产单位的思想, 树立文化经济一体化的观念;要破除消极等待、左顾右盼的思想, 树立抢占先机、奋发有为的观念。

2、要制定规范政策。抓住编制十一五规划”这个契机, 抓紧研究制定《合肥市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合肥市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相关配套文件, 明确我市文化的发展战略、发展重点、推进步骤和产业布局等。按照中央和省市有关政策规定, 抓紧制定《合肥市加快文化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 为加快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3、要狠抓工作落实。今年, 省委已把合肥等四个城市确定为全省改革的试点城市。我们要以此为契机, 抓好工作落实。一要成立合肥市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文化体制改革的通盘谋划、统筹安排和协调推进。二要抓好文化企事业单位的改革试点。认真制定方案, 精心组织试点, 力求从点上突破、在面上推开。三要完善文化管理机制。逐步组建统一的文化市场管理机构, 改变文化市场部门分割、多头管理、多头执法的状况;逐步建立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机制, 确保国有文化资产的保值增值;逐步改进文化活动的组织承办机制, 实行重大项目、重大活动公开招标制。四要不拘一格地培养和引进文化人才。研究制定文化人才资源开发规划, 以引进和培养文化经营人才、文化名人为重点, 吸引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家、文化经纪人、文化企业家来肥创业;引导和鼓励文化企业与高校联合, 抓好各类文化专门人才的培养。五要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便民利民, 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 加快基层基础性公益文化设施建设,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