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新时代幸福社区建设 打造基层治理创新样板

来源:上海农村经济2022.9 发布时间:2022-10-26 浏览量:21

青浦区委幸福社区建设专项推进办公室


近年来,青浦区立足辖区农村面积大、公共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等工作实际,紧扣社区这一联系群众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组织群众最有效的基本单元,积极开展新时代幸福社区建设创新实践。通过建强“社区中心·党群服务站”和“幸福云”智慧社区全景应用系统两大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治理平台,夯实农村社区基层党建和治理基础,走出了一条“平台聚力、资源聚合、发展聚势”的乡村治理现代化新路径。


一、基本情况


青浦区地处上海市西部,是全市16个区中唯一与江苏、浙江接壤的行政区,辖区总面积676平方公里,下辖3个街道、8个镇,184个村委会。近年来,随着进博会、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城市化、新城建设进程的加快,青浦推动“一城两翼”战略布局进入新阶段。加快构建与现代化枢纽门户和新时代幸福青浦奋斗目标相匹配,与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相适应的乡村治理模式,显得尤为迫切。

2020年,根据中央、市委的统一部署及最新要求,青浦区在充分总结“一站两中心”和“三网融合”工作成效基础上,出台了《关于高质量建设新时代青浦幸福社区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见》,首次提出建设“新时代幸福社区”的战略构想。立足城乡社区发展实际,明确了“1、1、2、6”的核心工作内容(“1”,即一个核心理念,就是要“把社区建设成为‘安全、和谐、美丽’的幸福家园和温暖港湾”;“1”,即一个核心战略,就是要“提升党组织领导能力和水平”;“2”,即建设“社区中心”和“幸福云”两大线上线下融合的治理平台;“6”,即积极推动社区治理“六化”,也就是社区服务精准化共享化、社区管理精细化规范化、社区发展精致化现代化),以实现幸福社区“四化”改革目标为牵引,打造独具特色的基层治理青浦品牌。目前,首批20家(含村10家)社区中心建设试点已于2021年年底通过验收并实施常态化运行,第二批及后续点位正稳步建设推进中。“幸福云”智慧社区全景应用系统已实现两镇一街道全域推广,即将面向全区村居、群众开放使用。


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快推进社区运转模式“去行政化”

打破传统社区行政办公空间格局,按照“物理分散、逻辑集中”的原则,在“社区中心”建立前台、中台、后台运转模式,合理安排区域布局。将综合业务受理、班子协调指挥、公共服务供给等功能高效集成,为村民打造一个一站式、集成化的“家门口会客厅”。建立包含党的建设、宣传文化、综合服务、平安管理、经济发展、农村建设、物业治理、矛盾调解在内的“8+X”岗位设置,明确综合服务、资源下沉、活动策划、产业发展、集中考核、管理协调在内的“6+X”工作机制,推动村“两委”班子积极转变以往重管理、轻服务、少发展的工作理念,团结带领更多基层骨干、社区达人、乡贤能人投身乡村治理。同时,积极推动村干部走村入户,主动走到群众中间,察民情、听民声、知民意、解民忧,推动社区工作方式从“坐堂候诊”向“上门问诊”转变。比如,练塘镇东庄社区中心布局了“中心服务区”(包含公共客厅、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友邻中心等)、“综合服务区”(包含健康驿站、为农服务供销站、日照中心、农村集市、村民大礼堂等)以及“文化服务区”(包含百姓戏台、茶室、农家书屋等)三大区域,培育打造了多元主体协商共治的“幸福六汇”特色品牌,推动独具地方特色的历史资源、文化资源、产业资源等与乡村社区融合发展。


二是加快推进社区服务功能“高集成化”

以社区中心为承接载体,青浦系统梳理了政务服务、基本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等服务资源,推动8大类350余个功能事项向基层集中,4大类31项区级资源下沉至居村一线。基于村庄人口结构和需求差异,因地制宜地整合老人就餐、日间照料、看病配药、医疗保健、文化休闲、助农服务等各类服务项目,强化社区空间综合利用和服务功能叠加集成。比如,重固镇章堰社区中心立足差异化的服务定位,打造了幸福社区A、B两区。A区项目位于山周公路以西,建筑面积1098平方米,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设置了幸福餐厅、卫生室、日间照料中心、百姓戏台等公共服务设施。依托对各类区镇部门下沉资源、“幸福合伙人”供给资源等的统筹调配,满足好社区内老章堰人的社区生活需求。B区则布点在核心区老街,设置了幸福大学、漂浮院、创客中心等功能区块,为老街内的游客、创客、白领提供共享办公、旅游咨询、公共休憩等服务,凝聚起幸福社区的共同愿景。


三是加快推进社区生活方式“泛智能化”

立足上海市“两网一云”的建设优势,开发符合基层实战要求的“幸福云”智慧社区全景应用系统,通过完善“社区治理主题数据库”和“全要素管理”“全自动办公”“全民化共治”“全景式服务”“全聚合一网统管”的“1+5”功能架构,加快助推青浦“治理+生活”数字化转型进程。积极推动智能化设备和智慧场景在社区“多点开花”,推进震坤行智慧工具箱、“一网通办”24小时自助机、慈善幸福购智能机等设施设备和智慧餐厅、智慧互联网云诊室等现代化应用场景率先落成。同时,借助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幸福云”还开发了“统一功能入口”“智能台账”“万能动员”等应用功能,帮助村干部更加简单、便捷、高效地摸清社区情况、筛选工作对象、推送工作信息,最大限度减少基层一线“填表报数”等重复劳动。比如,针对乡村社区70岁以上老人体检这项具体工作,可以借助“幸福云”人口标签管理功能,精准选定动员对象,定向推送政策宣传信息。再比如,我们前一阶段开发的疫苗接种信息比对、社区防疫宝等功能和平台,可以动态展示实有人口疫苗接种标签,大大减轻社区干部“扫楼”“敲门”的工作量,得到了基层的普遍好评。


四是加快推进社区干部队伍“准职业化”

加强乡村治理人才培训和梯队建设,注重将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应急管理、数字化转型等工作块面纳入培训范畴,依托“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幸福带头人大课堂”等平台载体,推动社区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坚持把社区工作者作为未来基层治理的骨干力量,将幸福社区作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工作平台。将原隶属于街镇的人口协管员、网格员、就业援助员、助残员等各条线工作人员,逐步纳入社区中心统一管理,有效破解基层“看得到的管不到、管的到的看不到”的难点问题。比如,金泽镇创新实施了社区中心人员聘任制,建立了“一岗一聘”“一岗一酬”的工作制度,并实现了在村(居)工作的人员部分考核权限下放至社区中心,考核结果与个人年度绩效考核经费发放相挂钩的新管理考核模式。在推动社区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同时,提升了村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凝聚起各条线共建共治的强大合力。


三、发展成效


一是倡导了城乡一体的现代社区治理理念

通过新时代幸福社区建设,基层干部的工作重心普遍从原本以稳定为主的社区管理,向活动策划、服务供给、思想引领等现代社区治理方向转变,“多室合一”“寓管理于服务”“以服务促发展”等系统治理的思维得到进一步深化。在首批幸福社区试点中,各村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人文风貌,培育打造了“文艺林家”“金章堰”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幸福品牌,建立起汇集管理、服务、发展多项功能的幸福阵地。大大提高了村干部统筹资源、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推动社区治理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融合提升。


二是探索了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有效路径

幸福社区建设进一步激发了资源和力量向基层汇聚,提高了各部门各条线在社区一线项目和资金的聚焦度、显示度,客观上起到了整合社区建设资源的作用,创设了一批共建乡村社区的实体样本。同时,参与社区管理、服务和发展的主体范围也得到进一步扩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高校、社会组织、社区达人和普通民众通过“幸福合伙人”“幸福邻里节”等活动深度参与社区事务,治理意愿和能力较之前有极大提升。依托村中集体经济平台和街镇经济小区,一些乡村还形成了“以建代租”、合作打造文旅项目集群等诸多模式探索,大大激活了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


三是强化了基层思想政治引领的核心功能

依托幸福社区建设契机,有越来越多乡村里的闲置空间转化为群众的公共活动空间,在联系服务、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村党组织团结凝聚群众的“黏性”得到普遍增强。通过举办“社区邻里节”、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等“寓教于乐”的方式,积极传播党的声音、宣传党的主张,团结带领更多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紧紧凝聚在基层党组织周围,显著增强了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

今后,青浦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准确贯彻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以推进新时代幸福社区建设全覆盖为抓手,持续破解乡村治理发展难题,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性的社会治理示范样板,为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青浦经验”。